解析电力线路施工测量新方法论文_陈双兴

江西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目前,针对电力线路施工测量的方法而言,由于其传统的施工测量方法仍存在不少局限,所以想要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就必须不断创新电力线路施工测量方法方法。

关键词:电力线路;施工;测量;创新

1、电力线路测量的内容

(1)根据设计方案在实地标出线路的基本走向,沿着基本走向实施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

(2)进行中线测量。依据设计图纸将线路中心线上的各类点位测设到地面上,其所包含的测量内容有起止点、转折点、曲线主点、线路中心里程桩以及加桩等。

(3)按照线路工程的详细设计实施线路施工测量。

(4)收集规划设计区域内各种比例尺地形图、断面图以及平面图的资料,同时还需的地质、沿线水文和控制点等资料进行收集。

(5)根据线路工程的需求,沿着基本走向测绘带状地形图或平面图,在指定地点测绘工地地形图,并结合不同工程的实际要求选定相应的施工设计及规范。

(6)结合工程要求和现场勘察情况,利用已有地形图,在中小比例尺图上确定规划路线的走向或编制比较方案等初步设计。

(7)根据工程需要测绘线路纵断面图及横断面图,比例尺则按照不同工程的实际要求选定。

(8)工程竣工后,根据工程实际现状测绘竣工平面图和断面图。

2、线路测量的基本特点

(1)全线性。测量工作贯穿于整个线路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以长距离输电线路工程为例,测量工作开始于工程之初,深入于施工的各个点位,长距离输电线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处处离不开测量技术工作,当工程结束后,还要进行工程的竣工测量及运营阶段的稳定监测。

(2)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对于整个线路设计工程来说这个阶段是其必要的需求,同时也是其侧测量技术本身的特点,反映了实地勘察、平面设计、竖向设计与初测、定测、放样各阶段的对应关系,体现了线路设计和测量之间的阶段性关系。

(3)渐近性。线路的完美设计是逐步实现的,从规划设计、施工以及竣工经历的是一个从粗由细的过程,完美设计需要勘测与设计的完美结合,且还需将设计技术人员测量技术完美结合在线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

3、电力线路施工测量新方法

(1)测量线路复测跨越的方法

1)三角形任意法。如图1所示,如果AB桩之间有房屋或其他建筑物遮挡,不能直接进行直线复测时,可以在线路两边,任意选择一点C,使B、C、D3点之间可以相互通视。将仪器放在C点,算出角BCD以及线段BC、CD的距离,再利用余弦定理将BD的距离算出。再将仪器放在B点,算出角ABE,再将角CBD推算出来,就会得出计算结果角CDE=角CBD+角BCD,最后在D点放置仪器,把C点当做后视,调转角度等于角CDE,假如E在DE线上不超差,就证明E在AB的延长线上,就能说明线路正确。

图1 任意三角形法示意图

2)四边形任意法。假如任意三角形同样受到了障碍物干扰,不能进行测量时,则可以采用任意四边形法进行测量。如果线路AB桩之间被房屋或其他障碍物遮挡(图2),可以在其他任意地方找到C、D两点,同时要要求BC、CD、DE之间可以通视,这类似于任意三角形的方法。第一步,要将仪器放在B点,将角EBC和BC的距离算出来,再依次把仪器放在C、D、E点上,算出角BCD、角CDE以及线段BC、CD、DE的距离,最后通过三角关系,把BE和角DEF算出来,最后将仪器放在E点,用D为后视,调转角度等于角DEF,假如F在EF线上不超差,就证明F在AB的延长线上,线路正确。除了三角形和任意四边形测量方法,还可以推导出任意五边形法,任意五边形测量方法适用于特别、复杂的情况。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把以上所述的几种测量方法结合起来,就可以排除电力线路中障碍的影响,这些测量方法的精准度非常高,很适合线路复测使用。

