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电力系统中,智能变电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运维安全和整个系统之间有着相应的联系,因此,相关人员应该加大研究的力度,选择一些更先进的技术,用于保障国家电网的安全。运维人员在进行继电保护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相应的防误技术,这样才能取得一个良好的继电保护效果。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
中图分类号:TM13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长久以来,对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运维管理而言,常会出现由于有关运维工作者的操控失误导致变电站形成故障,严重时会产生人员伤亡的情况。实际上,智能变电站属于整个输配电系统当中的核心部分,和电网的稳定运作密切相关。对于智能变电站管理人员来说,需要结合变电站的具体状况,不断改进与优化运维防误技术,以便获得最佳的继电保护成效。鉴于此,深入探究与分析基于智能变电站动继电保护供运维防误技术的应用对策显得尤为必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1智能变电站相关概述
通过构建信息处理管控系统到智能变电站当中,能使变电站的信息收集与传输能力得以增强。在智能变电站当中涵盖了数字化技术与网络技术,不但凸显出相关设施的智能性,而且便于统一管控变电系统内的相关配电设备。对于智能变电站而言,其中以一次智能化和二次网络化为主要的特点,借助此种经营模式,让变电站的经营成本进一步下降,使变电站相应的送电效率获得提高。显然,智能变电站运用智能管控模式,对从前变电站运行中的互感器饱和的问题进行了彻底解决,并使光缆运用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攻克了交直流串扰的难题。通过利用科学的继电保护装置,使从前不佳的变电环境获得有效改进,确保了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性。
实际上,针对智能变电站来说,主要涵盖了变电的过程层、控层以及间隔层等部分,当变电间隔层与控层实施相关数据信息的管控时候,能实现数据的共享,让变电站数据信息的处理水平得以提升,而过程层则凸显出过渡的功效,以便确保变电站运行的稳定和安全性。
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应用要点
2.1主动式防误
主动式防误操作中,主要考虑的问题是一次、二次设备之间的关系,如何将一次、二次设备合理有效地连接在一起,以形成新的防误操作系统。该系统操作通常在变电站需要升级、检修时进行,相关的运维工作人员在发出相应的指令同时,智能变电站的主动式防误系统不会立刻执行相关指令,而是经过主动式防误系统进行正确性判断后,在其判断输入相应指令后才开始执行,若该系统发现指令有问题或存在疑问时,便自动停止操作。可见,该项防误操作在继电保护运维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其可操作范围极广,对智能变电站、发电站等电力运输重要位置的检修、升级过程均有重大影响。为此,在防误操作实施时,应注意将相关装置尽量设置在一体化配置技术控制下,并及时对继电保护装置相关范围内的隔离开关、断路器进行评估、建设,还需加强防误设备检查的力度,以确保整个电力运输的正常,减少不必要的误性因素发生。
2.2防误操作库
防误操作库是整个电力运输系统防误操作信息化的关键。在整个防误操作中,该信息库的构建尤为重要,其信息库中数据的采集、分析、调用,可帮助相关运维人员在操作时判定其是否合理,当运维人员在操作错误时,相应的防误信息库便立即判定,停止失误的操作,可有效地确保整体防误操作的安全性。在防误操作信息库中,大致可分成两种,一种是错误操作信息库,其信息库主要内容为运维人员的错误操作、指令的汇总,在该信息库应用下,可最大程度实现其信息的调取、处理,并将其作为智能判定错误操作的云平台的后台信息库,相关操作人员在进行相关操作时,可依据已知信息对未知的操作进行有迹可循的合理判断,有效地确保了整个防误操作的安全性、有效性。此外,在该信息库中还可详细分析其一次、二次设备的状态情况,尤其是二次设备跟随着一次设备的变化规律等,一定程度上可将变电操作的效力提升。另一种为错误操作补救规则库,主要内容为某些设备可能没有主动停止错误操作,而该数据库存储的相应解决方式、错误类型将进行相关的补救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装置检修隔离防误技术
继电保护装置在检修的过程中,需要从整个系统中隔离开,这样就不会出现误操作的情况,也能确保其他运行装置的正常运行。变电站中继电保护二次回路选择利用光纤组网来代替电缆连接,装上无物理端子,这样就可以将装置将的传输信息都埋没在光纤中,让二次回路变得愈加的虚拟化。于是在这种虚拟化的二次回路中也存在着SV接收、GOOSE发送和保护功能软压板等,装置在正常运行的时候,二次回路软压板应该处于一个投入状态。可是如果压板的个数过多,这样就会增加检修隔离的不确定性,很容易就出现顺序错误等操作。
就以虚拟二次回路可视化技术为例,展示虚拟回路中软压板的状态时,需要确保整个操作过程的可视化。同时,在具体实践的时候,运维人员还应该准确的了解到装置检修中的各个细节点,避免出现误操作的情况,这样也能提高整个装置的检修效率,让设备得以长时间处于一个正常运转的情况下。选择隔离检修防误技术的时候,可以将其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如装置层→检修状态切换任务编辑层→图形展示层→检修状态执行层。检修的时候,只需要点击界面中的按钮,就可以顺利地完成相应的安措任务,而且还能实现整个过程的可视化。
2.4软压板投退防误措施
(1)保护装置只设置“远方操作”和“保护检修状态”硬压板,保护功能压板不设硬压板。装置应保存软压板投退状态,并掉电不丢失,可查看或通过通信上送。
(2)远方操作只设硬压板。“远方投退压板”“远方切换定值区”“远方修改定值”只设置软压板,只能在装置本地操作,三者功能相互独立,分别与“远方操作”硬压板采用“与门”逻辑。当“远方操作”硬压板投入后,上述三个软压板远方功能才有效。
(3)保护检修状态只设硬压板,当该压板投入时,保护装置报文上送带品质位信息。“装置检修状态”硬压板遥信不置检修标志。
(4)保护装置应按合并单元设置“SV接收”软压板。当某合并单元的“SV接收”软压板投入时,保护装置应将接收的SV报文中的test位与装置自身的检修压板状态进行比较,只有两者一致时才将该信号用于保护逻辑,否则应闭锁相关保护;“SV接收”压板退出后,相应采样值不参与保护计算并显示为0,不应发SV品质报警信息。
(5)保护装置应将接收的GOOSE报文中的test位与装置自身的检修压板状态进行比较,只有两者一致时才将信号作为有效进行处理或动作。
(6)GOOSE开入软压板除双母线和单母线接线启动失灵、失灵联跳开入软压板设置在接收端外,其余皆应设在发送端。
(7)保护装置应在发送端设GOOSE出口软压板,GOOSE出口软压板应在满足现场运行需求的前提下简化配置;为避免检修设备影响运行设备正常运行,宜为相关IED设备配置链路接收软压板。
结束语
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中,重视其主动式防误、硬压板误投防误、装置就地操作防误及防误操作库的构建,可有效地提升一次、二次设备防误效果,良好地实现变电站运行、操作及修改各环节的综合防误,以确保电力输送的正常、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博,张亚廷.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研究及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9(10):198.
[2]李旻,石玉琦.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分析[J].通讯世界,2018(06):133-134.
[3]李鹏,卫星,郭利军,等.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研究及应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7,45(19):123-129.
论文作者:张建, 吴兴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压板论文; 变电站论文; 操作论文; 智能论文; 装置论文; 继电保护论文; 设备论文; 《中国电业》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