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设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赵金森

赵金森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水务局水保水资源资源管理中心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 678200

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我国的水污染现象日渐严重。水是生命之源,水污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随着十八大会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强调,在生态建设理念下加快河道治理刻不容缓。本文在生态建设理念在河道治理中应用的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河道治理,对生态建设在河道治理中的实践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生态建设理念;河道治理;实践;探索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水污染现象愈发严重。水污染带来的破坏效应非常严重,给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在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探讨生态建设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实践,对维护河道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生态建设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原则

(一)规划建设的统一性原则

河道的上下游之间、左右岸之间都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所以,在生态建立理念下对河道进行治理,要对河道进行统一的规划建设,以保证河道生物群落的完整性。

(二)保证物种多样性原则

在生态建设理念下对河道进行治理,河道治理的主要目标就是恢复河道的自然状态。通过这个目标的实现,可以有效的对河道中生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起到保护作用,从而促使原有的生态空间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以保证水中的生物物种能够很好的繁衍生息,从而实现保护物种多样性的目的。

(三)扩大绿地和水面结合面积

在生态建设理念下,在河道的治理过程中,要向河道的上游和河道的下游进行延伸,扩大河道的支流,增加河道两边的绿化长廊面积,使河道能够和岸边的树林和绿地进行融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河道—绿地网络,保证河道两岸动植物栖息地的连续性,以促使从水下到陆地完整的生态系统的形成,从而促使整个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多样性的增强。

(四)保证水面面积最大化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越来越多。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保证水面面积最大化,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同时,还能保证地下水能够得到有效的补给,对于改善城市的水循环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扩大水面面积,还能够提高河道的蓄洪能力。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小范围的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休闲场所[1]。

(五)促使本土生物物种利用最大化的原则

在生态建设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河道治理,不能随意的引进外来物种,所以要充分利用本土物种来增强水体的净化能力,以免外来物种的引进对原有的物种平衡造成破坏。

(六)营造简洁河流景观的原则

河道的自然形态是最简洁丰富的,在生态建设理念下对河道进行治理,要保留河道最原始的形态,不要人为的对其进行改变,要保留河道的天然美,以在此基础上营造最简洁的河流景观。

二、生态建设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实践

某河道位于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六月份和九月份之间,年均降水量在350毫米和1200毫米之间,变化比较大。这个河道的污染现象非常严重,被国家列为重点治理对象。在生态建设理念的指导下,该河道的治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河滩地封育治理

第一,河道干流封育。根据河道的流向,结合两岸的实际社会情况和经济情况,从上到下划定了清障封育的控制线,对主行洪通道进行了清理。划定封育控制线的原则是:兼顾上下游、兼顾左右岸、顺应河势、规避险工险段、对于凹凸岸要区别对待、保证桥梁节点通畅。在该河道治理的过程中,清理出了1050米的主行洪通道,所以,对该河道干线1050米以内的岸滩进行了封育。

第二,河道支流封育。因为该河流各个支流范围内的河滩的农业开发程度比较高,导致河滩的植被破坏现象严重,在对河道的行洪安全和两岸生活和生产的实际需要进行考虑之后,对该河流的一级支流进行了封育,以来保证河道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以达到净化河流水质的目的。在河道封育的过程中,考虑到了农业生产的实际,所以只将该河道一级支流的中下游部分进行了封育,对于一级之路的上游部分则对其开展了水土保持治理工作。

(二)河滩还林还草

第一,河道城市段景观生态的设计。河道城市段景观主要是沿河城镇集中区域。景观的生态设计要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相结合,在满足城市防洪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建设河道的生态景观,来满足人们亲近水源的需求。在该河道的治理过程中,在河滩还林还草的设计中,选择的树种有以下几种,分别是:观赏树种有三角枫、山桃稠李、火炬村等;灌木有金老梅、柳叶绣线菊、连翘、红瑞木、黄杨等;草坪选择的是苜蓿草。同时在这个区域内设计了一条长度是1000米的休闲观光带,在这个观光带里面布置了体育场、休闲广场、停车场、戏水沙滩和观景长廊[2]。