图2 任意四边形法示意图

(2)电力线路中杆塔定位测量法

杆塔定位测量法,指电力线路的设计人员,在线路的平端面设计图上,把提前确定好的线路杆塔位置,置于所选的中心线中,而且需要对准立杆塔位中心的工作。RTK测量法与定线测量法比较类似,两种测量方法都是在邻近的塔杆间设置基准站,然后再使用移动站测出两端点的坐标。当得到了两个端点的坐标数据之后,可以将坐标的信息设置为直线的两个点,将设置好的直线当做参考,然后在电子薄中输入塔杆的位置,以及塔杆和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电子薄就会自动生成关于塔杆坐标的文件资料。依据杆塔的坐标,对RTK进行引导,从而测出塔杆的位桩。输电线工程过程中,要对塔位进行复测,如果发现中心桩丢失,就需要再次测量,使其恢复。在整个电力线路施工测量过程中使用RTK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使测量结果更为准确。

电力线路档距的测量

B两点是经纬仪中丝在塔尺上、下选择的相交点,新测量方法的计算公式是:L=H/(tanθ1-tanθ2)。式中:H——上下两交叉点之间的距离;θ1、θ2——为经纬仪中丝竖直角(如果为俯角时则为负值);L——仪器中心到塔尺之间的水平距离。

图3 电力线路档距测量新方法示意图

此测量新方法的优势是:不会受到经纬仪上下丝的束缚,能够根据障碍物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叉点;和塔尺的上相交点常选为塔尺顶部,下相交点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提前将其标识出,会省掉传递信息的麻烦;公式简单方便,测量准确度高,能够得到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

(4)选定线的测量法

选定线测量法,是将提前确定好的路径方案,使用量具、测角等工具,将电力线路用木桩主义标识出来,方便测量。对于电力线路的测量而言,直线定线一般指在等待测量的地面上,测量出直线桩和杆位桩,使其均处于某个线路的中心线上。对其进行测量时可以使用如下几种方法:1)直接定线。直接定线的概念是把经纬仪的正倒镜分中延长直线,此测量方法和其他方法相比来说,比较简单可行。2)间接定线。如果望远镜视线通道有障碍物存在,可以使用三角形法、矩形法等将直线延长,然后进行测量。3)等腰三角形定线法。对于类似等腰三角形的直线进行测量时,AB的前进视线受到障碍物的阻挡,这时,如果使用等腰三角形定线法,算出AB的延长线,其具体的测量方法及过程等同于矩形测定直线的延长法。等腰三角形测量法:将测量仪器分别放置在B、C、D三个点上,使ABC等于CDA,BC距离等同于CD距离。结果再计算出直线DA是直线AB的延长线段。(图4)。

(5)量距及高差测量法

量距及高差测量亦称控制测量,既要测出各桩位间的水平距离,又要测出它们之间的高差。一般是用视距法测量,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当用视距法不能满足测量精度要求时,在线路测量中常采用三角分析法测距。如图4所示,A、B两点间的距离为待测距离。AC是根据现场地形布设测定的线段,测量中称之为基线。三角分析法测距中的基线很重要,因为要根据它来推算我们所要测的距离,所以基线应布设在地势比较平坦、便于丈量距离的地方。根据所求边的精度要求,基线与所求边长度之比应不小于1/50~1/10。基线的长度需用检验合格的钢尺往返丈量两次,取其平均值为成果,而两次丈量的校差应不大于1/1000,图3所布设的三角形ABC为任意三角形,线路测量中应保持小角不小于10,其基线与所求边夹角应在700° ~110°之间;对两个小角需进行实测。然后用正弦定理求出所求边AB的距离值。

4、结语

综上,整个电力线路工程建设的基础环节就是电力线路的施工测量,要达到预期的电力线路的施工精确度,就需不断创新其施工测量的方法,提升施工现场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从根本上确保电力施工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柳响林、张志 .DGPSRTK技术及其在线路定线测量中的应用 [J].测绘信息与工程,2017,(2).

[2]王生辉.GPSRTK线路测量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6,(9).

论文作者:陈双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  ;  ;  ;  ;  ;  ;  ;  

解析电力线路施工测量新方法论文_陈双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