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异常关系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经济增长论文,异常论文,能源消费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309(2004)04-0041-06
近年来,中国经济能够在世界经济的萧条中异军突起,维持着高增长率。然而,西方的一些学者对此深表怀疑。先是有“国际经济乌鸦”之称的克鲁格曼教授称,看中国的经济增长数据,就像看一部科幻小说,中国经济数据,是一堆不可置信的符号体系。最有杀伤力的还数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托马斯·罗斯基(Tomas·G.Rawski),他发表的两篇文章《中国的GDP统计出了什么问题》和《中国的GDP统计:该被警告?》,从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的萎缩,从物流的下降和主要工业产品的缓慢增长,从服装等的消耗到农业的迟滞等等因素,几乎是全方位地对中国经济增长表示高度质疑,认为中国政府的统计数据夸大了最近几年的经济增长。英国《经济学家》在2002年3月份撰文称,1998年~2000年3年间中国的GDP累计增长24.7%,但与此同时,能源消费却下降128%,这意味着单位能耗下降了30%,这是不可能的。是这些学者危言耸听,还是中国公布的经济增长真有水分?我们还是先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节能率等指标来分析一下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吧。
一、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表示为①
其中,ε[,n]为能源消费弹性系数,γ[,n]为节能率,α[,n]为经济增长率,c[,n]为能源消费增长率。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够反映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不同的。一般说来,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初级阶段能源利用效率比较低,所以其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比较高,大于或接近1;而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相对来说低一些,一般不超过0.5。如表一,1978~1999年,按GNP指数计算的GNP增长率,先稳步上升到1984年的15.18%这一高峰,然后经过大的波动,到1990年接近低谷为3.83%,接着又提高到1992年的14.2%(高峰年份),再逐步下降到1999年的7.14%,最后几年增长相对平稳,在7%~8%范围内波动,经济增长经历了两个相对完整的“中长”周期,并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增长率。同期能源消费也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1996年达到高峰),然后逐步回落的过程(1997~1999),其后慢慢回升。这一时期,能源消费与GNP增长之间的关系变化很大。除了1989年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超过1外,其他年份都没有超过0.65。1991~2000年,我国能源消费的平均弹性系数为0.25,其中,1991、1995和1996年分别为0.56、0.65和0.62;1997年到1999年分别变为-0.09、-0.52、-0.22。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反映出要素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一定关系,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越大,经济增长所要求的能源投入就越多,反之亦然。与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率相比,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呈现出下降趋势。1997~1999年,中国经济在保持并不很低的增长率的同时,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却出现了持续负增长的局面,这些应该不会出现在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同时,1991年之前,节能率基本上在3%~5%之间,但1991~2000年的平均节能率就达到6.95%,尤以1997~2000年为高,分别为8.888%、11.01%、8.14%和7.28%,年均节能率为8.84%,这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罕见的,有些让人难以感性接受。那么这是否是那些国外学者所说的中国经济增长虚报,中国的GDP统计有水分?
表1 1978~2001年中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节能率的一般关系
GNP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
年份 GNP指数 节能率
增长率 (万吨标准煤)
增长率 弹性系数
1978 100.0
—— 57144 —— ——
——
1979 107.6 7.60% 58588 2.53%0.33 4.71%
1980 116.0 7.81% 60275 2.88%0.37 4.57%
1981 122.1 5.26% 59447-1.37%
-0.26 6.30%
1982 133.1 9.01% 62067 4.41%0.49 4.22%
1983 147.6 10.89%66040 6.40%0.59 4.05%
1984 170.0 15.18%70904 7.37%0.49 6.78%
1985 192.9 13.47%76682 8.15%0.60 4.69%
1986 210.0 8.86% 80850 5.44%0.61 3.15%
1987 234.3 11.57%86632 7.15%0.62 3.96%
1988 260.7 11.27%92997 7.35%0.65 3.52%
1989 271.3 4.07% 96934 4.23%1.04-0.16%
1990 281.7 3.83% 98703 1.82%0.48 1.93%
1991 307.6 9.19%103783 5.15%0.56 3.71%
1992 351.4 14.24%
109170 5.19%0.36 7.92%
1993 398.8 13.49%
115993 6.25%0.46 6.38%
1994 449.3 12.66%
122737 5.81%0.46 6.08%
1995 496.5 10.51%
131176 6.88%0.65 3.28%
1996 544.1 9.59%138948 5.92%0.62 3.34%
1997 592.2 8.84%137798-0.83%
-0.09 8.88%
1998 638.5 7.82%132214-4.05%
-0.5211.01%
1999 684.1 7.14%130119-1.58%
-0.22 8.14%
2000 738.8 8.00%130297 0.14%0.02 7.28%
2001 794.2 7.50%134914 3.54%0.47 3.68%
资源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中国国家统计局
