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微循环的改善对策——以襄阳市为例论文_刘鹏

城市道路微循环的改善对策——以襄阳市为例论文_刘鹏

襄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湖北省襄阳市 431003

【摘要】本文结合襄阳市现状道路网、断头道路、道路横断面建设现状,进行归纳分析和研究、找准问题的症结,并从完善路网格局、增大次支路建设力度、优化横断面设计等方面着手,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达到改善道路交通微循环、提升城市建设和治理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路网格局;断头道路;横断面;微循环

一、背景情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应坚持科学发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随着襄阳市机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现状道路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人们对出行的便捷性、安全性、生态性也越来越重视,这也对襄阳城市道路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襄阳城市的健康发展,本报告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充分调研并系统梳理襄阳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现状道路网、断头道路、道路横断面的建设情况,分析现状道路设施的问题症结,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以达到改善道路交通微循环、提升城市建设和治理水平、实现城市科学发展的目的。

二、现状道路建设存在问题

(一)道路交通存在瓶颈,路网格局不完善

襄阳市中心城区现状路网整体呈“沿江半环+外围方格式”状布局,垂直于江河和铁路通道的道路与外围方格型路网存在45°交叉,导致大量畸形交叉口的出现,降低了整体道路网运行效率。

襄阳市中心城区现状也存在较多的断头道路,制约着整体路网格局的形成,也无法形成交通微循环,使得城区出现较多的拥堵点。

中心城区现状共有181处断头道路,全长约188.11km。断头道路分布主要集中在老城区人口密集、交通流量较大的地段,容易出现较多拥堵点,给居民出行带来较大不变。断头道路主要表现为路段缺失和交叉口不通,路段缺失使得整体路网格局不完整,交叉口不通使得车辆运行受阻,无法形成交通微循环,带来城市交通运行低效的局面。

(二)道路设施建设缓慢,路网级配不科学

由于长时间的历史欠账,现状路网密度低于国家标准,路网级配呈现“头大尾小”的级配关系,特别是次干路、支路比重十分低,不利于低等级路网进行交通疏散,导致交通流量在主干路集中,交通运行效率不足,容易发生交通拥堵。一方面,干路的缺失导致城市交通系统运行不畅,以传统肌理仓促应对机动化的挑战,另一方面,支路等次级道路的不足使其难以分担路网压力,微循环难以有效开展。

(三)道路横断面型式凌乱,功能设计不合理

现状中心城区部分道路存在横断面型式不统一、路幅及辅道过宽、车道划分不规范、停车占道严重、景观品质较差、机非混行甚至缺少非机动车道等较多问题。

1.横断面型式凌乱

部分道路断面不统一,部分道路在不同地段的红线和分隔带宽度不一致,行驶舒适性较差。现状支路横断面型式凌乱不统一,红线宽度以20米、15米、12米为主,但每一种红线宽度都对应多种断面。

2.辅道过宽

部分主干路辅道功能不明确、宽度过大,部分道路由于辅道过宽,较多车辆利用辅道空间停车,造成车道浪费,也影响非机动车行驶安全和顺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机非混行严重

部分次干路缺少非机动车道,机非混行十分严重,对于城市中心区和商业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量都较大的情况下,很难同时保证双向4车道的功能,非机动车的行驶也存在很大的不安全性。

二、改善对策与建议

(一)疏通城市道路瓶颈,完善路网格局

打通城区道路瓶颈,可以疏通多个片区拥堵点,极大地改善城区交通运行状况;从完善路网骨架格局和打通断头道路两个方面入手,实现城市交通大动脉和交通微循环“双畅通”。

一方面,为了突破汉江、小清河、唐白河和铁路等制约城市整体格局的不可逾越的障碍,需要依据城市规划要求和交通需求分析,科学合理的规划跨汉江、小清河、唐白河和铁路主要通道,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分期建设完善,加强“一心四城”之间和铁路两侧片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从而做到完善城市骨架路网格局、畅通城市交通大动脉。

另一方面,在全面梳理城区断头道路的基础上,针对中心城区现状断头道路,结合城区道路建设计划,分期打通建设断头道路,消解交通运行“肿块”,保障交通微循环的畅通。特别是对于樊城老城区断头道路较多的重点片区,着重增大资金投入,建设完善缺失路段和受阻交叉口,从而做到打通断头道路、畅通城市交通微循环。

(二)增大次支路建设力度,提升道路运行效率

城市次支路的严重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城区各组团之间和各组团内部的交通联系,也影响了城市内部服务功能的实现。城市次支路的规划建设,应遵循“窄马路、密路网”的理念,体现高效节约的原则。

完善城市次支路,首先应从规划的角度着手,在城市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以路网密度指标为刚性约束,科学合理地制定路网规划方案,在保障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同时,尽力增加城市次支路的规划密度,从根源上保障道路网系统的完善与高效。

完善城市次支路,其次应针对现状问题大力整治。现状中心城区次支路普遍存在密度不足、标准不够、设施不全、路况较差和占道严重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采取高标准、大力度的措施,改造道路路面、增设必要设施、清理违规占用,提高城市次支路的建设品质,提升城市次支路的运行效率,增强城市次支路的服务功能。

(三)优化道路横断面设计,明确车道功能

城市道路横断面应做到用地节约、型式统一、功能明确、机非隔离、景观良好、远期适应等要求,提升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道路断面设计必须与同等级道路相匹配,考虑交通流量与断面类型相适应,并同周围土地利用情况相匹配;应综合考虑公交港湾站、公交专用道、轨道交通线路建设需求,满足综合管线敷设要求,符合海绵城市建设需要。针对环保及行车、行人的安全及景观、风貌要求,综合考虑分隔带的布置形式,满足道路绿化设置要求。

对于交通流量较大的城市主干路,应保证双向6车道或双向8车道的基本功能,有条件的设置中分带、侧分带和专用非机动车道;专用非机动车道路宽度适中、建议不超过6.0m,并适当考虑两侧机动车出入,最大限度禁止路边停车。

对于城市次干路,应保证双向4车道的基本功能,在非机动车流量较大的地段,必须设置非机动车道,采用绿化隔离或栏杆隔离;对于游览性较强的道路,考虑进行人非共板设计,并增设绿化带。

对于城市支路,应规范道路横断面型式,同一红线宽度的支路尽量统一型式,同时保障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安全顺畅通行。

参考文献:

[1]万宇晨,田恩东,陈俊名.探讨城市“断头路”现象.城市地理.2017年第22期

[2]焦守法.城市“断头路”对交通的影响及解决对策.城市道桥与防洪.2015年第05期

论文作者:刘鹏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6

标签:;  ;  ;  ;  ;  ;  ;  ;  

城市道路微循环的改善对策——以襄阳市为例论文_刘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