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利英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中医院 四川自贡 643200)
【摘要】目的:分析药物灌肠前行清洁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将96 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药物保留灌肠法, 观察组在药物灌肠前行清洁灌肠治疗。结果:观察组灌肠液肠腔内保留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每天大便次数、脓血便、大便潜血阳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60.42%(P<0.05)。结论:药物灌肠前行清洁灌肠能延长灌肠液保留时间,加强护理能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药物灌肠;清洁灌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3-0210-02
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有效方法,利用肠道黏膜直接吸收药物,药物直接作用于肠道黏膜病变处,能提高治疗效果。肠腔清洁度越高,灌肠药物在肠腔内停留的时间越长,肠粘膜吸收药物越多,UC治疗效果越理想[1]。本院在药物灌肠前行清洁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治疗及护理过程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8月~2015年1月期间在本科住院治疗的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纳入研究,入选者均有反复发作的腹痛、粘液便史,经结肠镜检查予以确诊。其中男52例,女44例,年龄22~71岁,平均(49.56±10.38)岁;病程0.6~11年,平均(6.27±2.45)年。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均知晓研究目的,同意治疗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抗感染、抗免疫、支持、对症治疗等。对照组实施传统保留灌肠法,灌肠药物为0.2%甲硝唑注射液150ml+庆大霉素16万U+柳氮磺胺吡啶4.0g+1.0%普鲁卡因20ml,保留灌肠治疗每天一次,连续灌肠14d为一个疗程。
观察组在药物保留灌肠前行清洁灌肠,具体方法如下:每晚临睡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用温软皂水常规清洁灌肠,待患者排出的液体澄清、无粪渣后行药物保留灌肠。灌肠药物同对照组。灌肠时患者取左侧卧位, 臀部适当抬高,臀下垫治疗巾及橡胶单。将提前配好的灌肠液通过输液器连接一次性导尿管,导尿管前端涂石蜡油,排尽空气后将导尿管缓慢地插入到患者的肛门及肠腔内,插入深度约20~25cm,通过输液器将灌肠液缓慢滴入肠腔,滴入时间30min左右。滴入完毕后轻轻拔出导尿管,协助患者取舒适的仰卧位,护理人员用手掌逆时针按摩患者腹部7~10次,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无明显不适,则指导患者依次按胸膝位、右侧位、平卧位、左侧卧位变换体位,每个体位持续2min,以利于药液在肠腔内充分流动及广泛吸收[2]。药物灌肠后嘱患者卧床休息2h以上,尽量延长灌肠药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药液保留时间需大于6h。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灌肠药物在肠腔内保留时间,根据两组治疗1疗程后大便次数、脓血便及大便潜血阳性情况判断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录入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灌肠液保留时间及大便次数等计量资料(x-±s)表示,采用t检验;治疗效果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灌肠液肠腔内保留时间及治疗1疗程后症状比较
观察组灌肠液肠腔内保留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每天大便次数、脓血便、大便潜血阳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灌肠液肠腔内保留时间及治疗1疗程后症状比较[n(%),(x-±s)]
3.小结
溃疡性结肠炎治愈比较困难,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方法。灌肠药物的吸收利用程度直接影响灌肠治疗的效果[3]。在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行药物灌肠前,先采取清洁灌肠治疗,排空肠腔内容物、毒素及粪便残渣,保持肠腔内环境最大程度的清洁,再缓慢灌入治疗药物,有利于药物的充分吸收。
钱英等[4]强调,加强护理能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药物灌肠治疗效果。灌肠治疗前首先必需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过程,说明灌肠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灌肠中的注意事项和配合方法,鼓励患者克服紧张、焦虑心理,积极主动配合灌肠治疗。灌肠时应提前准备好肥皂水、灌肠液,并适当加温至37℃左右,减少肠道冷刺激;插管动作宜轻柔,灌肠后嘱患者尽量延长药物在肠腔内的保留时间;灌肠后逆时针按摩患者腹部,能帮助药物向肠道上方扩散,提高药物与肠腔粘膜接触面积。指导患者进行体位转换,促进药液在肠腔内的扩散和吸收[5],提高治疗效果。
王桂玲等[6]研究中药物保留灌肠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总有效率为95.3%。本研究中,观察组灌肠液肠腔内保留时间为(6.58±2.19)h,治疗有效率为87.50%。略低于其文献报道,可能与样本选择对象有关。由此可见,药物灌肠前行清洁灌肠能延长灌肠液保留时间,加强护理能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万正兰,谢蓉芝.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25-26.
[2]Yang,Gong Lixing,Liu Xiaojuan,He,et al.The th17/treg immune balance in ulcerative colitis patients with two different chinese syndromes:dampness-heat in large intestine and spleen and kidney yang deficiency syndrome[J].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eCAM,2015,2015:264317.
[3]蔡春媚,宁晓梅,龚琼琼.改良灌肠法在溃疡性结肠炎小剂量保留灌肠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4,07:37-39.
[4]钱英,王丽凤,吴静杰.保留灌肠治疗30例溃疡性结肠炎的观察和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02):333-333.
[5]马敏敏.药物灌肠前行清洁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3):214-215.
[6]王桂玲,高新凤,王兆芳.对85例进行药物保留灌肠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0):260-262.
论文作者:胡利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
标签:灌肠论文; 溃疡性论文; 药物论文; 患者论文; 结肠炎论文; 腔内论文; 清洁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