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饲养条件下阿尔巴斯绒山羊前胃形态学改变的研究

不同饲养条件下阿尔巴斯绒山羊前胃形态学改变的研究

包花尔[1]2004年在《不同饲养条件下阿尔巴斯绒山羊前胃形态学改变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用肉眼和组织切片方法观察研究了不同条件(自由采食、圈养饲喂)下,8只8个月龄的阿尔巴斯绒山羊前胃容积和粘膜的形态学变化。其中自然放牧(以下简称放牧羊)的3只,圈养青草饲喂补饲少量精料(以下简称青草羊)的2只,圈养干草饲喂补饲多量精料(以下简称干草羊)的3只。前胃(瘤胃、网胃、瓣胃)的容积均以青草羊的是最大,其次为放牧羊,最小的是干草羊。光镜观察结果,前胃胃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瘤胃的黏膜层内无黏膜肌层,网胃和瓣胃均有黏膜肌层 。瓣胃的黏膜肌层发达,大瓣叶内有来自胃壁肌层的肌组织,形成中央肌层,夹于两个黏膜肌层中间。大瓣叶中央肌层的厚度以青草羊的最厚,其次为放牧羊,最薄的是干草羊。肉眼和光镜观察结果均显示:前胃胃壁乳头的发达程度以干草羊的最高,其次为青草羊,最矮的是放牧羊;光镜观察结果显示:前胃黏膜上皮的角化层以干草羊的最厚,其次为放牧羊、最薄的是青草羊。放牧羊上皮细胞的形态中间层是多角形,基底层是矮柱状,细胞排列整齐;青草羊和干草羊上皮细胞的形态中间层和基底层不一致,有圆形、椭圆形,细胞的排列紧而不整齐。

春香[2]2006年在《1.5岁阿尔巴斯绒山羊在不同饲养条件下瘤胃与网胃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采用大体解剖、组织学方法及扫描电镜等观察与研究了1.5岁的10只阿尔巴斯绒山羊(其中4只自然放牧,以下简称放牧组;3只圈养按季节周期变化,夏秋季节饲喂青草,冬春季节饲喂干草,并补以少量精料,以下简称青草组;3只圈养全年饲喂农区秸秆和干草,并补以多量精料,以下简称干草组)的瘤胃和网胃的容积、联系结构、黏膜形态结构和乳头表面形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瘤胃与网胃的容积在8个月至1.5岁间继续发育,且网胃在此阶段为快速发育期,其中以放牧组的发育最快,容积最大;干草组的最慢,容积最小;青草组介于两组之间。瘤胃的左纵沟肉柱不完整,中间有一段7—9㎝无肉柱的部分。瘤胃肉柱的表面和瘤胃前庭均有稀疏的豆状乳头。瘤网褶的下方仍有1-3cm的区域为瘤胃粘膜的乳头区。瘤胃粘膜的乳头除背囊上部外均以干草组的最高,放牧组次之,青草组最矮;乳头的宽度除背囊上部外均以放牧组的最宽、青草组次之、干草组最窄;乳头的密度为放牧组的最密、青草组次之,干草组的最稀;瘤胃与网胃黏膜乳头角化层:最厚的为干草组、其次为放牧组、最薄的为青草组;瘤胃粘膜肌层厚度为:放牧组最厚,青草组次之,干草组最薄;网胃网格数随网胃容积的增大而增多,以放牧组最多,青草组次之,干草组最少。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瘤胃黏膜表面密布长大而整齐的圆柱状乳头,其中以放牧组的乳头排列最紧密,干草组的最稀疏,青草组的介于二者之间:角化程度为干草组的最好,放牧组的次之,青草组的最差;网胃黏膜表面密布短而不大小不等的锥状乳头,以放牧组的乳头分布紧密而发达,其次为青草组,干草组的稀疏而差;叁组羊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有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小乳头。

