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高速公路路面维修施工现场管理论文_胡烈对

简析高速公路路面维修施工现场管理论文_胡烈对

摘要:高速公路由于其具有高车速、重交通、大流量的特点,在使用过程中,会在行车荷载及环境因素的作用下,造成高速公路路面产生各种各样的病害,给安全行车带来了巨大安全隐患。因此,对此类病害的处理,即路面维修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面维修;施工现场管理

引言

高速公路属于高等级公路,其建设情况代表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交通发达程度、乃至经济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高速公路在行车荷载及环境因素的作用下,路面产生各种各样的病害,给安全行车带来了安全隐患。路面维修是个及其复杂的过程,对其管理要面面俱到,特别是维修现场的质量管理是路面维修施工质量的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也十分重要。

一、施工前管理工作

1.1制订严格的交通组织方案

高速公路行车密度大,行车速度快,维修期间可能半封闭或全封闭施工,对该路段交通容易造成较大压力,基于最大限度降低社会影响,必须制订严格的交通组织方案,报经当地交通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维修施工,部分封闭范围宽、封闭时间长的项目还需要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标准设置渠化装置警示标志,施工单位指定专人指挥此路段交通。

1.2加强对路面病害的检查

在施工前需要从病害类型、破损程度、破损数量三方面对路面进行详细检查,技术人员根据病害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维修施工方案。

用现场目测方法,确定路面病害的路段和位置,利用相关测试仪确定病害路段高程等相关详细数据,必要地方加密检测点;部分路面沉陷路段利用探地雷达确定路面的长度、宽度和深度,与弯沉检测结果进行验证比较;利用取芯机对上述路段的路面、路基进行取芯或结合开挖探坑与雷达检测结果验证,最终确定病害详细数据。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新的病害情况,应及时通知甲方和监理,避免造成更大损失。

二、路面维修现场管理要点

2.1做好施工组织

高速公路维修都会给社会车辆通行带来很多不便,堵车、并道、禁止通行在所难免,如何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社会影响,施工管理人员需要认真研究。在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后,应立即上报监理和业主等相关方,部分封闭作业时间较长的项目在正式开始施工前一定时间内,通过有关媒体告知社会。通报时间依维修作业的内容与要求、时间和周期、工程所在路段交通量以及社会政治、经济要求而定。施工作业必须按照作业控制区交通控制标准设置相关的渠化装置和标志,并由施工作业单位指派专人负责维持交通,如施工作业单位单独维持、疏导交通困难,可请主管部门配合。

2.2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1)维修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按照交通部发JTG H30――2004《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的规定布置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设置警告区(至少1600米)、上游过渡区(应使车流变化平缓为宜)、缓冲区(最小长度为50米)、作业区(根据养护维修作业实际需要确定)、终止区(最小长度为30米)等,如需夜间施工,还必须要有齐全、明显的灯光标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需临时占用车道时,应由交通指挥员提前对高速公路上的车辆按有关规则和要求,合理地引导、限制和组织,以保证驾乘人员和养护作业人员的安全。隔离墩的选择,不可选用做工差,质量较轻的隔离墩,高速路上车辆多,速度快,如果选用较轻的隔离墩,容易被带倒,反而影响交通。因此,宜选用重量大,彼此之间有连杆的隔离墩。即便如此,仍时常会有隔离墩被带倒。施工方应组织专门的安全员沿施工区域巡查,以便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2)施工区内的施工物资和施工垃圾应合理堆放,不能过高和占用车辆行驶车道,以防影响行车安全。施工区的开始端和终止区一定要设置相关标识标志。

(3)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穿反光警示服,严禁穿拖鞋施工。部分技术工种,如焊工、挖掘机手等都必须要有相关从业证书,严禁无证上岗。定期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

(4)施工全部结束时,先将施工区清理干净,然后逆车流方向撤走控制区内各个分区的设施。

2.3做好高速公路病害调查

施工作业单位在进行施工前,应对施工图纸进行解读,积极做好技术交底。施工方最重要的是工程量,因此,对施工区域病害的复核就十分重要。若施工作业区域面积较大,很有可能会有病害处理遗漏之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施工方最好会同设计方、监理方以及业主方对整个作业区域的病害再复查一次,并在病害处现场做好病害位置及处置方式的标记;对遗漏的病害,应提醒设计方及时完善。即便如此,在施工作业时,还是会有新的病害出现。出现此类情况,应及时通知监理、设计和业主。在工期紧、任务重的环境下,有时会出现边施工边设计的情况,但切记不可私做主张,自行处理病害。若处理不好,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2.4材料控制

(1)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必须要进行配合比设计,经监理工程师验证后,方可作为指导拌和站生产沥青混合料的依据。在正常生产后,施工单位还必须定期定量对混合料进行取样检测,对不满足要求的,应坚决弃用。

(2)原材料。所有原材料进场前,必须得到相关试验人员检验确认合格,并经监理方同意后方可进场。在施工作业中,质检员会同监理人员不定时不定地点的进行巡查,若发现有不合格的,应及时清理出场。

(3)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普通沥青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和都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规定,当运输车装满混合料后,应逐车检测混合料温度,及时校验拌和楼的温控系统使精度满足要求。沥青铺筑时,对混合料的温度要求较高,为了保证铺装质量,沥青混合料运输中应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

2.5严把铺筑质量关

(1)纵缝处理。在中面层铺筑时,可采用土工布粘在坑槽的两侧面,使新老沥青混凝土有效结合,从而防止新老结合面出现雨水的侵入或新的裂缝;在上面层的施工时,上面层和中面层的施工纵缝宜错开20cm.

(2)横缝处理。新铺筑的上面层必须通过顺坡才能与原路面很好地衔接,不至于产生跳车现象。顺坡长度应控制在25cm―55cm内。

(3)桥面摊铺处理。若桥面需摊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时,须保证桥面标高、平整度并充分凿毛。

(4)桥头跳车处理。须对桥头接缝处沥青混凝土进行充分压实,保证压实度,必要时重新修筑桥头搭板,增加沥青混凝土摊铺长度,并适当将沥青混凝土路面标高提高0.3-0.5cm.

2.6制定相关质量自检体系和质量责任制度

在施工前,施工方内部应制定一套完善的自检体系制度。施工技术人员应对每道工序的合格标准做到铭记于心,确保在上报监理方前完成自检,在错误源头将其消灭。还应有对应的质量责任制度。同时完善质量责任奖惩制度。

结束语:高速公路路面维修的现场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只要施工人员都能自觉的实现质量监督,加大车辆通行与施工人员的安全力度,确保维修施工期间无安全事故发生,确保高速公路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抗滑、道路畅通和方便人们安全出行。

参考文献

[1]刘柠华.浅谈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大众科技,2010(2):63~65.

[2]傅炤辉,邵美霞.施工的现场管理[J].现代装饰(理论),2011(6):159.

论文作者:胡烈对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  ;  ;  ;  ;  ;  ;  ;  

简析高速公路路面维修施工现场管理论文_胡烈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