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促进锁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论文_赵学红

优质护理对促进锁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论文_赵学红

(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外一科 四川绵阳 621701)

【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促进锁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治疗的86例锁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恢复优良率上,观察组为93.02%,与对照组72.09%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35%,与对照组69.77%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锁骨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实行优质护理的效果良好,有助于恢复锁骨功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锁骨骨折;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3-0182-02

锁骨指连接躯干与上肢间的唯一骨性支架,呈S形架于肩峰与胸骨柄间。锁骨位于皮下表浅处,一旦受暴力作用,极易发生骨折,属于临床常见骨折类型。有统计资料表明,锁骨骨折的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8%,多发于青壮年,其临床表现为畸形、压痛、皮下淤血及局部肿胀,畸形处可触摸移位骨断端。鉴于此,本文重点探究优质护理对促进锁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在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治疗的86例锁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为:(1)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最大者53岁,最小者23岁,平均年龄为(39.1±5.4)岁;(2)观察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最大者52岁,最小者22岁,平均年龄为(38.6±5.8)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基本无差异(P>0.05),有可比意义。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悉此次实验内容,并签署实验同意书。

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符合锁骨骨折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骨折原因确切。

排除标准:两组患者均不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两组患者均不存在慢性酒精中毒史;两组患者均不存在颈腰椎病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即:(1)入院教育;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讲解管理制度,保持病房内的安静整洁,控制室内温度及湿度,保证设备处于应急状态。(2)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正确认识疼痛,缓解患者的紧张感,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度。(3)功能锻炼;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肘部及手腕功能锻炼,逐步开展肱三头肌及肱二头肌收缩练习,每日2次,每次10分钟为宜,严格把握运动强度。(4)饮食指导;护理人员逐步调整患者的膳食结构,少食多餐,适宜食用易消化、低脂肪及高蛋白的食物。同时,同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作息时间表,保证睡眠质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1.3 判定标准

优秀:经护理后,患者锁骨功能恢复基本正常,无疼痛情况;良好:经护理后,患者锁骨功能恢复有所好转,存在轻微疼痛情况;差:经护理后,患者锁骨功能及疼痛情况无任何变化。同时,按我院自行研发的护理调查问卷为基础,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度+基本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加以处理,(x-±s)为计量资料,两组对比采取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百分率(%)加以表示,两组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表示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对比

经对比分析后,对照组患者优秀18例,良好13例,差12例,恢复总优良率为72.09%;观察组优秀22例,良好18例,差3例,恢复总优良率为93.02%。观察组患者的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经对比分析后,对照组患者满意18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13例,护理总满意度为69.77%;观察组患者满意22例,基本满意19例,不满意2例,护理总满意度为95.3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锁骨骨折属于临床常见骨折类型,指锁骨骨结构连续性部分或完全断裂,其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8%,多发于青壮年,其临床表现为畸形、压痛、皮下淤血及局部肿胀,畸形处可触摸移位骨断端,例如:骨折移位重叠,胸骨柄与肩峰间距缩短;伤侧肢体功能受限,患者肩部下垂,上臂贴胸无法正常活动。在触诊过程中,骨折部位存在压痛感,存在骨摩擦音等异常情况。

优质护理指护理人员坚持以患者为主体的原则,以基础护理为依托,实行护理责任制,给予患者全面医疗护理服务的模式。其中,“以患者为主体”的原则指护理人员以医疗行为及思想观念为切入点,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制定具体的护理方案,控制护理服务的成本投入,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优化护理的工作流程,以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为最终目标。

同时,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优质护理是一项具有针对性、计划性及预见性的护理过程,患者明确自身的护理目标,积极参与护理流程,不仅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度,帮助患者走出疾病的阴影,还显著降低护理意外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机体恢复,逐步形成主动参与及主动护理的工作模式。

综上所述:在护理锁骨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实行优质护理的效果良好,有助于恢复锁骨功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郑素敏.优质护理对促进锁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3(28):3290-3291.

[2]余密芳.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促进锁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J].当代临床医刊,2015,06(04):1741-1742.

[3]段广花.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锁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19(14):87-89.

论文作者:赵学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对促进锁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论文_赵学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