姜丹, 吴树清, 杜山, 高魁, 赵玮[3]2010年在《不同舍饲阶段山羊前胃组织学变化》文中认为为了对山羊舍饲提供形态学方面的参考,试验用组织切片方法研究了山羊舍饲3,6,9,12个月前胃黏膜组织学的变化。光镜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舍饲各阶段山羊的前胃黏膜组织学结构基本相似。前胃胃壁上皮角化层厚度表现为对照组和舍饲各个阶段组之间差异显着(P<0.05),且厚度随舍饲时间的延长而显着增大(P<0.05),而胃壁肌层厚度随舍饲时间的延长显着减小(P<0.05);瘤胃和网胃黏膜下层厚度对照组和舍饲各个阶段组之间均差异不显着(P>0.05);网胃和瓣胃黏膜肌层厚度表现为对照组与舍饲各个阶段组之间均差异显着(P<0.05),而各阶段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说明前胃胃壁上皮角化层和肌层厚度均受舍饲阶段的显着影响,并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另外,舍饲阶段瘤胃和网胃黏膜下层厚度以及网胃和瓣胃黏膜肌层厚度差异不显着(P>0.05)。

姜丹[4]2010年在《舍饲羊前胃组织形态学变化的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利用组织学方法研究在舍饲条件下山羊和不同品种肉用绵羊(蒙古羊、德国美利奴羊、德克赛尔羊、无角陶赛特羊以及萨福克羊)的前胃组织形态学的变化。意在为舍饲条件下,科学合理制定山羊的饲养方案以及选择肉用绵羊品种,特别是国外优良肉羊品种,提供一定的组织学基础和理论依据。试验包括两部分:1.不同舍饲阶段山羊前胃组织学变化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放牧(对照组)与舍饲各阶段(3月组、6月组、9月组、12月组)的山羊,前胃胃壁黏膜组织学结构基本相似。前胃组织学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瘤胃内无黏膜肌层,而网胃与瓣胃有黏膜肌层。前胃胃壁上皮厚度表现为对照组和舍饲各个阶段之间差异显着(p<0.05),且厚度随舍饲时间的增长而显着增大;而前胃胃壁肌层厚度随舍饲时间的增长显着减小,且各不同组间差异均显着(p<0.05);瘤胃和网胃黏膜下层厚度在对照组和舍饲各组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网胃和瓣胃黏膜肌层厚度表现为对照组与其它各组差异均显着(p<0.05),其它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研究表明前胃胃壁上皮和肌层厚度均显着受舍饲阶段不同的影响,并呈现规律性的变化。舍饲阶段的不同对瘤胃和网胃黏膜下层厚度以及网胃和瓣胃黏膜肌层厚度的影响不明显(p>0.05)。2.不同品种肉用绵羊在舍饲条件下前胃组织学变化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肉用绵羊前胃黏膜组织学结构同样基本相似。前胃胃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构成。前胃胃壁上皮厚度表现为蒙古羊组最厚,其次为无角陶赛特组,最薄为德克赛尔组。前胃胃壁肌层厚度以蒙古羊组最厚,且与其它绵羊组间差异均显着(p<0.05)。瘤胃和网胃黏膜下层厚度在不同组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网胃和瓣胃粘膜肌层厚度以蒙古羊组最厚,其次为无角陶赛特组。瓣胃中央肌层厚度以德国美利奴组最厚,最薄为无角陶赛特组。德国美利奴组与其它组间差异均显着(p<0.05),而其它绵羊组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

