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好在共建,贵在坚持——突出特色抓创城,全力打赢总决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福建论文,决战论文,特色论文,抓创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2012年新一轮创城活动开展以来,三明市重点围绕产业特点、城市特色、文化内涵、宜居城市四个方面抓创城。
一、结合产业特点,突出加快发展抓创城。结合产业以工业为主、城区厂区较多等特点,把推进产业转型作为促进加快发展主攻方向,把推动加快发展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支撑,做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促进”。
一是以文明城市标准引领发展。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建设,推动经济平稳增长,促进产业转型发展,提升发展质量效益。2012年来,全市GDP年均增长11.7%,去年达1477.6亿元;人均GDP年均增长11.6%,去年达5.89万元。
二是以开展创建活动促进发展。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抓手,深化“文明餐桌行动”,促进作风转变;推行“马上就办”,继续削减行政审批事项,优化行政服务;建立诚信信息发布平台,实行诚信“红黑榜”制度,营造诚信环境。同时,持续推进“诚信经营示范店”等创建,在各机关事业单位、窗口行业、学校、社区每年开展1-2次诚信主题活动。
三是以加快发展成效保障创建。以生态新城开发为重点推进城市建设,协同推进贵溪洋新区、富兴堡片区等板块建设,加快国道205、省道306改线工程和城市绿道建设,推进“一河两岸”景观改造,拉开城市框架;近两年共投入132.7亿元,加快推进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青少年宫等一批重点城建项目,完善公共设施。市精神文明展览馆、博物馆、规划馆、体育馆等一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同步推进国家级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森林城市等“多城同创”活动,获得福建省森林城市称号。
二、挖掘文化底蕴,突出以文化人抓创城。在创城工作中,我们依托三明文化底蕴、人文特点,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既引导市民学习重要理论,又注重市民道德养成,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一是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重点,坚持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与考核制度,举办专题学习班,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领会精神实质、把握深刻内涵;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内容列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培训课程,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抒写新愿景、实现中国梦”征集活动,推动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二是以高尚道德塑造人。成立三明市文明市民学校,持续推进“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开展“文明规范伴我行”等特色活动,深化市民文明教育。持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目前全市共有5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奖),6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在全省率先成立三明市社会志愿者协会,建立健全志愿者注册制度,目前全市共有注册社会志愿者15.8万人,常年开展“邻里守望”、“亲情暖三明”、“保护闽江源”等志愿服务活动。
三是以优秀文化激励人。用好一批教育基地,发挥建宁反“围剿”纪念园等4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开明、清明、文明”的三明精神和新时期苏区老区精神,为三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创作一批文艺精品,挖掘客家文化、朱子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力作,梅林戏《花蕊夫人》等30个作品在省级以上文化活动中获奖,文化创作(泰宁)基地等6个基地被列入省级特色文艺示范基地。推出一批文化活动,持续开展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文化惠民工程,开展百场文艺下乡演出、百场广播现场直播、百部优秀影片放映活动。
三、立足求新求进,突出改革创新抓创城。在创城工作中,我们坚持发扬三明人求新求变求进的精神品质,努力争创特色、打造品牌。
一是创新载体。“满意在三明”是三明最具知名度的一张城市名片,从1987年开展主题活动以来持续至今。近年来,我们围绕创建满意机关、满意窗口和满意环境,提高了市民对城市服务、公共秩序、社会风气、市容卫生、产品质量、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满意度。“好在共建、贵在坚持、重在建设”是三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的最重要经验。近年来,我们持续深化、完善这一经验,特别是在社区共建方面,成立共建理事会,推动社区与各理事单位开展公共环境联建、公益活动联办、社会治安联防、道德讲堂联抓、文明单位联谊,提高社区管理水平,打牢创城基层基础。广泛开展“九联一体化、服务千万家”活动,组织引导供水、供电、供气、电信、广电、环保、公安、建设、交通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近40个部门,将服务延伸到社区,及时提供便民服务。
二是创新方式。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行“六联育人”法(即发挥“四校”作用、德育工作联抓,建好“六支”队伍、品德培养联做,完善实践基地、主题活动联办,开展结对扶助、特殊群体联帮,实施净化工程、成长环境联创,实行“一考两评”、思想道德联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围绕吸引群众参与,开设曝光台、开通热线电话,引导群众积极反映创城中的薄弱环节;组织老干部市容特邀考评团、招募公共文明引导员,加强对车站等公共场所的监督;借助手机、网络和公共场所等宣传载体,集中刊播公益广告,实现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居民小区等公益广告全覆盖。围绕构建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着力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组织“邻里节”、“文化广场”、“我们的节日”等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架起街坊邻里、友人亲人沟通的桥梁,形成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是创新机制。在组织领导机制方面,成立创城指挥部,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实行厅级领导联系市区共建片制度,并坚持每年召开全市创城动员大会,对创城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市委常委会每年专门听取创城情况汇报,专题研究创城工作;市文明委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全体成员会议,督促落实各项任务。在责任落实机制方面,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市直各部门和两区的责任范围、职能分工和目标要求,形成了上下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考核监督机制方面,市委市政府与各责任部门签订创城目标责任状,市创城指挥部对创城全过程进行督查落实,每季度对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两区进行一次考评,每两月对街道、社区创建工作进行一次考评,并将考评成绩列入年度绩效考核。
四、叫响宜业宜居,突出改善民生抓创城。注重把百姓富、生态美等要求融入创建全过程,努力通过创城让民众得实惠,群众对创城赞同率和满意率达98%以上。
一是办好民生大事。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率、配租配售率均居全省前列。同时,通过创城,既集中力量整治城市“脏乱差”等现象,打好创城“八项攻坚战”,推进“两违”治理工作;加强城市精细化、网格化、常态化管理,数字城管系统建成运营,探索实行城市管理“街长制”,营造宜居环境。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全国率先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充保险,全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和新农合全市统筹。抓好养老、助残、扶危济困等工作,加快市福利中心(三期)、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部分县社会养老机构等项目建设,落实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和综治维稳工作,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落实依法处理信访事项“路线图”,社会治安满意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二是办好民生难事。围绕就业创业、增加居民收入,持续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就业服务,实施“YBC”青年创业计划,加强创业小额贷款扶持,获得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称号。围绕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每年办好一批为民实事,近两年共投入86.1亿元资金。扩容改建城区中小学19所,梅列、三元“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教育强县”工作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得到有效保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围绕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统筹推进造林绿化、水土保持、节能减排等工作,强化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保护,沙溪市区段水质达标率达100%,市区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三是办好民生实事。保障群众吃得放心。在全省率先研究制定《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检查,治理滥加食品添加剂,落实监管责任,构建保障体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全市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二是保障群众生活舒心。引进建设海都公众服务中心,将群众生活中的养老托老、维修清洗、便民咨询等服务需求整合到一个平台上,为老百姓提供零距离服务。三是保障群众出行顺心。设立专项资金3000万元发展公交事业,抓好市区14处停车场和2561个停车位建设,加强交通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开展“礼让斑马线,安全伴我行”等文明交通劝导活动,促进交通顺畅有序。
下阶段,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要求,倍加努力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一是抓贯彻。近期召开创城领导小组成员会,认真传达中央文明办领导、福建省委宣传部领导的重要指示要求,并对做好下阶段创城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动。二是补弱项。对三明市距《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还有差距、还需提升的问题,逐一研究、逐条解决。三是攻难点。以创城“八项攻坚战”为抓手,倒计时安排各项工作,快节奏落实各项任务,努力交出合格答卷。
(节选自三明市委书记邓本元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中央文明办领导汇报工作时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