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烂铃防治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棉花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棉花烂铃,不仅降低棉花产量,而且严重影响棉花品质。棉花烂铃的主要原因是蛀铃害虫和多种铃病共同为害所致。防治的方法,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一、烂铃发生种类及发生时期
引起棉花烂铃发生的病害种类很多,据国外统计约有30余种。常见的有棉铃疫病、棉铃炭疽、棉铃黑果、棉铃红腐、棉铃角斑等棉铃病害,尤以棉铃疫病为主。除病原菌外,蛀铃害虫如棉铃虫、红铃虫、金刚钻、玉米螟等食害棉铃会加重烂铃发生。
不同时期烂铃发生种类不同,8月底前以疫病为主,8月底后红腐病逐渐上升,占主要比例,炭疽病发生较迟。
二、栽培技术防治烂铃发生的作用
早期摘除基部三台果枝有效结铃部位可比未去果枝区提高5~10厘米,重病烂铃率下降23.5%~71.5%,单株大铃增加0.5~1.94个,总铃数增加9%,僵瓣率减少
70%,产量平均增加16.5%,效益提高43%。若不摘除基部果枝,在烂铃高峰(8月底)前一次性摘除基部1~2台果枝上的内围大铃,同样可提高果枝部位,减少烂铃发生,烂铃率可降低18.5%,上部铃重增加0.2克,衣分提高0.63%,棉花品质也有所提高。摘下的棉铃再经乙烯利催熟还可获得较好的皮棉产量。这样既可减少烂铃损失,又能提高经济效益。
试验还表明,播期偏早,由于花期提前,8月下旬若遇多雨很难避过烂铃发生敏感期,烂铃发生往往偏重。在我省棉区气候条件下以4月25日前后播种为宜,早于4月20日,烂铃率显著增高。
三、化学药剂和生长调节剂的防治效果
多点试验表明,每亩施用调节胺5克后,株高比对照降低6.2%~17.5%,节距缩短10.3%~11.5%,有利于植株稳长稳发,烂铃率减少64%,且下六台果枝铃重增加,僵瓣率明显减少。此外,适期喷施保铃剂亦可有效地控制烂铃发生,分别于8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上旬亩施保铃剂1号(或3号)50毫升,用机动喷雾器喷雾,防效可达50%以上。
四、综合防治效果好
对棉花烂铃采取综合防治,以农业技术为基础,包括适期播种(4月25日前后)、合理密植(每亩4000株)、科学施肥(氮肥与磷肥比例为10∶4)、早期(现蕾期)摘除基部三台果枝或适期(8月底)摘除三台果枝上的内围铃,适时喷洒生长调节剂(每亩5克)和保铃剂(保铃剂1号、3号)。实施这种综合防治措施,可整体性控制棉花烂铃发生,将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联系电话:0536-8235283
标签:棉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