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灌装稳定性改善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利用6σ管理工具,按照DMAIC流程,通过现场收集数据,实施工序控制流程分解,并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汇总CPK参数,对影响灌装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定义、测量、分析、改善并验证,应用执行以及控制,最终提出可行性方案,将灌装量稳定地控制在目标水平范围内。
关键词:灌装量稳定;6σ管理;DMAIC改进模式
前言
作为食品、药品生产必不可少的灌装机械,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手动、半自动,到现在的全自动,机械结构上更复杂,灌装速度上更快速;新的检测电子技术的发展,为灌装机智能化提供了新的空间,促使灌装机更迭加快。然而对于生产企业来说,灌装设备的费用相当昂贵,在设备没有达到使用年限就淘汰,经济上不划算,持续使用又会面临产能、效率低下,难以在行业竞争中保持优势的问题。因此,对已有灌装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升灌装速度的同时确保灌装质量,是众多大输液制药企业必需面对的问题,本文通过6σ的数据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一、指导思想
快速的灌装速度,以及精确的灌装量,是所有灌装机重要技术指标。但这两个是一对难以平衡的矛盾,过快的灌装速度难以提供足够时间给到灌装容器进行定容和测量,难以达到精确定量的目的,而太慢的灌装速度又难以在有限的生产时间内灌装出足够多的产品,降低了生产效率。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使得每一次的灌装作业在较少的时间内在达到规定目标值范围内,即保证高产量的情况下,求得最大限度的稳定的灌装量,尽可能地把灌装量的离散程度减小,从而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要求。
二、主要目标
影响灌装稳定性因素相当多,从灌装的管道设计、泵压水平,到灌装嘴的分布,以至于阀门动作响应速度,以及PLC运行程序、现场信号检测反馈速度、阀门制式、补灌装物、容器大小等等,都是可能影响灌装量稳定的因素。对每一个因素都进行检测分析改善,不但工作量巨大,而且往往不得始终,因此,如何找到关键的影响因子,并有针对性地对关键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改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显得相当的重要。
三、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分析
我们在去年初对灌装机进行了提速,自灌装机提高速度生产以来,通过对提速后的近两个月的生产取样监控的30组数据汇总分析发现,其产品较以往总超出651mL,平均超出标准值24.3ml/袋(改造之前平均超出21.3ml/袋)。经初步计算,提速后超出部分的溶液药品量约:163500L,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7万RMB。
因此,我们需要解决提高灌装速度后,在保持灌装量不变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灌装的偏差不加大的问题。我们首先检查了现有的测量系统,通过数据R&R分析,我们需要确认该系统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是稳定的精确的测量系统。同时对现有流程基线进行了测量,在对生产过程的4441个数据进行工序稳定性处理时,发现流程也是稳定可控的。因此,该灌装量偏高是普遍的,不是个别的。
为解决该问题,我们进行了头脑风暴,发现影响灌装量稳定性的因素相当多:
硬件方面:泵压力、流量,运行电流;管道的大小,长度,弯道多少、管道内抛光度;阀门制式、开关响应程度、动作执行速度、工作压力;灌装现场检测设备的灵敏度、响应速度、反馈接点至控制中心距离;喷嘴开口大小、制式以及被灌装物的大小、制式等;
软件方面:程序编写逻辑、输入输出接口、通讯频率协议等。
动态影响因素:人力操作手法、设备中其它灌装头作业状态、管道中流体内空气量、过程动态测试的重复性等。