吴美玲[5]2005年在《1.5岁阿尔巴斯绒山羊在不同饲养条件下瓣胃与皱胃形态变化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通过大体解剖、组织学及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 10 只 1.5 岁阿尔巴斯绒山羊在放牧饲养与圈养不同饲养条件下瓣胃与皱胃黏膜的形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瓣胃容积:放牧组﹥干草组﹥青草组,放牧组与干草组、青草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干草组与青草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与第一批试验的结果[1]一致。大、中、小瓣叶高度:以放牧组的最高,青草组与干草组之间与第一批结果相反。瓣叶的形状:在不同个体不完全一致,大瓣叶上可见有次级黏膜褶形成。胃壁肌层厚度:干草组﹥青草组﹥放牧组,叁组之间差异不显着;角化层的厚度(光镜与电镜下):放牧组﹥青草组﹥干草组,放牧组与干草组、青草组之间差异极显着(p<0.01);中央肌层的厚度: 放牧组﹥干草组﹥青草组, 放牧组与青草组之间差异显着( p<0.05)。两批的试验结果基本趋于一致。高倍镜下,放牧组的黏膜上皮表层角化程度最高,中间层细胞呈轻度角化,细胞及胞核形态不规则;干草组的角化程度最差,中间层细胞与青草组的相似,细胞核较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电镜下,瓣叶角质乳头密度以放牧组密度最大,干草组的最小,青草组介于其间。瓣胃帆的黏膜是前胃黏膜与皱胃黏膜的过度,瓣胃帆腺体细胞特点与贲门部的相似。皱胃容积 :干草组﹥青草组﹥放牧组,叁组羊之间差异均显着( p<0.05)。胃底腺部、贲门腺部与幽门腺部腺体高度均为:放牧组﹥青草组﹥干草组;黏膜肌层的厚度:放牧组﹥干草组﹥青草组(除胃底部是干草组﹥青草组﹥放牧组外)。各组各项之间差异均不显着。同组皱胃各部黏膜的结构:幽门腺部的腺区分布最大,黏膜肌层最发达。高倍镜下,叁个腺区颈部细胞均为柱状上皮细胞,核呈椭圆形,其中青草组的细胞胞质红染。胃底腺体部细胞以主细胞最多,其次是壁细胞,颈黏液细胞很少见;青草组的壁细胞数量较少,且胞质红染;干草组管状腺腺体的密度较大。贲门腺区的腺细胞主要为分泌黏液的立方形上皮细胞,细胞核位于基部,呈圆形或卵圆形,偶见壁细胞。幽门腺体部与底部,主要是黏液细胞,无主细胞与壁细胞。

高魁[6]2010年在《舍饲羊小肠组织形态学研究》文中认为本试验以舍饲条件下不同生长阶段的60只山羊和不同品种的60只肉羊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学石蜡切片HE染色的方法对小肠绒毛高度、绒毛上皮厚度、隐窝深度、固有膜、黏膜层、黏膜下层以及肌层进行了研究,并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品种间上述指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和测量的变化做了统计分析,旨在为舍饲养羊向现代化、集约化方向的发展提供组织形态学方面的理论依据。试验结果显示:1.舍饲条件下不同生长阶段山羊小肠组织学变化如下:小肠固有膜厚度舍饲组>放牧组;肠绒毛高度舍饲组>放牧组;隐窝深度舍饲组<放牧组;肌层厚度舍饲组<放牧组。且绒毛高度随舍饲月龄延长而有所降低,但在回肠段除外。固有膜、肌层厚度的变化没有特别的规律性,隐窝深度随舍饲月龄延长而有所变浅。2.舍饲条件下不同品种肉羊小肠组织学变化如下:十二指肠固有膜萨福克组最厚,德克赛尔组最薄;绒毛高度萨福克组最高,德克赛尔组最低;隐窝深度蒙古羊组最深,德克赛尔最浅;内环行肌厚度蒙古羊最厚,德美最薄;外纵行肌道赛特最厚,萨福克组最薄。空肠固有膜萨福克组最厚,蒙古羊组最薄;绒毛高度德克赛尔组最高,德美组最短;隐窝深度蒙古羊组最深,德克赛尔组最浅;内环行肌蒙古羊组最厚,德美组最薄;外纵行肌德克赛尔组最厚,蒙古羊组最薄。回肠固有膜萨福克组最厚,德克赛尔组最薄;绒毛高度萨福克组最高,蒙古羊组最低;隐窝深度蒙古羊组最深,德美组最浅;内环行肌道赛特组最厚,德克赛尔组最薄;外纵行肌德克赛尔组最厚,萨福克组最薄。

