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市场经济论文,对策论文,大学生思想论文,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3年—1995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历了从开始确立到初步运转的过程,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全方位转轨。两年的实践中,全国呈现出政局稳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1994年以来,由于我们增强了舆论宣传的力度,树立正面典型,扬正义之气,加强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价值取向呈现出与前两年明显不同的可喜变化。但是,由于市场经济自身的局限以及我们在制度上、改革配套措施上还不健全,我们的思想教育还有某些薄弱环节,大学生中还存在着对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道德素质普遍下降等老问题,除此之外,又出现其他一些值得注意的隐忧。本文根据93—95年学生思想状况问卷调查资料,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分析,以期为全面、客观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当代大学生,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依据。
一、大学生在思想和价值观方面的进步
(一)对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有所提高
1.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有所深化,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
调查资料表明,52.94 %的同学表示自己经“比较系统地”或有“重点地”学习过《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并且有74.02 %的同学认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比较系统的理论”。对“特色理论”的认同率与前两年相比,高出15个百分点,而且大学生对“特色理论”的认识是建立在学习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这表明他们对“特色理论”的认识正在走向客观与科学。基于此,同学们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认为“21 世纪的中国仍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仍高达75.98%。同学们期望在党的领导下“经济发展更迅速,稳定局势更长久”,“加快改革开放,促进祖国繁荣”。
2.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渐趋全面,理性认知的成份有所增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启动这段时间里,大学生亲身感受着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社会进步,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市场经济的再认识,态度更加坚定。与市场经济启动之初比较,那种躁动的。误认为市场经济即是全民经商,即是以金钱和个人利益为价值尺度的心态逐渐回落,他们正在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以求得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一个全新的理解。以下几个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 大学生的认同态度均在82%以上,尤其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利益的认识,反映了大学生对市场经济的理性思考更为全面,这一点与前两年相比,明显不同,也更为可贵。
表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认同率
1.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是一致的82.36%
2.为个人的充分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88.72%
3.有利于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可以避免平均主义
83.82%
4.必须健全法制,公平竞争,追求最高效率与最大效益 85.20%
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学生是社会的晴雨表,同时也是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最积极的思想者和见证人。他们的思想脉搏与时代共进,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始终没有停止,沉静的外表下依然蕴含着热忱。由此,我们应该增强信心,因势利导,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政治观方面深入研究,扎实工作,矢志不移,定能取得明显的收效。
(二)当代中国大学生正在构筑人生价值观的崭新框架——积极向上,锐意进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有力地推动着大学生思想观念的确立和道德文化水平的提高。他们在深刻的反思中比较,在事物纵横联系中寻找答案,以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为鉴,努力探索人生之路,重新确立人生的基础石。曾经风靡一时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正在脱去其表面诱惑的外衣,而传统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则以其强大的感召力焕发出原有的光彩。89.21 %的同学认为:“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不应抛弃,而应该结合时代的发展,赋予新的内涵”。因此,大学生们正在积极地汲取传统的价值观的合理内核,融合现代的进取和开拓精神,构筑人生价值观的崭新框架。
1.忠于祖国,人生目标定位较高。
调查资料表明,多数大学生有理想,有热情,有成就事业的雄心。他们孜孜以求的是日后学有所成,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22.06 %的同学给自己的人生定位是做“坚定的共产主义者”,36%的同学希望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28.43%的同学选择做“忠诚的爱国者”3项比率之和为87.26%。在对待入党问题上,可以再次印证大学生的人生追求。20.59%的同学入党动机是“信仰共产主义”,24.51%的同学源于“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还有34.31%的同学认为入党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并早日成才”。虽然追求的目标层次各异,但多数同学能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以为社会多做贡献为奋斗目标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多数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的实质,开始摒弃“人不为己,天珠地灭”(反对率74.02%)、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反对率81.86%)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狭小天地,崇尚“个人利益服从党和国家的利益”(认同率80.39%),愿意为祖国奉献自己的才学。而前两年,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对立起来的现象比较普遍。
2.积极进取,人生意义在于奋斗。
与前一段羡慕“大款”,甚至盲目下海的倾向有所不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认识金钱不能做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认为“钱越多并非人的价值越大”(认同率74.49%),“财富的增长并不意味着美德与幸福的增长”(认同率61.17%)。因此,他们为自己重新标注了人生昂扬奋进的主旋律,认为“人生的幸福在于不断的奋斗之中”(认同率82.84%)。同时,反对为满足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愿意“积极地奉献,正当地索取”(认同率85.29%)。
