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发展趋势与中外会计师比较--国际会计模式、国际会计准则发展与对策会议综述_国际会计准则论文

国际会计发展趋势与中外会计师比较--国际会计模式、国际会计准则发展与对策会议综述_国际会计准则论文

国际会计的发展动向与中外会计比较——“国际会计模式、国际会计准则发展及对策研究”会议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会计论文,动向论文,会计准则论文,中外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迎接中国加入WTO后对会计的挑战,近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召开了题为“国际会计模式、国际会计准则发展及对策研究”的研讨会。来自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的高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财会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的5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现将会议内容综述如下:

一、国际会计准则发展及对策研究

郝振平博士提交的论文《国际会计准则发展及对策研究》对2001年4月1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改组进行了分析,并就其改组的过程、原因及我国在这种新情况下应采取的对策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1、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改组的过程以及改组后的特点。重组后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式取代成立于1973年的原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完成了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一次新旧交替。改组后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有以下几个特点:(1)IASC执行委员会由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委员会(IASB)取代。(2)专门成立了国际会计准则基金会。(3)准则制定委员会与会计职业界“脱钩”。(4)IASB会员的选取以专业技术和知识水平为首要条件。(5)国际会计准则更名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l Reporting Standards)。

2、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改组的原因。(1)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国际会计准则不断提出新的要求。(2)国际支持达到新阶段。(3)提高准则质量的压力驱动。(4)财务信息提供者的促进作用。

3、如何对待IASC的改组。首先,要正确认识此次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改组。其次,为了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我国应有一个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划。应尽可能吸收、引进高质量的国际会计准则。第三,在如何采纳国际会计准则方面,需要在各相关利益集团相互协调的基础上统一采取对策。

二、日本会计改革及发展现状

戴德明教授在会上主要介绍了日本在1997.10~1999.9期间会计发展及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情况。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范围内会计改革的推动,日本在1998年进行了力度较大的会计改革。

1、改革的主要内容。(1)现金流量表成为基本会计报表。(2)更加重视合并会计报表,并且把纳入合并范围的要求由1998年以前的持股比例达到50%以上改为实质上的控制。(3)所得税会计改应付税款法为纳税影响法。(4)有价证券核算由历史成本法改为市价法(时价法)。

2、日本会计的特点。(1)商法、证券交易法与税法对会计的影响都很大,某些方面的规定差异较大。(2)日本会计准则的制定以政府为主。(3)日本企业虽也存在粉饰财务报表的现象,但新闻媒体的监督比较得力。(4)日本的公认会计士与我国的注册会计师不同,公认会计士的审计与咨询业务范围不包括税务,此项工作由税理士专门进行。

三、中俄会计制度比较

周晓苏教授提交的论文《中俄会计制度比较》对中国与俄罗斯的会计制度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中俄会计制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希望借鉴俄罗斯的经验,完善我国的会计改革。

当前,俄罗斯的会计规范体系可以分为法律、法规、地方性规定和组织性规定四个层次。而我国会计制度的体系结构分为国家法律、国家行政法规、国家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五个层次。通过比较可知,中俄会计制度之间既存在相同点也存在不同点。第一,中国与俄罗斯的会计制度改革的进程相似。二者都是为了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并且都是由国家财政部门全面负责会计制度改革。第二,中国与俄罗斯的会计立法宗旨不同。俄罗斯的会计立法强调发挥会计对经济的控制功能和风险防范功能。而我国则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第三,中国与俄罗斯的会计法规对违规会计行为责任主体的认定不同。俄罗斯的会计法规定,会计违规行为应由首席会计师承担责任,而当首席会计师与总经理意见不一致时,只要首席会计师拿到了总经理签字的书面意见,就无须再对会计违规行为负责。在我国,单位负责人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负责,同时也要追究参与作假的会计人员的责任。

四、中美会计准则的比较

傅磊教授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特点、中美会计准则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等三个方面作了介绍。