邬宇航[7]2013年在《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对瘤胃、瓣胃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选取8只体况良好关中奶山羊做为试验动物。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叁组:对照组(n=2)、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 SARA)组(n=3)和恢复组(n=3)。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NFC/NDF=1.02), SARA组和恢复组通过饲喂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与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日粮诱导奶山羊发生SARA,恢复组试验动物待SARA诱导成功后自由采食青干草4周。每期试验期结束进行屠宰,取瘤胃、瓣胃上皮组织。(1)通过饲喂日粮不同NFC/NDF比诱导试验动物发生SARA,测定瘤胃pH值、挥发性脂肪酸、乳酸及干物质采食量(Dry matter intake, DMI)变化来评价SARA模型的建立。结果表明,当日粮NFC/NDF比达2.58时,瘤胃pH值在5.5~5.2之间持续时间长达7.58h/d,奶山羊发生SARA,瘤胃总的挥发性脂肪酸和丁酸浓度显着增加(P<0.05),丙酸浓度增加(P>0.05),乙酸浓度升高(P<0.05),整个试验过程乳酸的含量一直较低(P>0.05)。(2)通过HE染色、显微镜、透射电镜等技术对瘤胃、瓣胃黏膜进行观察,来研究SARA对瘤胃、瓣胃黏膜上皮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瘤胃乳头高度、宽度及角质层厚度均以SARA组最低,瓣胃角质层和粘膜肌层厚度也均以SARA组最低。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SARA组与对照组及恢复组相比,上皮细胞微绒毛排列不整齐,线粒体肿胀、核固缩、染色质边集化,有较多的凋亡小体形成。(3)通过测定瘤胃、瓣胃上皮蛋白质、DNA、RNA、细胞增殖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指数来研究SARA对瘤胃、瓣胃上皮生长、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SARA明显降低了瘤胃上皮蛋白质、DNA及RNA含量,对瓣胃上皮的上述指标均未产生明显影响;SARA使瘤胃和瓣胃上皮细胞PCNA指数显着降低并对上皮细胞的增殖表现抑制作用;SARA使瘤胃和瓣胃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数显着增高并促进细胞凋亡。(4)通过测定瘤胃、瓣胃上皮ATP酶的活性来研究SARA对瘤胃、瓣胃上皮ATP酶的影响。结果显示,SARA抑制了瘤胃、瓣胃上皮Na+-K+-ATP和Ca2+-Mg2+-ATP酶活性,恢复组显着高于SARA组但显着低于对照组:瓣胃上皮Na+-K+-ATP和Ca2+-Mg2+-ATP酶活性均以SARA组最低,恢复组最高。综合上述:SARA不仅影响了奶山羊瘤胃、瓣胃黏膜上皮的形态结构,而且抑制上皮细胞增殖,促进上皮细胞凋亡,这可能在SARA引起瘤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孙娟[8]2014年在《育肥方式对呼伦贝尔及呼杜杂交羔羊消化道组织形态及酶活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主要研究了不同育肥方式对呼伦贝尔羔羊及呼杜杂交一代羔羊胃肠道组织结构及肠道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为科学制定呼伦贝尔羔羊及呼杜杂交一代羔羊的肥育方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从呼伦贝尔羊种羊场选择体重、日龄、健康状况相近的4月龄断奶呼伦贝尔羔羊和呼杜杂交一代羔羊各60只,共计120只,共分为4组,每组30只。试验采用2×2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因素为育肥方式(分自然放牧和放牧补饲两种育肥方式),第二因素为品种(分呼伦贝尔羔羊与呼杜杂交一代羔羊)。育肥阶段分为育肥前期、育肥后期两个阶段,共60天。放牧补饲组羔羊每只每天补饲精补料在育肥前期为0.27kg,育肥后期为0.53蚝。育肥试验结束时,分别从每组羔羊中随机选取5只羔羊进行屠宰,取胃肠道及胰腺组织测定育肥方式与品种对其肠道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分为叁个部分:试验一主要研究育肥方式对呼伦贝尔羔羊及呼杜杂交一代羔羊肠道酶活性的影响。试验二主要研究育肥方式对呼伦贝尔羔羊及呼杜杂交一代羔羊胃部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叁主要研究育肥方式对呼伦贝尔羔羊及呼杜杂交一代羔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得出:(1)与自然放牧组相比,放牧补饲可显着提高羔羊的十二指肠胰蛋白酶、脂肪酶、糜蛋白酶活性(P<0.01,P=0.02,P<0.01);空肠、回肠、胰腺的淀粉酶(P=0.03,P

