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大雁医院有限公司 021122
基础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是治疗糖尿病(DM)治疗的重要方法,目前国内外多采用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方案或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或单用口服降糖药加基础胰島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降糖治疗期间,既要血糖达标又要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是每个患者及医务工作者所希望的治疗结果。口服降糖药加基础胰島素治疗2型糖尿病能更好的平稳降糖,同时能减少病人因多次皮下注射而带来的痛苦。作者自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观察分析瑞格列奈和短效人胰岛素(诺和灵R)联合中效人胰岛素(诺和灵N)治疗T2DM的结果,比较两种药物的差异。
关键词:瑞格列奈;诺和灵 N;治疗T2DM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无周围神经病变、肾病、视网膜病变、心脑血管病变等并发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其中治疗组男35例,女25例;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分别予瑞格列奈口服和诺和灵R 餐前30min皮下注射及晚上10点诺和灵N皮下注射。治疗组每餐前服瑞格列奈初始剂量1.0mg,诺和灵N晚10点注射初使剂量10IU,再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的用量,直至达到预期目标:早晨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2h血糖4.4~8.0mmol/L。患者均给予同样的糖尿病诊治知识 教育,标准热卡糖尿病饮食,活动量相对固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测指标
治疗前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及三餐前、后血糖和睡前血糖,及餐后2h血糖达标时空腹,三餐前、后血糖和睡前血糖及低血糖的发生频率。血糖<2.8mmol/L为低血糖。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x±s)表示,数据分析用t检验,计数资料分析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HbA1c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2.2 治疗组血糖达标时瑞格列奈日平均剂量(7.5¬¬¬¬¬¬¬±1mg),最小剂量1.5mg,最大剂量9mg,中效胰岛素平均剂量(7±1.5IU),最小剂量6IU,最大剂量11IU.对照组短效胰岛素日平均剂量(23.5±5.2IU),最小剂量10IU,最大剂量56IU,中效胰岛素平均剂量(8±1.2IU),最小剂量6IU,最大剂量12IU。两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的血糖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中晚餐前低血糖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详见表2.
3 讨论
正常人胰岛素分泌模式为基础胰岛素和餐时胰岛素,由于二者的共同作用,使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瑞格列奈服用30分钟内起效1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具有快速吸收、快速起效等特点。能更好刺激胰島素早象分泌,增强生理性胰島素分泌高峰,改善餐后血糖,且降糖平稳,发生低血糖风显小,同时诺和龙具有促泌作用与葡萄糖水平密切相关、代谢迅速、随餐服用、不易在体内蓄积其代谢产物无降糖作用等特点,诺和龙有效降糖的同时,还有低血糖风险少、没有肾功能不全禁忌证、体重增加不明显、胃肠道反应少的特点,从而达到安全降糖。作者通过观察瑞格列奈和诺和灵R加晚上10:00诺和灵N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观察显示,在餐后2h血糖达标的情况下,中晚餐前低血糖的发生率在瑞格列奈组较短效人胰岛素组明显为少,瑞格列奈控制血糖更加理想稳定。与短效人胰岛素相比,具有应用方便,能更好地平稳地控制血糖及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及意外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1):5~9(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诱导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良好控制的临床试验.)
[2]中华糖尿病杂志,2003,11(1):10~12(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3]2004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低血糖症.)
[4]叶任高.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6.
论文作者:国青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血糖论文; 胰岛素论文; 剂量论文; 低血糖论文; 糖尿病论文; 格列论文; 患者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