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神木县医院神经内科 陕西神木 719300)
【摘要】目的:探讨镇静安神汤联合曲唑酮治疗焦虑抑郁状态伴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曲唑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镇静安神汤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时比较两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以及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周和4周后观察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0%,明显高于对照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静安神汤联合曲唑酮治疗焦虑抑郁状态伴顽固性失眠的临床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镇静安神汤;曲唑酮;焦虑抑郁;顽固性失眠;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2-0124-02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心理性疾病的发病率近些年来也越来越高,并成为多见病和多发病。焦虑状态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症状,其主要包括焦虑抑郁症状、精神性的焦虑抑郁以及坐立不安等运动性的焦虑抑郁状态,有自尊心的伤害,自信心的丧失等造成的一种紧张不安、焦虑的情绪。顽固性的失眠是一种重症的睡眠障碍,有研究显示,抑郁状态患者常常会伴有失眠[1]。本文选取论文我院2014年4月-2016年11月我科接受的焦虑抑郁状态伴顽固性失眠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镇静安神汤联合曲唑酮对于焦虑抑郁状态伴顽固性失眠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11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焦虑抑郁状态伴顽固性失眠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29例,平均年龄(45.6±12.5)岁;观察组中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45.1±11.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曲唑酮(国药准字号 H20020355),第1~2d 25mg/d,第3d开始50mg/d,部分患者可增加到75mg/d。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镇静安神汤治疗,其方药组成如下:酸枣仁30g,生地12g,知母12g,茯苓12g,白术12g,川芎15g,当归12g,柴胡9g,香附15g,百合10g,远志9g,首乌藤30g。日一剂,水煎服至3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
1.3 评价指标
以HAMD的评分减分率作为疗效的判定标准:痊愈:减分率>75%;显效:减分率50%~75%;好转:减分率25%~50%;无效:<25%。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由SPSS 17.0进行处理,根据所观察的实验室指标及数据的不同和差异,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P<0.05是有显著差异。
2.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HAMD评分为(44.22±10.21),治疗2周后为(35.17±7.15),治疗4周后为(22.06±9.01);观察组治疗前HAMD评分为(43.43±10.54),治疗2周后为(31.02±8.26),治疗4周后为(15.48±8.93),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HAMD评分的比较
经秩和检验,P<0.05。
3.讨论
焦虑抑郁状态属于中医中的郁证和不寐的范畴。其主要与心脾肾有关,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所致,与五脏六腑均有密切的关系。镇静安神汤的组成有酸枣仁30g,生地12g,知母12g,茯苓12g,白术12g,川芎15g,当归12g,柴胡9g,香附15g,百合10g,远志9g,首乌藤30g。方药中酸枣仁、远志、首乌藤安神定志,为方中的君药,知母、百合、生地共同辅助君药,以滋阴除热,茯苓、白术健脾利湿,调理脾胃,川芎、当归活血和血,柴胡、香附一个入气分、一个入血分,调理全身气机[2]。同时现代药理研究示酸枣仁、川芎等可以增加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递质γ-氨基酸的含量,可以有明显的镇静、抗抑郁作用[3]。
综上所述,本实验研究证实镇静安神汤联合曲唑酮治疗焦虑抑郁状态伴顽固性失眠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P<0.05),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国卿,孙晓峰,张文静等.镇静安神汤联合米氮平片治疗焦虑抑郁状态伴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16,38(2):181-182.
[2]杨春辉,柳正植,王富春.镇静安神汤治疗不寐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2,32(8):793-794.
[3]李振爽.安神宁心胶囊对肝郁脾虚"心神失养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12(10):1161-1162.
论文作者:刘晓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0
标签:顽固性论文; 焦虑论文; 抑郁论文; 状态论文; 对照组论文; 患者论文; 川芎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