3.向往和谐的人际关系,崇尚友爱与真诚。
86.27%的同学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友好的,人间自有真情在”,72.06%的同学反对“人与人之间互相利用”,反对“不顾及良心与道德的不正当竞争”。联系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热情,更可以说明他们对于真诚、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的向往。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和以往任何一代中国青年一样地审慎而严肃。同时,他们的人生观也是在不断修正,不断进步的过程中铸造的。一些同学在调查结束时意犹未尽,直抒胸臆:“人生价值在于奉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这些充分表现出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价值观的主流。
需要提出的是,由于大学生心理上的特点,思想上的弱点所致,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又是不稳定的,容易变更的,混杂着许多感情因素,因此,他们对于正确的理论往往认知上接受,行为上却难以控制和约束。调查中反映出的一些情况是令人欣慰的,而真正代表其道德水平的行为和习惯却还难以尽如人意。尽管如此,也应当充分肯定他们的思想主流。根据德育的规律,道德认识是形成品德的基础,没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就不会形成评价道德行为的能力,不会形成正确、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感,也难以形成坚定顽强的道德意志,更不会有自觉的道德行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在巩固大学生正确的道德认知,促进大学生知、情、行、意统一上狠下功夫,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
二、几种需要注意的倾向
(一)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依然不容忽视
1.对于社会主义制度,部分大学生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必胜的信念。
调查中涉及社会主义发展前景的问题,只有39.22 %的同学认为“社会主义虽然遭受挫折,但最终可以战胜资本主义”。37.25 %的同学持“并存论”即认为“两种制度将长期并存,相互竞争”;17.16 %的同学持“趋同论”,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逐步融合,走向趋同”;1.41%的同学持“必败化”,认为“社会主义必定失败”;还有4.41%的同学选择了“说不清楚”的答案。对于21 世纪中国走向的预测,11.27%的同学认为“将是共产党领导下的资本主义国家”,3.92 %的同学认为将是“即非共产党领导,也非社会主义国家”。由此可见,对社会主义信而不坚,依然是大学生头脑中的问题所在。
2.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对立。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一些学生一时还难以充分认识,思想上存在种种矛盾与困惑。他们一方面对“唯利是图”的价值观持否定态度,另一方面又对市场经济自身的特质——导致人对物的依赖所造成的个人利益为价值主体的负效应,感到难以抵制,无所适从。
表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意
说不清 不同意
1.人们会越来越自私28.43% 31.32% 39.71%
2.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很难统一 28.43% 25.49% 45.59%
3.会导致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损人利己 24.55% 37.75% 22.59%
以上几个关于市场经济的观点中,大学生在正项、中项、负项的选择上呈均态分布,反映了他们认识上的模糊,焦点在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否必然导致道德的滑坡。对于这一点大学生的认识极不统一。
如何看待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其实质依然是如何看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依然会使大学生正在形成的价值观发生偏移。
(二)拜金主义在部分同学中占有一定的市场
对金钱的错误摆位,日益成为大学生价值取向上的突出问题。一些同学受拜金主义思想影响,过份看重金钱的作用,赞成“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赞同率20.59%)。“有钱能使鬼推磨”(赞同率18.04%)等错误观点,对传统的“重义轻利”的观念表示怀疑和动摇,认为不合潮流,“应该改变”(31.86%),对古人“以德为忧而不以贫为忧”的价值取向更是采取坚决否定的态度(反对率52.45%)。对金钱的盲目崇拜导致一些同学缺乏远大理想,追求实惠,讲求功利,贪图安逸。30.39%的同学认为自己目前最需要的是“赢得名誉和社会地位”,47.55%的同学向往“过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在大学生自我认定中,认为大学生群体“考虑个人利益多,讲求实惠”的占33%,而认为“无私,肯奉献”的比例仅占21.08%。
(三)部分大学生心理素质差,经济压力大,不适应社会的变化
当代大学生相对于他们的父兄辈,有着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心理。面对激烈的竞争,紧张的学习,高额的收费,瞬息万变的社会,相当一部分同学还难以适应,承受能力差。46.57%同学因“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前途未卜”而苦恼,21.59%的学生认为“校内竞争激烈,学习紧张,”21.57 %的同学感到“社会变革快,无法适应”。45.4%的同学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生活缺乏稳定感,心理压力大”。在种种心理重负下,一些同学无法排解,生活在“紧张、疲乏”(20.59%)甚至“烦躁、压抑”(16%)的状态中,有的同学诱发了心理疾患,不得不转学或退学。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压力对于大学生来说更为突出。 据调查统计,18.63%的同学月平均生活费在100元以下,16.18%的同学在120元以下。42.16的同学认为“上学费用高,经济压力大”,还有25 %的同学担心高校收费上学将“使低收入家庭子女入学越来越难”。
(四)滞后的教育改革,落后的设备条件与学生迫切的成才愿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教育改革与社会的发展相比较,教育改革的步伐却显得缓慢,难以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条件,也难以面对人才激烈竞争,高科技迅速发展的21世纪。在目前大学生最感苦恼”的问题调查中,占据第一、第二位的是“教学改革滞后”、“办学条件落后,不能满足渴求知识的成才愿望”(选择率分别在55.88%,49.09%)。教学方面,同学们亦反响较大,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方法单一”(62.75 %)教学设备落后(59.31%)“教学内容陈旧”(39.76%),“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合理”(36.76%)。调查中还列举了学校工作的诸多方面, 大学生对于教学改革、社团活动、生活服务、设备条件,伙食、勤工助学的满意率仅在11%~17%左右徘徊,而不满意率却高达50%以上,其中生活服务的不满意率更高达67.66%。