从以上多方面、超长流程,高度精确要求测试等众多的控制影响因素中区分并找到关键因素,以及一般影响因素,并在不恶化一般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对关键因素进行改造优化,以使灌装量稳定性达到最佳状态成了我们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我们将收到的所有对灌装有影响的因子,按人,机器,材料,方法,测量和环境,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以确定所观察到的问题的可能原因。
完成分类后,对汇总出的54个可能对灌装量稳定性产生波动的影响因子,使用Is & Is-Not 矩阵进行初步的分析各因素影响力大小,排除一部分原因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C&E矩阵分析,由各个因素按照重要度排列前十项如下:
1.灌装压力
2.灌装现场检测设备的灵敏度(转子流量计性能)
3.溶液管道及灌装机排气是否彻底(避免气泡进入产品内)
4.压力波动(过滤器堵塞情况)
5.反馈接点至控制中心的距离
6.补偿方法的设置(灌装机的重量控制设置)
7.阀件响应程度(喷嘴顶端的流量阀开度大小)
8.被灌装的容器灌装嘴的大小
9.操作人员的状态
10.供液泵的压力
对以上10大因子,进行FMEA(失效模式分析),根据影响因素的权重以及改造的难易程度找到关键改善方向四个:
四、解决措施
(一)灌装压力调节整改(喷嘴顶端的流量阀开度大小)。
为求得更精确的调节效果,首先对将灌装压力调节阀(流量调节阀)配置了调节刻度盘,附加圈数标准线。并要求所有操作人员调节按:先将所有阀门关到位,从关到位位置开始调的操作要求执行。
在最大3圈、最小2圈以及中间位置2.3圈,2.5圈,2.7圈分别测试了5组数据,从数据上看,灌装的调节阀圈数越小,灌装的速度越慢,有显著的相关性,而调节阀的圈数越大,结果与标准值的偏差之间的关系却不是很明显(P值大于0.05),为保持现有灌装速度,灌装的阀开度线圈统一设定为2.6圈。该修改措施不明显。
(二)供液泵压力整改(泵的串联与泵的并联替换)。
将泵由一用一备的并联,修改为串联使用,经一个班次的实验测试,其灌装压力更加稳定,喷嘴之间的动作影响减小,灌装变化水平即上下限变窄,标准上限从原来的2107mL降低为2092mL。工序更稳定。改善措施有效。
(三)反馈接点至控制中心接点整改(电传送速度与气控制速度替换)。
我们将气动控制执行器修改为灌装机上就近安装,通过测试,改造不仅有效地降低了均值(从原来的中心线为2082.09,降低至2080.25),更压缩了波动范围(从原来的控制上限2092.39下降为2085.95),压缩了偏差区间大小,效果显著。通过监控程序发现移位改造后,脉冲反馈值与动作测试实际值之间的差异改善显著,设备改造有效。
(四)压力波动(过滤器堵塞情况问题缓解)。
通过上述分析,过滤器对后续灌装量的影响是显著的,且由于溶液中的微粒是随机的,不能完全消除,因此,针对上述分析出来的压力影响,我们需要最大可能地降低管道中过滤器对灌装量的影响,通过增加过滤器的横向面积,减少过滤器径向长度,使用并联过滤器,并适当减少其长度,改造后,经验证测试,从数据上看,改善有效。同时,通过对比图,我们可以发现:改造之前的过滤器因为使用截面小,阻塞较快,性能下降很快,而并联的过滤器虽然也会引起来下降,但差异性明显比之前的小。
五、总结
影响灌装稳定性因素相当多,对每一个因素都进行检测分析改善,不但工作量巨大,而且往往不得始终,因此,如何找到关键的影响因子,并有针对性地对关键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改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显得相当的重要。我们应用6σ系统的数据分析方法,成功地将项目一开始不少于54个的影响因素减少到10个,并根据风险分析RA的方法,利用FMEA工具,快速地找到关键因素,有效地缩短了改造时间。
参考文献:
[1] 王琦.徐克林. 六西格玛之DMAIC应用研究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
[2] 郭张婷 基于DMAIC的项目质量管理方法研究 《经营管理者》2014.
[3] 杨福馨. 灌装机械中粘性流体断流机理与技术研究,东华大学,2011.
论文作者:黄华生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电力》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8
标签:因素论文; 速度论文; 过滤器论文; 稳定性论文; 压力论文; 数据论文; 大小论文; 《河南电力》2018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