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智林 四川省德阳市第六中学 618000
随着新课改步伐的深入迈进、创新教育的大力提倡,初中数学的“满堂灌”教学逐渐被否定,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过程,大力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成为摆在初中数学老师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教师应把改进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放在“提高初中数学教与学的有效性”方面。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是否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是否教完内容或教得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不应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与记忆的过程,也不应仅仅是教师展示自己才华的过程。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教学应该是“体现自主、创设合作、引导探究、注重过程”的教学,是让学生真正地在进行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有效教学。
那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实践与思考:
一、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随着课堂教学的教法和学法的改变,教科书的使用上也随之改变。《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要创造性、科学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从过去“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从“教”变到“用”,意义大不相同,为教师研发教材、科学地使用教材留下了很大的自主空间。我们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结合教师个人教学特点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使教科书“校本化”。
二、变“空洞的数学活动”为“有效的数学活动”
在创设有效数学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都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现在讨论的是什么问题?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在思考什么、思维上有没有障碍、如何引导……
2.活动应具有适度的挑战性。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受到适度挑战,也就是力求让学生“吃得饱”。这样的数学活动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不会使学生的数学活动停留在活动的浅层次。
3.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于一些学生标新立异的观点或思维的闪光点,教师都要在正确引导的基础上尽量给予鼓励性评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变“热闹的分层教学”为“有效的分层辅导”
在“优秀率”、“优良率”指标的影响下,班级的教学可能留下很大的落后面。在一个教学班里,有时班级的“优秀率”、“优良率”较高,可能会掩盖住落后面大这一事实。过于追求“优秀率”、“优良率”,可能就会变成精英教学,使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差。因此,真正有效的分层不应仅是课堂上的分层教学,更应是课堂后的分层辅导,要把课堂上“热闹”的分层教学变为能够对中下生有所帮助的分层辅导,把重点向中下生倾斜。
四、变“无效的练习”为“有效的学案”
根据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问”、“练”、“讨论”结合起来,使教学活动中的师生间处于“交往”、“对话”的交互状态。这种教学形式可以彻底改变传统授课教师一讲到底的“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听课的弊端,把以往上课教师单向的信息流改为师生双向的信息流。
2.把大部分的课堂时间交还给学生使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训练为主线,把节省出的时间用于照顾中下学生,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辅导。
3.利用学案练习题量大这一优点,课堂练习与家庭作业整合在一起,把大量原本需要学生课外完成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上得以解决。在练习的设计上应分不同层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辅导过程,实际上也是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这样也减轻了师生的课业负担。实践证明,经过备课组老师的精心整合编排,利用学案这一校本教材进行教学,“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掌握‘需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这个目的便能得到落实。
五、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教师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当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能及时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和信心。例如学生学了概率后,可以让学生了解商场有奖销售所设奖券中奖机会的大小;学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后,让学生估测学校旗杆的高度;学了黄金分割后,让学生讨论黑板报主题的位置在什么地方才最美观。
总之,有效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教师更多的实践与思考。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积极的思考和大胆的实践,不断求变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论文作者:唐智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4月总第16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6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过程论文; 思维论文; 教材论文; 这一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4年4月总第16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