三、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对策思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是整体性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一方面带来的是经济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个躁动起伏的失衡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做为社会最敏感的群体,处于两种体制,两种文化的剧烈碰撞的交汇点上,人生价值观念体系的形成是一个混杂矛盾的复合体,并且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偏移和摇摆。因此,如何巩固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认识与道德认识,如何纠正一系列思想与行为的失衡,塑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健康人格,从战略的高度上来讲,无疑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跨世纪的重要课题。
(一)调动各种有效的手段,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常抓不懈
1.以提高大学生的理性素质和根本觉悟为目的,拓宽拓深思想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青年的未来奋斗靠现在形成的思想信念与思维方式的支配,浅层次的感性认识与偶然触发的情感不能决定一个人整体的思想信念。科学的理论是深层次的精神成果,不仅具有认识上的深刻性而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因此,要想巩固大学生的正确认识,必须从理性思维的高度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发挥思想教育“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重要功能。
长期以来,由于文革时期“左”的教育模式留给人们的阴影始终未能消除,加上我们的思想教育总是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充当“消防队”的角色,的确造成了人们对思想教育的逆反心理。然而,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教育似又出现了“惧怕逆反心理”的倾向,缺乏应有的力度和深度,不能放开手脚理直气壮地给学生以正确理论的指导,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实际上,大学生有接受正面理论教育的要求和愿望。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需要,如同渴求知识一样自然。事实证明,大学生并非对政治冷淡和厌恶,而是对脱离实际的“空头政治”、“空谈政治”极为反感。因此,只要我们科学地选择教育内容,精心提供理论给养,从科学的高度,直面学生在理想、成才、择业方面的困惑,帮助他们提高在纷杂的思潮中比较、鉴别的能力,青年大学生不仅乐于接受而且会受益终生。总之,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放矢,真正落到实处。
2.旗帜鲜明地倡导大学生树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要教育学生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需要倡导集体主义”。目前,大学生价值取向上的多元化走向源于对各种思潮不加分辨地吸收,许多困惑与矛盾的出现也就在于长期以来,我们没有给青年灌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市场经济建立的复杂过程中,在社会转型,各种思想观念急剧碰撞的社会大背景下,必须重视价值导向的作用,旗帜鲜明地倡导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帮助青年树立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要正确地看待和重新认识集体主义,还集体主义以本来面目,并赋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崭新内涵和时代精神。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避免认识上的两个偏颇: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承认并且允许以调动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为目的的个人利益的满足;二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必须避免个人利益的无限膨胀。这里的核心问题仍然是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正确摆位。
3.尊重教育规律,重视研究青年的特点,创造科学的教育体系。
需要明确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教育首先应遵循的是教育自身的规律,而不是市场经济规律。因此,必须注重对大学生群体的深入研究,充分认识他们品德发展的阶段性和层次性,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构筑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系统化、网络化的教育体系。
列宁曾经指出:青年人往往不得不用另一种方法,用和父辈不同的形式在另一种情况下接近社会主义。因此,我们在考虑教育方式的时候必须贴近青年的特点,突出时代特色。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青年群体,要发挥这一优势,加大自我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比重,使他们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在自觉的氛围中不断接受正确理论的熏陶。
(二)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优化育人环境
我们的教育体制已经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与学生的成才愿望更构成了矛盾。因此,增加教育投入,加大改革的力度已迫在眉睫。在这方面,教育改革可先行一步。我们的专业设置与课程结构亟待调整,学生接受的知识面过于狭窄,教育体系过于封闭,因此,建立开放的教育环境与科学的课程体系,更新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增加第二课堂在教学中的比重尤为重要。
优化育人环境的重点是:1.下大力量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我国能否顺利地进入21世纪,能否面对未来世界的多方面挑战,关键在于培养什么样的跨世纪人才,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关键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自身的能力与素质。教育者知识渊博,素质全面,即使我们的硬件措施暂时上不去,也可以弥补某些缺欠。反之,硬件措施再完善,教育者素质落后,也将贻误青年,甚而影响国家21世纪的发展。2.净化校园文化环境。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更为广泛,但有一点不容置疑,即大学生从音乐、文学作品中潜移默化接受的思想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渠道,因此,必须充分意识到也应充分发挥好校园文化的先导作用,构建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集古今中外文化之精品于一体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关心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尽快完善改革的配套措施
从1995年开始,独生子女将大批进入高校。独生子女自身的特性加上剧烈变革的社会,将使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面临严重的挑战,因此,必须未雨绸缪。针对大学生心理压力大的问题应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咨询中心,加强对独生子女教育的针对性研究。此外,就业也是大学生人生重要的转折点,随着高校分配制度的改革,就业指导中心的建立势在必行。同时,要广开勤工助学渠道,为学生减轻经济负担。对待特困生,还要通过奖贷等有效方式予以特殊的关注。只有完善上述措施,才能保证大学生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既紧张充实又心情愉快地完成学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大学生论文; 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道德论文; 社会价值观论文; 个人价值观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