在堤防内侧50米的范围内栽种了乔木护堤林,乔木护堤林选用的是垂柳和小青杨,栽种的距离是3米*3米;在主河道的两侧布置的是水生草本植物带,宽度是1米,其中的物种选择的是蒲草、芦苇和水葱;在水生草本植物带的外侧栽种的是灌木带,宽度是10米,栽种的距离是1.5米*1.5米,其中的物种选择的是紫穗槐和杞柳;在护岸灌木带和乔木护堤林之间,种植的是乔木穿带,穿带中的树种是小青杨。

第二,农村段河道的生态设计。农村段河道周围的土地利用类型有耕地、林地和荒地等,在该河道治理的过程中,农村段的河道建设以护堤林的建设、农田穿带的建设和主河槽侧生物防护带的建设为主。在堤防30米—50米的范围内栽种乔木护堤林,乔木护堤林的树种选择的是柳树和杨树,栽种的距离是4米*4米,采用交错栽种的方式来进行栽种;在护堤林和主河槽之间栽种乔木穿带,宽度是20米;在主河槽的两侧,在河岸滩地地形、河流走势和滩地浸润程度的基础上栽种宽度不同的护岸灌木带、亲水性植物和荒滩地植物带。其中荒滩地植物带和护岸灌木带的树种以紫穗槐和杞柳为主,水生植物以水葱、蒲草和芦苇为主[3]。

第三,跨河桥梁段的生态建设。因为跨河桥的建设导致堤防距离减小、河道收缩,在保证主河槽具有一定的行洪宽度的前提下,在堤防内侧30米—50米的范围内栽种乔木护堤林,其中的树种是柳树或者杨树,栽种的距离是2米*4米;在主河槽的两侧以河流的走向、河滩的地形地貌和河滩的浸润程度栽种不同的灌木护岸带、亲水性植物和滩地植物带;在跨河桥上下游的主行洪道两侧靠近堤防的位置设置一定的景观林带。在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带的基础上,提高桥梁上下游的抗冲刷能力。

(三)人工湿地建设

根据该河道的河滩状况、水质条件、河势演变趋势和水文、水利等情况,规划在该河流的干流位置建设四座拦河橡胶坝,在该河道的一级支流的位置布置13座挡水建筑物,以蓄水的方式将河水向两岸滩地引流。在挡水建筑物的两侧修建横向生物堰,横向生物堰的高度要比挡水建筑物高0.8米,以通过这个横向生物堰给下游的湿地进行供水。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了浅水区域,在这些浅水区域中可以种植一些水葱、香蒲和芦苇等植物,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水生植物的生长。

三、河道生态建设的效益

第一,生态效益。在生态建设的理念下对河道进行了治理之后,增强了河道的水土保持功能,促使坡面径流得以减少,有效的改善了区域气候,促使植被覆盖面积得以增加,从而促使生态系统得到了良性的发展。同时也为水中的生物提供了很好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

第二,社会效益。在生态建设的理念下对河道进行了治理之后,促使河道两岸的自然景观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休闲娱乐场所,同时也丰富了沿河城镇居民的业余生活。

结语

在十八大生态建设理念的指引下,对河道进行规划建设,对改善河流污染的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建设理念下的河道建设需要遵循以下原则:要保证本地物种的安全、保证河道物种的多样性、扩大水面面积、营造简洁的河流景观等。这些原则在河道治理中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河道封育,在河道两岸根据地势栽种绿化林,增加人工湿地,营造景观长廊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张永峰.生态型护岸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论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7):3610-3611.

[2]何君.浅析河道治理中的生态化建设[J].民营科技,2014,(10):217.

[3]魏海.河道治理过程中的生态理念[J].民营科技,2014,(3):280.

论文作者:赵金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6

标签:;  ;  ;  ;  ;  ;  ;  ;  

生态建设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赵金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