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卫星通信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应用卫星通信技术能够对相关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并预测出某些重大事件,确保社会能够更加良好的向前发展。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可以监测并预报自然水灾害,而将该系统和卫星通信技术充分结合在一起,就能够大大提高水情测报的可预测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探讨了北斗卫星通信技术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北斗卫星通信技术;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应用
引言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在采集水情信息的过程当中主要依靠GSM网络测试站点以及相应的监测中心。尽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使得这样的网络监测仍无法实现全面覆盖,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监测结果的真实性。而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中应用我国研发出来的北斗卫星通信技术,就能够大大提高监测的效率。
一、北斗卫星通信技术的主要特点
北斗卫星通信技术和其他的卫星通信技术有所不同,其在安全性、可靠性和数据的传输效率上都占据着明显的优势。斗卫星通信技术属于我国自行研发出来的科学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通信数据信息的安全性,而数据信息是否足够安全又直接影响着国家的进步。而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当中,借助于北斗卫星通信技术不仅能够使整个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具备更强的抗雨水能力,同时设备的功耗也相对较低,并且基于不同的制式还可以使水情测报系统达到无缝衔接的目的。除此之外,由于此系统有着较为特殊的工作频段,范围也相对较广,因此其传输信息的速率也非常高。
二、基于北斗卫星通信技术的水情自动测报站的主要结构
应用了北斗卫星通信技术的水情自动测报站主要由电源、测试中心终端机、北斗通信模块与前端传感器四个部分组成。在测报站当中,这些模块都有着不一样的功能,而将这些模块充分结合在一起,便使得自动测报站具备了更加强大的功能。北斗卫星通信的相应模块连接于用户端,主要构成部分为天线和主机两类设备,其都存在于北斗卫星通信的相应模块里,而且不会占用较大的空间,对设备进行安装和维护也并不复杂;测试中心终端机有着比较特殊的功能特点,其直接和传感器相连接,尽管测试中心与检测中心有着较远的距离,但却能够实现不同数据信息之间的传输,并且可以随意切切换相应的数据信号;前端传感器能够取得测报水情的数据信息,并捕捉和传输测试过程中与雨量、水质以及水位变化等有关的信息;而在选择电源模块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类相关的自然资源和密封性较好的蓄电池,借助于太阳能电池板实现充电功能,如此一来,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周围的环境受到污染。另外,此类电池还可以自动的启动和断电。
三、北斗卫星通信技术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中的应用
1.北斗卫星的链路
对于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而言,要想通过应用北斗卫星通信技术使其有更强的功能,就必须充分利用各类不同的模块,并通过链路将这些模块连接在一起。在北斗卫星通信系统中,相关的链路主要由北斗卫星以及相应的网管中心共同构成,其功能相对比较突出,能够自动备份所有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中的相关数据信息,使数据能够更好、地更快地进行传输,管理人员在需要使用其中的信息数据时,只要登录到北斗网管中心,就能够通过下载随时获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数据监控中心的设计
在北斗卫星通信系统中,数据监控中心占据着关键性的地位。借助于数据监控中心能够随时了解当前数据信息的基本状态,并实施预测警报,其内部除了有卫星指挥型终端和数据接收服务器之外,还包括了数据应用服务器和水情数据库等。数据监控中心能够统一控制相关的数据信息,从而确保系统的各项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首先,在北斗卫星监控中心的接收终端,要以系统接收的相关数据信息为依据,确认用户机所在的具体位置,并将相关信息发送至下属的用户。卫星接收终端的兼收能力较为突出,兼收的面积较大,能够在同一时间里接收500个下属的用户信息,并和GPS系统建立连接,从而更加准确的锁定用户的具体位置。另外,卫星的接收终端还具备通播的功能,当系统将相关的数据信息发送给用户时,此类通信传输的基本方式类似于广播,即借助于系统可以在同一时间将数据信息传输给下属的终端。与此同时,此系统还能够针对大数据进行有效处理,通过使用系统内部的数据处理单元,集中处理各类不同的数据信息。其次,在系统信道的支持下,监控中心的相关数据服务器能够更好地实现数据传输。在北斗卫星通信监控中心的内部,接收相关信息数据的服务器主要包括了互联网与卫星系统两个信道。而这两个信道所具备的功能则有着很大的区别。通过使用互联网,能够使相关的数据信息更快、更稳定地进行传输,基于网络IP协议与北斗卫星通信网络的充分结合,使数据在接收时更加的便捷、高效;而利用卫星系统将信息数据传输到服务器当中,就可以在卫星系统协议的支持下接收数据信息。最后,无论对于哪一种系统而言,要想确保其能够始终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就必须有数据库的支持。因此,在测报和监督水情的过程当中,必须以监控中心为基础建立起相应的水情数据库,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搜索和使用大数据,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存储和备份相关数据的效率。
3.测报软件设计
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当中,要想更好地发挥出北斗卫星通信技术的优势,就必须高度重视水情自动测报软件的设计环节。通过利用系统模块所具备的功能设计软件,能够达到数据联动的目的。首先要在北斗卫星的接收端和串行口之间建立连接,然后再针对相关的数据信息加以监测,这样就能够大大提高系统处理各类数据信息的效率。上述是对数据进行的初级处理,之后要与数据中心进行连接,通过测报站点验证相关数据信息的详细身份。倘若验证未能成功,那么系统的功能就会停止。而如果通过测报站点成功验证了相关数据信息的身份,那么系统就会再一次将数据信息发送出去。在设计测报软件的过程当中,系统的设计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判断性特点。北斗卫星通信监控中心与卫星水情自动测站的充分结合,能够以一点对多点的方式把本地有关水情的数据信息传输给北斗卫星的监控中心。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水情自动播报系统中引入北斗卫星通信技术能够使水情播报更具准确性与高效性。北斗卫星通信技术属于我国自行研发的高科技技术,使用该技术不仅能够确保相关信息更加的安全,而且其系统还具备较强的抗雨水能力,设备的功耗也相对较低。而要想确保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能够在北斗卫星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就必须全面分析北斗卫星相应的链路,然后再科学、合理地设计数据监控中心和测报软件。希望可以使我国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建设方面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春欣.卫星通信技术概念及特点[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9):38.
[2]李易青,尹航,李杜.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法律风险及责任问题[J].国际太空,2018(06):47-51.
[3]李阳,董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概述与应用[J].国防科技,2018,39(03):74-80.
[4]陈浙梁,姚东.北斗卫星通信技术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中的应用[J].浙江水利科技,2013,41(03):27-29.
论文作者:邱会群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2
标签:水情论文; 北斗论文; 数据论文; 系统论文; 通信技术论文; 信息论文; 功能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