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多为一些古代的小故事,或写人,或记事。这种题目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对主要内容的把握上,而不要求把含义完全解释出来,所以如何把握主要内容则成为解答文言文题的突破口。下面笔者就阅读流程、解词、翻译和问答四方面分别做简要的阐释。
一、初读全文,大体感知
浏览或快速阅读整篇文章内容,大概了解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以及事件的前因后果。这里需要大家注意的是:
1.注意题目
题目一般是后人加上的,是主要内容的浓缩,可以帮助推知内容。比如,凿壁偷光、邴原泣学等。
2.阅读时边读边划分节奏
划分节奏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也为翻译题的解答做了准备。
3.阅读时删掉一些无关紧要的词语
在一般的文言文中,常有一些无关紧要的词语,在阅读时,可以暂时忽略它们。比如,一些语气助词和令人费解的地点词,跳过这些词语,仔细看那些自己能看懂的,然后把这些能看懂的点串起来,主要内容也就把握得差不多了。
二、细读题目,初步作答
1.关于解词题的推知依据
(1)由词间搭配关系推知词义,注意词性的判断(动、名、代)。举例:天雨,解素衣。“天雨”是两个名词的并列,若译成“天大雨”就不通顺,只能译成“天下雨”,其中“雨”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2)由成语、俗语和现代词推知词的古义。语言的发展有其历史性和传承性,一些词语的意义在现代语言中还留有痕迹,故我们可以由此推知它的古义。举例:即:靠近;成语:若即若离、可望不可即。
(3)根据部首推知词义范围。汉字有四种造字法,其中形声字最多,形旁代表此字的意义范围,故我们可以由形声字的形旁来帮助理解词义。如,“诟”是言字旁,必和说话这一动作有关,再结合上下文,推断出文中的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翻译句子题的应对策略
(1)保留法。对一些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可用此方法,如年号、帝号、国名、人名、官名、度量衡单位及其他专有名词。例:阳嘉元年,复制候风地动仪(阳嘉元年,又制造候风地动仪)。
(2)删除法。连词和结构助词可以直接删掉,并不影响意义的理解; 对语气助词也可以直接删掉,毕竟要求出翻译题的目的还是看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
连词:连接词在词、分句与分句、段与段之间起连接作用。例:而、则、且等。
助词:语气助词(句首、句中、句尾):例:夫、其、者、也、焉、邪等;结构助词:组成一定的结构,例:之。
(3)扩词法。古汉语单音词+附加成分。例:桃(桃子)、虎(老虎)。古汉语单音词+近义词。例:窃(偷窃)、掌(掌管)。古汉语单音词+相关语素。例:乐(音乐)、珠(珍珠)。
(4)替换法。将一些词义已经消亡的词换成相应或相等的现代汉语。例:履(草鞋)、许(答应)。
(5)还原法。将通假字还原成本字。例:距(通“拒”把守)关。将借代修辞格还原成本体。①以特征代本体的词,例:以布衣(百姓)之交尚不可欺。②材料代本体的词,例:金(刀剑)就砺则利。③特称代统称或统称代特称的词,例:而蔺相如徒口舌(言辞)为劳。④所在代本体的词,例:左右(近臣近侍)皆呼万岁。⑤地名、官名、别名、谥号代人物的词。⑥地名、官名、别名、谥号代人物的词,例:豫州(刘备)今欲何至。⑦古代今、前代后或今代古、后代前的词,例:若以吴越(江东)之众与中国抗衡。
(6)调整法。古代存在一些特殊语序,在翻译时候需要调整成现代汉语的语序。对各种倒装句的调整。①宾语+动/介词调整为动/介词+宾语,例:“何厌之有”调整为“有何厌”。②中心词+定语调整为定语+中心词,例:“石有铿然有声者”调整成“铿然有声之石”。③谓语+介宾结构(后置)调整成介宾结构+谓语,例:“具告以事”调整为“以事具告”。④谓语+主语调整为主语+谓语,例:“甚矣,汝之不惠”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对互文修辞格的调整。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对有“合说”现象句子的调整。例: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7)补充法。主要针对古汉语的省略现象,将省略的成分按现代汉语语序补出来,有补主语、补谓语、补兼语、补宾语、补量词、补中心词等方式。
3.问答题的推知依据
(1)注意文中表示人的品质、性格的词,以及对人对事评价性的词。(2)注意文中的议论句和抒情句。(3)平日多积累短小文言的寓意,考试可以联系相类似寓言的主旨消化吸收,结合考试的具体题目,写出自己的看法。
三、重读文章,全面作答
这一步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大致相当于精读、研读;既可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因此是一个复核的过程。
总之,好的方法的奏效还需要我们平日的积累,教师平时就要注意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综合性的渗透,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创设文言学习的环境。比如,要求学生按期阅读文言读本,从《新序》、《说苑》、《世说新语》等古籍中挑选短小有趣的故事或成语故事的原文作为积累。假以时日,再加上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的文言阅读水平一定会有大的提高。
论文作者:王效国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1月总第13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5
标签:助词论文; 谓语论文; 文言论文; 单音词论文; 主要内容论文; 词义论文; 中心词论文; 《素质教育》2013年11月总第13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