1、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特点。(1)公认会计原则的制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关联。从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和1933年纽约股票市场的崩溃中,美国政府和会计界认识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由此加强了公认会计原则的研究。(2)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制定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中制定机构的独立性尤为突出。(3)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制定过程具有开放性。(4)公认会计原则的制定是会计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过程。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公布为准则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5)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制定体现了国际化趋势。

2、中美会计准则制定上的差异。(1)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是由政府主持、由财政部会计司制定的;而美国的准则是由民间机构FASB制定的。(2)我国的准则制定过程不如美国严谨。(3)我国的准则制定过程理论研究较少。

3、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两国所处的会计环境不同。我国以公有制为主,在各方利益的协调中突出的是国家利益;而美国则是以私有制为主,在会计处理时并不过分强调政府利益。两国会计准则的差异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孰优孰劣,但美国准则制定过程确有一些值得学习之处,如加强准则制定的理论研究,严格履行准则制定程序等等。

五、荷兰会计探讨

石家庄经济学院教师马岚提交的论文《荷兰会计探讨》认为,荷兰虽然是一个较小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其在会计制度与管理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和显著的特点,其会计发展水平曾一度领先英、美等国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值得进行国别研究。在分析荷兰会计环境、会计规范体系、会计职业界的发展以及财务报告等方面之后,总结出荷兰会计的特点是:1、荷兰会计基于微现实用而不是宏观控制。荷兰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是截然分开的,税法对财务报告的影响不大。2、以微观经济学理论为基础。3、会计报表披露的信息充分可靠,并要求披露10年的财务情况总结资料。4、荷兰是唯一的设置会计法庭的国家。隶属于会计法庭的商会可就报表争议对企业采取法律行为。5、荷兰会计的重要特征是极端的自由选择与高度的职业标准相结合。

六、国际会计模式、国际准则协调及案例分析

刘仲文教授提交的论文《国际会计模式、国际准则协调及案例分析》,结合案例分析讨论会计模式的差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

1、会计模式与会计环境。会计模式是用抽象化、典型化的概念,对一定社会(国家、地区)会计的主要特征所做的综合表述与反映。各国会计环境的不同造成了各国会计模式的差异。一国的会计环境可以分为外在环境和内在环境。就会计环境的重要性来看,可将会计环境的外在因素依次分为: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和政治环境。将经济环境放在会计环境的首位,突出了经济发展对会计发展的重大影响的观点,认为各国会计产生差异的首要原因是经济因素,其中各国经济体制决定会计模式的宏观或微观导向。其次,各国会计环境导致其会计目标的差异,如“决策有用型”、“受托责任型”、“纳税服务型”、“企业职工福利型”等。利用不同的会计目标可将各国宏观或微观会计模式进一步分类。该文还通过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北京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案例,说明了国际会计协调的必要性。

2、国际会计准则协调研究的作用:(1)国际会计准则协调有利于消除或减少各国会计准则的差异,对促进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有直接的作用;(2)国际会计准则协调可以加强跨国公司的管理,促进其发展;(3)国际会计准则协调有利于推进国际贸易和国际间的收买兼并;(4)国际会计准则协调有利于企业降低提供财务会计信息的成本。

本次会议通过分组讨论还形成了以下观点:

1、关于财务报告准则。代表们通过国际间的比较,认为我国财务报表某些项目的信息披露不够详细。为了解决我国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应完善三大基本报表,使其向高层次、高水平方向发展。2、关于国际准则协调。与会代表们认为,随着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为了降低信息披露成本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比性,必须进行国际会计准则协调。并就全面收益表、可转换债券的诱导转换、所得税会计、无形资产等准则提出了讨论意见。3、关于国际会计产生的动因。代表们普遍认为国际会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国际间投资的增大以及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其次是跨国公司的出现、区域经济集团的形成和国际会计职业团体的发展。由于会计国际化的发展,国际会计的研究随之成为必然。代表们还对公司治理与会计报告、会计职业道德、全球化与知识经济对商誉会计的影响、文化传统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分部报告的发展导向、证券市场股权所有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等问题进行了国际比较与分析。

标签:;  ;  ;  ;  ;  

国际会计发展趋势与中外会计师比较--国际会计模式、国际会计准则发展与对策会议综述_国际会计准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