许超[9]2017年在《烟酸调控高精料诱导瘤胃上皮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精料日粮引起的瘤胃酸中毒已成为影响现代反刍动物生产的重要问题。瘤胃酸中毒导致的瘤胃上皮受损是加重并引起酸中毒全身症状的主要因素。B族维生素烟酸已被证实有缓解高精料应激的作用,但其对瘤胃屏障有何影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体内试验来研究高精料日粮中添加烟酸对绵羊瘤胃发酵、抗氧化能力及瘤胃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期从分子水平探讨烟酸保护瘤胃上皮、调控瘤胃酸中毒的机制。本试验选择9头装有永久性瘘管的绵羊(34±3 kg BW),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试验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第Ⅰ组为低精料组(日粮精粗比为2:8),试验期为10 d,包括7 d预试期和3 d正试期。第Ⅱ组为高精料组(日粮精粗比为8:2),第Ⅲ组为高精料+烟酸组(日粮精粗比为8:2,烟酸添加量为800 mg/kg日粮干物质)。结果表明:(1)与低精料组相比,高精料组降低了瘤胃pH值(P<0.01),极显着增加了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丁酸及乳酸的浓度(P<0.01)。高精料日粮还极显着提高了瘤胃内NAD+浓度、NADH浓度、NADH/NAD+的比例(P<0.01);高精料+烟酸组极显着提高了瘤胃pH值(P<0.01),降低了乙酸、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及乳酸的浓度(P<0.01);同时还极显着降低了NAD+、NADH的浓度及NADH/NAD+的比例(P<0.01)。(2)与低精料组相比,高精料组的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极显着降低,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着下降,丙二醛(MDA)的浓度极显着提高(P<0.01);高精料条件下添加烟酸极显着提高了CAT、GSH-PX的活性,T-AOC增强,降低了MDA的浓度(P<0.01),对T-SOD并无影响(P>0.05)。(3)与低精料组相比,高精料组的绵羊血清中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和抗炎因子IL-4、IL-10的浓度均极显着升高(P<0.01),高精料+烟酸组的绵羊血清中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和抗炎因子IL-4、IL-10的浓度均极显着低于高精料组(P<0.01)。与低精料组相比,高精料组的瘤胃乳头长度、宽度及角质层厚度极显着降低(P<0.01),细胞凋亡指数极显着升高(P<0.01);高精料+烟酸组绵羊的瘤胃乳头长度、宽度及角质层高于高精料组(P<0.01或P<0.05),极显着降低了细胞凋亡指数(P<0.01)。(4)与低精料组相比,高精料组绵羊的瘤胃上皮Fas、Bcl-2、Bax、P53上调,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mRNA表达水平极显着提高(P<0.01),高精料条件下添加烟酸极显着地下调Fas、Bcl-2、Bax、P53及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表达(P<0.01)。综上所述,高精料应激导致绵羊瘤胃内VFA和乳酸浓度提高,pH值降低,上皮细胞抗氧化性能力下降,激活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Bax、Fas表达上调,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表达提高,导致瘤胃上皮细胞凋亡,瘤胃上皮功能受损。而烟酸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高精料应激,提高瘤胃上皮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了瘤胃上皮细胞的凋亡,保护了瘤胃上皮结构功能完整。

参考文献:

[1]. 不同饲养条件下阿尔巴斯绒山羊前胃形态学改变的研究[D]. 包花尔.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4

[2]. 1.5岁阿尔巴斯绒山羊在不同饲养条件下瘤胃与网胃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的研究[D]. 春香.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6

[3]. 不同舍饲阶段山羊前胃组织学变化[J]. 姜丹, 吴树清, 杜山, 高魁, 赵玮.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0

[4]. 舍饲羊前胃组织形态学变化的研究[D]. 姜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5]. 1.5岁阿尔巴斯绒山羊在不同饲养条件下瓣胃与皱胃形态变化的研究[D]. 吴美玲.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5

[6]. 舍饲羊小肠组织形态学研究[D]. 高魁.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7].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对瘤胃、瓣胃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D]. 邬宇航.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

[8]. 育肥方式对呼伦贝尔及呼杜杂交羔羊消化道组织形态及酶活的影响[D]. 孙娟.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

[9]. 烟酸调控高精料诱导瘤胃上皮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D]. 许超. 江西农业大学. 2017

标签:;  ;  ;  ;  ;  

不同饲养条件下阿尔巴斯绒山羊前胃形态学改变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