笔者并不这么认为。发达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之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也很低,甚至为负值,这是因为他们认识到能源的重要性,积极节能。如美国在1973~1988年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不到0.5,日本在同一时期的弹性系数为0.32,法国、西德和英国为负值。德国,英国在上世纪90年代石油价格下跌期间,能源消费仍为负增长。有的专家认为各国在人均GDP从近千美元到六千美元之间时,都是经济发展快速,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较低的阶段。
二、原因分析
我国最近几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较低是有其特殊原因的。我国能源浪费严重,节能潜力巨大经济体制的改革,理顺了产品和能源的价格,使企业更加注重节能,减少成本,增加盈利;结构改革带来巨大的节能效益,无论是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还是能源品种结构的优化,尤其是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都带来巨大的节能效益,使得国民经济单位产值能耗下降较多,平均每年均在4~7千万吨标准煤左右:技术进步和节能投入每年约形成2千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相对世界平均水平来说还很低。从产值能耗看(如表二),中国单位产值能耗量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7倍,德国的5倍,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中国的单位产值能耗量非常低,但是单位GDP能耗下降也很快,平均下降率达到4.4%,高出世界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德国的2.4个百分点,日本的3.7个百分点(注:这里有汇率、能源结构、气候条件)。从产品能耗看(如表三),几种典型用能产品的单位能耗中国比日本分别高33%、70%、50%、83%,表明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论是产值能耗,还是产品能耗,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偏低,但是能耗下降很快,这说明我国原有的能源消费基数太大,存在严重的浪费问题,1997~2000年的高节能率可能是减少浪费的结果,那么“高经济增长伴随着低能源消费”的现象就不是不可能的。
表2 单位产值能耗和节能率国际比较
1996年单位GDP能耗(吨油当量/百万美元)1996年单位GDP能耗平均下降率(%/年)
中 国 1172
4.4
美 国
384
1.3
日 本
162
0.7
德 国
229
2.0
英 国
292
1.2
经合组织 307
1.1
世 界
397
1.3
来源:日本能源与经济统计手册1999年版,中国国家统计局,转载于江苏教育资源网。
表3 1997年几种产品单位能耗国际比较
国内平均 日本平均
火电供电煤耗(克标准煤/千瓦时)
448
338
钢可比能耗(公斤标准煤/吨) 1201
705
水泥综合能耗(公斤标准煤/吨·大中型)203.8 135.7
乙烯能耗(公斤标准煤/吨)2013 1100
来源:日本能源与经济统计手册1999年版,中国国家统计局,转载于江苏教育资源网。
能源消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一般说来,这部分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短期内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另一部分是由管理水平、市场环境、产业结构等因素决定的能源消耗水平,即体制性因素决定的能源消费水平。这部分能源消费可变性较大,是引起能源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上个世纪的最后几年,经济体制改革,产业和产品结构的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就是我国能源利用率提高、能源消费增长减缓甚至下降的主要原因了。
经济体制改革对能源X低效率的改进。X效率是指企业内部效率,如果能源要素投入变化可以使得某些产品的产出增加而没有其他产品产出的减少,就说明企业内部存在能源X低效率。我国的管理体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相当大比例的能源消耗在非生产领域,能源浪费很严重,从而造成了能源X效率低下。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企业经营者和职工提供了一系列有关权利、责任和利益的规则以及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从而促进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市场价格的导向机制使企业更注重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他们更加注重能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避免能源浪费、节约能源成本。
不同产业的能耗指数(单位GNP能耗)差别很大,1996年,第一产业(农、林、牧、渔、水利业)的能耗指数为0.413万吨/亿元,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的能耗指数为3.028万吨/亿元,第三产业的能耗指数为0.673万吨/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的能耗指数比第三产业的能耗指数还要低,这是因为中国的第一产业现代化程度很低。如表四所示,工业和建筑业所代表的第二产业能耗占能源总消费量的70%以上,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总能耗占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不到15%,这说明我国的产业结构还不太合理,这也是造成我国目前能耗指数偏高的原因之一。但是,从1995至2000年,第二产业能耗比重逐年下降,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能耗比重稳步上升,这说明我国的产业结构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这就会降低中国的综合能耗指数。
表4 各产业耗能量占能源总消费量的比重
项目19951996 1997 199819992000
农、林、牧、渔、水利业
4.20% 4.11% 4.27%
4.38% 4.48% 4.44%
工业
73.33%72.20%72.43% 71.41% 69.78% 68.79%
建筑业
1.02% 1.04% 0.85%
1.22% 1.06% 1.10%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4.47% 4.31% 5.46%
6.24% 7.10% 7.61%
商业、饮食、
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1.54% 1.63% 1.73%
1.93% 2.16%
2.22%
其他3.44% 3.95% 3.40%
3.94% 4.23%
4.39%
生活消费 12.00%12.75%11.85% 10.89% 11.18% 11.44%
