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数据在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前景论文_毛聪

浅谈大数据在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前景论文_毛聪

(四川省电化教育馆,四川省 成都市 610020)

摘要: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日趋成熟,推动了新的技术革命,在教育管理,教学工作中的作用也愈加重要。本文简要探讨了大数据在基础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应用背景和前景,阐述了在基础教育信息化领域积累大数据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大数据;基础教育;信息化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机遇期,随着国家数字化经济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落地,教育领域的相关战略性部署陆续出台。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借助教育大数据发展教育信息化将持续作为我国的重要国家战略,教育信息化将更持续、更快速、更深入地推进。作为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教育大数据将通过在教育信息化中的新作为开启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

教育大数据是指教育领域的大数据,是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以及根据教育需要采集到的、一切用于教育发展并可创造巨大潜在价值的数据集合[1],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教育大数据的基石价值越来越重要。作为撬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支点,教育大数据已具备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基础教育信息化中,教育大数据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大数据环境下构建的各类信息系统更具有便捷性、完整性,真实性,对教育行政部门的项目管理决策支持的作用也更加明显。

一、大数据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应用背景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信息技术要在教学、管理中为广大师生、管理者深度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进一步深入,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生信息素养显著提升,形成一批有针对性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创新模式。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其中,“三全”指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两高”指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一大指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2019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要求加快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有序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促进学生数据的贯通和教师数据的复用,制定教育系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

近年来,国家实施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信息化教学推广活动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专门的信息平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依托各级地方资源平台积累了资源大数据,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教育部开发的教育信息化进展信息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统计各地信息化工作进展情况,促进了相关部门改进教育管理方式。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数据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越来越快,这是当前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大数据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应用必要性

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来说,大数据主要应用于信息化指标统计。过去,教育信息化统计数据往往依靠财务报表等传统方式层层上报。从文件下发到数据收集,每一次统计都需要相关程序、耗费不少时间。传统报表统计数据方式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统计过程费时费力,层层上报环节中易出现人为疏忽引起数据错误。从发现错误到更正错误,需要重新确认上报,审核环节必不可少。二是报表数据只是反映某一时间点的情况,实时性不强。三是传统报表的目的多是业务驱动而不是数据驱动,不易建立数据模型开展数据挖掘。从智慧教育的角度来说,个性化教育越来越重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通过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将人工智能切实融入实际教学环境中,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育的前提需要掌握足够学生的基本信息、状态变化、能力水平等数据。通过大数据挖掘和分析这些感知数据,找出行为规律,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总结评价与学习诊断。这是开展智慧教育尤其是个性化教育的关键。

三、大数据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应用前景分析

(一)教育大数据支持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应用

实现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要注重在教育资源供给上合理均衡配置。对资源的合理供给需要大数据提供依据。基础教育信息化统计数据是各级教育行政机构了解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和进行决策管理的重要依据,是制定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计划,了解各地、学校发展状况的基础。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教育信息化系统,能汇聚大量的学校信息基础数据,形成支持管理和施策的数据模型。一个完备的信息化系统可对各地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横向比较各地区、各校的信息化发展情况,纵向比较项目投入后一个地区或者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是否有提升,更加有效的进行项目管理和精准施策,从信息化资源角度支持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二)教育大数据有利于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决策,开展项目管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决策者对区域内动态变化的信息资料把握不准确,对变化缺乏预测,对政策制定的预期效果判断不准确[2]。教育大数据特别是关于信息化的数据系统可以直观的展示地区或学校“班班通”、“人人通”等信息化工作(三通两平台)指标、生机比、师机比等学校信息化硬件情况。基于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和管理,可以展示地区、学校在信息化硬件保障方面的情况,存在的短板,便于进行项目管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络在线教育和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出现,也使得教育领域中形成的各类在线学习大数据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通过在信息系统中整合关于在线学习的统计数据,如各地各校教材使用情况,开展教育信息化培训、举办各类竞赛、活动情况,师生学习时间等数据等可以分析地区、学校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反映地区、学校在信息化“软件”建设情况。对把握地区或学校信息化工作运转整体态势作用巨大。

(三)教育大数据来源广泛,包括教学活动、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科研活动、校园生活活动等,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是孕育新型教育形态的“土壤”[3]。利用教育项目积累教育大数据,深入推进与教育信息有机衔接,关键是以信息化系统作为载体。以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系统为例。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系统将学校作为信息节点,通过顶层设计将学校各类硬件指标作为元数据,逐步将国家各类项目执行情况纳入统计中积累数据。例如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覆盖项目、“全面改薄”计划(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三通两平台”建设等,将项目实施过程的相关指标进行分解作为基础数据纳入系统构建大数据系统。如教学点基本情况、学校班级多媒体情况、师生网络空间开通情况等。当前,教育部建立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系统是从管理者角度出发。在此基础上可以探索建立更多有效的教学数据指标进行监测。例如从教务上,对学校招生、就业、住宿、图书馆、信息化资产等进行数据统计。从教学创新上,对学生上网行为分析、成绩分析、特长能力指标的数据统计。从学生应用上,建立对学生轨迹分析、学生画像、学生舆情监控的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持续跟踪、采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全面、系统的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可为每个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和成才机会,同时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发展评价报告[4]。

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只有足够多的数据支撑才能为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所以数据的积累是关键。在基础数据积累的基础上,需要一个完备的信息系统作为载体,建立信息系统逐步将学校基础数据、项目数据、活动数据纳入系统为应用提供支撑。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一部分,智能学习的基石就是数据,在积累海量的数据后探索数据关系并进行预测,才能更好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杨现民,唐斯斯,李冀红.教育大数据的技术体系框架与发展趋势———“教育大数据研究与实践专栏”之整体框架篇[J].现代教育技术,2016(1):5-12.

[2]钟婉娟,杨润勇.论区域教育政策制定[J].教育科学,2003(6):1-3+34.

[3]任珊,张小玲.大数据时代基础教育统计信息化思考.软件导刊。

[4]刘雍潜,杨现民.大数据时代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新思路[J].电化教育研究,2014(5).

作者简介:毛聪(1984.11-),男,四川南充人,当前职务:办公室副主任,当前职称:初级,学历:硕士研究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论文作者:毛聪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  ;  ;  ;  ;  ;  ;  ;  

浅谈大数据在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前景论文_毛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