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生态阅读教学有效性实践探究论文_陈芳兰

农村初中语文生态阅读教学有效性实践探究论文_陈芳兰

陈芳兰(广西省南宁市上林县澄泰乡初级中学 广西 南宁市 530500)

摘要:新课标要求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离不开阅读教学,构建生态化初中阅读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有着积极作用。本文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出发,通过考察语文生态阅读教学现状,为营造农村初中语文生态阅读氛围、开展“生态阅读”活动、推进“生态阅读”深度,展开综合化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生态阅读;记叙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9-229-02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减少城乡教育差异,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生态阅读是十分重要的。生态阅读理念是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个性、潜能的发挥以及情感表达,并且将学生作为课堂和阅读的主体。初中阶段阅读教学素材广泛,笔者把这些阅读教学素材大致分成五个模块按照生态阅读教学的“读”、“思”、“议”、“展”四个环节进行教学,这五个模块分别是:记叙文生态阅读、小说生态阅读、说明文生态阅读、古诗词生态阅读、文言文生态阅读。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实施生态阅读教学以来的经历,主要从记叙文生态阅读教学这一角度去探究初中语文生态阅读教学的可行性。

一、深入解读文本,营造生态阅读氛围

文本是构建生态阅读课堂的根本,教师应细致地解读文本,为学生创造生态化的阅读课堂。由于农村学生受原有基础或阅历的影响,适应教材的能力往往不强,因此不能够深入感悟教材文本。这时,教师就应创造性地适时解读文本,为学生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从文本中获取多样的体验感。

例如,在教学记叙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时, 笔者让学生在预习环节通过“一读”课文把握记叙文六要素,“二读”课文按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把课文改写成话剧,分小组揣摩文中人物性格和语言。上课我邀请各学习小组的代表分别扮演文本中不同的角色:高大的爸爸、溺爱我的妈妈、胆小的“我”、好朋友杰里、嘲笑我的小内德。然后通过上台展示,以话剧的形式把文本内容再现出来。采用分角色品读文本和话剧表演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故事情节的发展,品味文本的语言结构,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通过这样深入解读文本,我为学生营造了“生态阅读”氛围,学生就能够对文本进行自主化、体验化、生态化的阅读。

二、关注学生体验,开展“生态阅读”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应代替学生分析问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主动性,逐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认知。

(一)关注学生阅读感受,开展“生态阅读”活动

在农村初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阅读文本时的感受,引导学生开展生态阅读活动,这样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记叙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自己研读文章,了解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环境,提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有的学生认为,百草园的生活十分有趣,而三味书屋的环境就要枯燥很多,因为百草园里面非常有各种奇怪的动物和植物,还可以捉鸟。也有学生认为三味书屋的生活更加精彩,在三味书屋,能够有趣的读书,又能在课堂上做一些小动作,闲暇时,还能与朋友溜出去玩,老师也不凶,这种学习氛围是非常好的。学生的两种观点其实都对,这正是生态化阅读感悟的体现,而这种独特的阅读感悟正是生态阅读课堂中需要的。可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认知、给予他们一定的发展空间,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放大,最终圆满、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丰富学生阅读体验,开展“生态阅读”活动

“体验”是生态阅读课堂的核心,构建生态阅读课堂的主要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体验”课堂环境上,教师可采取创设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思考文本的情感、情节,并将文本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转化为个人的情感态度与观念。

例如,笔者在教学记叙文《猫》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之后,概括出三只猫的来历、特点、家中地位和命运的不同后,实施生态阅读教学模式的第三环节“议”,即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第三只猫亡失后我更加难过得多”“自此,我家永不在养猫”学生在经过小组交流讨论后,文章的主题就体现出来了。这个时候,为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笔者设置了拓展环节:1.生活中你有没有过类似这样让你后悔自责的事情?2.假如你是作者,请你以“致第三只猫的信”为题,给第三只猫写一封信,把你最想对第三只猫要说的话表达出来。最后通过“展”这一环节,从学习小组中各选出佳作进行全班分享,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该活动中可看出,学生阅读体验得到强化,学生只有真正深入阅读文本,感悟文本,才能深切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样的语文生态阅读课堂的氛围是民主的、和谐的、受学生喜爱的。

三、张扬学生个性,推进“生态阅读”深度

教师在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自主寻找信息以及进行自主阅读解决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并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在不同意见的交流中感受文学文本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记叙文《老山界》一文,以前的做法是引导学生感悟红军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而笔者在备课时觉得这篇课文含括了记叙文阅读教学的许多要点,按常规教学输灌的话学生和老师都会很疲惫。因此,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打破常规教法,按照生态阅读教学模式的环节二“思”——自主提疑。为使这一教学环节紧扣教学目标,避免学生漫无边际发问,笔者出示记叙文阅读提疑思维导向,如1.记叙文六要素、文章线索、脉络情节。2.句子赏析(字词含义、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3.人物形象、文章主旨、主题感悟辨析等。在实施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的学生经过自主品读课文,基本上能按照记叙文的学习要点进行提疑,这一环节学生们能一下子提出十几二十个问题,如关于情节主题的“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困难?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关于字词赏析:文中的“叹息”、“矮子”“笨重”的含义?,延伸问题“瑶家男人为什么要躲起来?”此外,学生有时还会发现一些创新性的问题,教师就要在没有偏离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安排好问题的答疑重点和顺序。这样的生态阅读教学,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积极开展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散发性思维。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语文生态阅读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和谐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将与文本的对话上升到与生命的对话、与灵魂的对话。构建生态阅读课堂,应以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出发点,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阅读氛围,让他们在其中自由奔放,实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发现与鉴赏,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麦丽梅.与孩子一起徜徉于生态阅读课堂——对创设生态阅读课堂的几点认识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4).

[2]李俊.少年儿童生态阅读之探究[J].图书馆学刊,2013,(5).

[3]贾京华.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6).

[4]王燕萍.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初中生语文素养培养途径探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7,(4).

此文系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南宁市教师网络研修主题拓展延伸——上林县初中语文工作坊生态阅读课堂实践研究 ”成果论文,课题立项编号:2018C645

论文作者:陈芳兰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  ;  ;  ;  ;  ;  ;  ;  

农村初中语文生态阅读教学有效性实践探究论文_陈芳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