资源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中国国家统计局。
不仅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向低耗能的产业,并且各个产业的耗能也在下降。2000年,第一产业的能耗指数为0.396万吨/亿元,第二产业的能耗指数为2.027万吨/亿元,第三产业的能耗指数为0.620万吨/亿元。这和1996年相比,第二产业的能耗指数下降地尤为快,这是因为一些高耗能工业比重的下降和低能耗工业发展。如表五所示,煤炭采选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这些能源密集型的行业,由于本行业技术的进步、管理的加强、新设备的采用、市场的萎缩等多方面原因,消耗能源的比重逐年下降,这必然会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而化学纤维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这些低能耗行业快速发展,它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日益增加,这些行业用较少的能源却生产了较多的国内生产总值,必然会改
善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因而第二产业的能耗指数快速降低,这有助于我国的综合能耗指数的下降。
表5各行业能源消费量占消费量的比重
行业 19961997199819992000
煤炭采选业
3.86% 4.19%
4.19% 3.32% 3.13%
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14.48%11.36% 10.62% 9.90% 9.75%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9.89% 8.91%
8.80% 8.42% 7.75%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3.11%13.14% 12.87% 13.03% 12.89%
化学纤维制造业
0.78% 1.04%
1.21% 1.18% 1.29%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0.25% 0.36%
0.39% 0.45% 0.48%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1.97% 2.58%
2.54% 2.72% 2.88%
资源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中国国家统计局。
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证实,优质能源替代劣质能源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费弹性,提高节能率。据测算,煤炭的利用效率要比石油、天然气低的多。例如工业锅炉,煤炭的利用率一般为55%~70%,而石油、天然气的利用率可以达到80%~85%;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发电,天然气的热效率比煤炭的热效率高出十多个百分点。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不但造成能源利用率低、能耗指数高,而且环境污染严重。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要消费能源的国家,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了大半江山,远远高于世界27.2%的平均水平,而优质能源特别是天然气所占比例偏低。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石油、天然气、水电对煤炭的替代速度大大加快,原煤的比重下降了7.6个百分点,而石油、天然气、水电所占比重都有上升,石油上升了6.1个百分点,为最高(如表六)。
表6 1995~2000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
年份
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原煤 原油天然气水电
199574.6 17.5 1.8 6.1
199674.7 18.0 1.8 5.5
199771.5 20.4 1.7 6.2
199869.9 21.5 2.2 6.7
199968.0 23.2 2.2 6.6
200066.1 24.6 2.5 6.8
200167.0 23.6 2.5 6.9
资源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中国国家统计局。
三、建议
虽然当前我国能够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但也要认识到我国能耗指数基数大,能源浪费还是比较严重,与发达国家相比能源利用效率还很低,所以在能源消费方面还是要坚持节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多利用优质能源,来缓解中国能源供给不足的危机。
1.加快能源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过去20年的经验表明,经济体制改革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对以较低的能源增长支持较高的经济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来20年必须深化体制改革,特别是着重解决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的问题,进一步发挥体制效应,实现经济、社会、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改革政府的能源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革现行不适应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管制方式;深化国有能源企业的改革。
2.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一步降低高耗能的第二产业的比重,而提升第一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比重。进一步调整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能源密集型行业的比重,提高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比重;实现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升级。
3.能源结构多元化。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加速发展天然气,依靠国内外资源满足国内市场对石油、天然气的基本需求,积极发展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初步形成结构多元的局面,使得优质能源的比例明显提高。
标签:弹性系数论文; 能源消费论文;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论文; 能源论文; 能源效率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煤炭能源论文; 煤炭行业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