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论文_杨永旭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论文_杨永旭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157000

【摘要】目的:研究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67例,对其显微手术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了血管旁路移植合并动脉瘤切除术2例,动脉瘤孤立术4例,瘤颈夹闭术61例。术后采用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的方法,对手术结果进行监测,观察患者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患者术后GOS评分达到良好的患者58例(86.57%),评分为差的患者7例(10.45%),死亡的患者2例(2.99%)。治疗后,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的51例患者Hunt-Hess分级中,0~Ⅲ级46例患者中,达到良好的患者40例(86.96%),Ⅳ级5例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达到良好(20.00%)。大脑中动脉瘤、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治疗良好率均超过90%,椎基底动脉瘤、床突旁动脉瘤治疗良好率达到60%~70%,5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患者中,手术时机在3d以下,治疗良好率高于3d以上。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整体效果较为理想。手术结果与手术时机、Hunt-Hess分级相关。

【关键词】颅内;巨大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主要是在动脉血管壁上,出现瘤状突起所致。此类病症具有很高的风险,很容易造成患者致残或死亡。颅内巨大动脉瘤指的是直径在2.5cm以上的颅内动脉瘤,主要为梭形、囊状结构,在颅内动脉瘤中,发生率较低,但危害更大。目前,对于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治疗,有很多种治疗方式,但是临床效果均不理想。对此,可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67例,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36例,对其显微手术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在41~63岁,平均年龄为(58.7±5.1)岁,包括了血管旁路移植合并动脉瘤切除术2例,动脉瘤孤立术4例,瘤颈夹闭术61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患者51例,采用Hunt-Hess进行分级,其中Ⅰ级患者17例,Ⅱ级患者11例,Ⅲ级患者18例,Ⅳ级患者5例。所选患者中,不包括要求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夹层巨大动脉瘤的患者、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的患者[1]。

1.2方法

1.2.1影像学检查

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CT、DSA、MRI、CTA等常规检查,采用三维CTA对眼动脉瘤、床突旁动脉瘤患者进行检查。经检查,患者中包括27例眼动脉瘤、8例床突旁动脉瘤、12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9例大脑中动脉瘤、5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6例后循环动脉瘤。

1.2.2手术治疗方法

手术时机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的51例患者中,最近一次动脉瘤破裂后,早期3d内手术患者15例,中期4~14d手术患者21例,晚期14d以后手术患者15例。其余16例偶然发现患者、占位效应起病患者,在常规检查之后进行手术。在手术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利用翼点入路前循环动脉瘤,床突旁动脉瘤、巨大眼动脉瘤等载瘤动脉近端难以暴露,常规下先对同侧颈部颈内动脉进行暴露备用。对后循环动脉瘤的处理,采用翼点、颞下联合入路的方式,处理大脑后动脉巨大动脉瘤、基底动脉顶端巨大动脉瘤等。利用后颅窝远外侧入路处理椎动脉巨大动脉瘤。在手术当中,采用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对夹闭是否完全进行观察和确认。术后对患者静脉滴注尼莫地平,观察患者生命体征[2]。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 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术后GOS评分达到良好的患者58例(86.57%),评分为差的患者7例(10.45%),死亡的患者2例(2.99%)。治疗后,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的51例患者Hunt-Hess分级中,0~Ⅲ级46例患者中,达到良好的患者40例(86.96%),Ⅳ级5例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达到良好(20.00%),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中动脉瘤、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治疗良好率均超过90%,椎基底动脉瘤、床突旁动脉瘤治疗良好率达到60%~70%,三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患者中,手术时机在3d以下,治疗良好率高于3d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颅内巨大动脉瘤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疾病,在解剖上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因而手术治疗的难度也非常大。相比于中小型的动脉瘤,巨大动脉瘤往往更容易破裂,因此更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显微外科手术技术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配合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术中监测等,能够实现对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有效治疗。不会,在术后可能会出现重要穿支损伤、载瘤动脉闭塞狭窄等引起一些并发症,导致患者致残或死亡,因此在手术当中应当对具体操作加以注意[3]。

在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对患者颅内巨大动脉瘤的位置进行确定,同时了解周围脑组织水中、瘤腔内血栓程度、动脉瘤大小形状等信息,此外,还能够对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侧支循环、临近血管、位置、大小等进行详细了解。在手术时机的选择上,早期手术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尽早清除积血,降低发生继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几率,但同时也存在脑水肿影响手术视野等不足。在手术当中,应当注重术中显露,对于伴发脑内血肿,应在动脉瘤远侧清除,对载瘤动脉进行有效分离,将动脉瘤充分暴露。

综上所述,对于颅内巨大动脉瘤,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能够取得优于其它治疗方法的整体疗效,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龄,毛伯镛.巨大脑动脉瘤的手术探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5(3):131-134.

[2]赵继宗,王忠诚,王欣,等.动脉瘤体切除和载瘤血管重建治疗巨大动脉瘤[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5,11(6):330-334.

[3]公茂清,吕涛,王运杰,等.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83 例临床分析.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 ,31 (2) :153-154.

作者简介:杨永旭1982年01月 男 汉族 黑龙江牡丹江 2006年毕业牡丹江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学士 现供职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 脑血管、脑动脉瘤 颈动脉剥脱

论文作者:杨永旭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  ;  ;  ;  ;  ;  ;  ;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论文_杨永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