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为基本出发点,针对城乡规划背景下的旅游发展特点,就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对提升城乡规划背景下的旅游发展水平提出几点策略,供业内人士思考与借鉴。
关键词:城乡规划;旅游经济;社会发展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二元化结构”问题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近期出台的多项国家政策就为城乡协调发展指出了方向,尤其是对于城乡旅游业发展而言,如何不断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并且促进两者之间的统筹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文章对城乡规划背景下的旅游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在保留城市和乡村各自鲜明特色基础上,如何建立起一种利益共享、协调发展、包容共赢的旅游新机制。
1.城乡旅游发展的基本特点
1.1“游憩”到“旅游”的功能转变
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会议上制定了关于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纲领性文件即《雅典宪章》,指出了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这对现代城市规划影响极其深远,以满足市民居住和工作之余的游憩功能也成为工业社会城市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然而进入后工业社会,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已经从传统的生产为中心向消费为中心转变,以旅游为主的休闲、享乐等消费需求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动力,城市游憩功能也逐渐向旅游功能拓展,如美国的迈阿密、拉斯维加斯、洛杉矶、奥兰多,澳大利亚的悉尼、黄金海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等,我国北京、上海、杭州、丽江、青岛、三亚、桂林等也逐步趋同。因此,后工业化社会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也应随着城市发展动力的变化而调整,由注重城市游憩功能向注重旅游功能的方向转变。
1.2城乡旅游的差异性
我国城市和乡村自古以来就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认知和文化教育程度、自然地理环境等各个方面。在经济发展方面,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比乡村高出许多。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创造了较高的GDP,而乡村生活追求较为自由宽松的生活节奏,相对于城市其GDP较低;在思想认知上,城市作为经济中心,着重打造市场及商业往来,充满竞争与合作的意识,更多的是一种经济上的相互联系,乡村居民思想保守,注重亲情往来和人情关系;在自然地理环境上,城市主要体现的是繁华,用高楼、公园、商铺等来营造现代都市氛围,乡村主要以河流、山川、树木等自然风光体现原生态的绿色、宁静氛围。因此,城乡旅游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性。
1.3城乡旅游的资源互通性
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之间的重叠性导致城乡旅游之间必然存在互通性,主要体现在资源互通性上,以城乡旅游流为载体,在信息流的引导下,产生了旅游客流。站在城乡旅游发展的重叠性角度来说,城市与乡村互为客源地与目的地,城市居民到乡村与乡村居民到城市表现为旅游客流,在这个过程中,带动了旅游信息流、旅游能流的发生与发展。因此,城乡旅游在资源上具有互通性。
2.城乡规划背景下旅游互动作用机制分析
2.1城市规划的旅游适应性之供需机制
城市规划应依据旅游市场和游客需求的变动进行城市空间及资源的有效配置,形成动态的供需适应性机制。徐虹认为人类享有更多的娱乐休闲的权利为旅游需求的大规模化形成奠定了基础,城市旅游活动大众化、散客化、常态化趋势日益明显,散客消费模式的盛行促进了游客对目的地更深入的、全方位服务内容的接触,并呈现出多样化需求,同时还指出在技术变革迅速、产业融合加快的环境下,旅游消费需求内容多变,旅游供给内容也必然呈现出动态性特征。因此,城市规划只有响应客源市场需求,通过对城市目的地系统空间及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适应客源市场需求的吸引物、设施和服务的动态产品供给机制,才能充分发挥面向城市旅游的作用(图1)。
图1 城市规划的旅游适应性机制
2.2强有力的广泛的旅游宣传发挥了诱导作用
近些年,我国各级政府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何实现城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所以,强有力的广泛的旅游宣传,成为城乡规划背景下旅游互动的重要诱导因素。尤其是这几年,城乡旅游发展到一定水平,政府部门进行了多层面的旅游宣传和促销,比如国家旅游局开展的年度旅游主题活动,使城乡旅游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之一。
2.3城市规划的旅游适应性之耦合机制
在一定的时间阶段内,城市规划和建设应与城市旅游业发展保持协调和统一,形成相互促进和依赖共生的耦合机制。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通过彼此影响以至联合的这种作用而发生联合,进而壮大起来的一种现象,子系统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并彼此依赖、相互协调和促进,形成动态关联的关系;从协同学的角度看,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机理的关键在于系统内部序参量之间的协同作用,它左右着系统相变的特征与规律。类似地,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与城市旅游发展两个系统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不断协调与耦合过程,符合城市旅游发展规律和发展阶段的城市规划建设,能有效地促进城市旅游功能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而滞后于城市旅游发展的城市规划将起到阻碍和制约作用;旅游业发展的境况亦是检验城市规划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3.城乡规划背景下旅游发展的几点策略
3.1加强区域旅游资源的差异化发展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城乡区域之间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也就决定了旅游产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城乡旅游的实际情况,逐步实现错位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实现城乡不同旅游产品的优化组合,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旅游产品之间的协调作用。首先,我们需要不断提升旅游产品的竞争力,这就可以实现城市和乡村旅游资源的裙带作用,两者之间可以共同带动、共同发展。其次,我们还要根据城市与乡村各种旅游资源的类别,不断地打造新的地域旅游特色,实现城乡旅游的品牌化,最终打造精品化的旅游产业;最后,城市旅游要立足于现代化都市景观、商务化会展旅游等方面,着重体现现代化都市的繁华;乡村旅游则立足于民俗文化、现代农业等的开发,保持好其固有的文化特色。所以,城市和乡村都要保持好自己的旅游特色,进而实现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相互补充、错位整合,最终提升区域旅游资源的配置能力。
3.2不断延长旅游产业链,提升城乡旅游附加值
城乡之间的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充分延伸旅游产业链,提升旅游产品的附加值。我们必须要搞清城乡旅游产业结构的逻辑关系,结合具体的时空关系,形成特有的城乡旅游链条式产业关联模型。城乡旅游产业的统筹发展需要按照不同的战略布局,尤其是省级、县域、小城镇、乡村等层面的布局,我们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层面,实现旅游产业链的延伸。
3.3确保均衡的利益分配机制能够发挥作用
城乡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比较大的商业价值。我们在保持城乡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要不断协调各方的利益。现代化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导致区域内现有利益格局的变化,但是,利益格局与旅游产业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利益格局优化会促进城乡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城乡旅游资源的分配与协调机制,推动全社会参与,调动区域内居民的主观能动性,在为其提供一定的利益报酬的基础上,引导其对城乡旅游产业做出贡献。总之,协调城乡区域内各个主体的利益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城乡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经营具有比较核心的价值。
结论
综上所述,城乡规划背景下的旅游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采取全方位的发展策略,比如加强区域旅游资源的差异化发展、逐步完善城乡旅游产业集聚体系、确保均衡的利益分配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等。总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城乡旅游资源的配置过程表现出诸多的新特点,尤其是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方面,我们必须要结合具体的发展实际,着力培育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旅游核心增长点,为城乡旅游协调发展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李朝群.基于城乡统筹发展视域分析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进程[J].农业经济,2018(2):34-36.
[2]孙琳.城乡统筹视野下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机制重构[J].农业经济,2017(12):56-57.
[3]冉燕.城乡统筹与旅游协同发展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2016(3):49-50.
[4]吴珊.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旅游文化发展的途径分析[J].农业经济,2017(2):50-52.
论文作者:张春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
标签:旅游论文; 城乡论文; 城市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乡村论文; 旅游资源论文; 机制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