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管理体制对科研效率的影响论文

科研管理体制对科研效率的影响论文

科研管理体制对科研效率的影响

王成伟,陈 帅,赵黎平

(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科技投入逐年增加,但是在增加投入的同时,也应当关注科研效率。我国科研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科研体制存在一定的问题。鉴于此,针对我国高校科研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 科研管理效率;科研体制;对策

引言

科研管理体制对科研效率的高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国家科研投入的不断加大,如何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从而能够提高科研效率,这是科研管理部门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由于各个高校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区别很大,科研管理中的过程也会有所差异,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从而促进高校科研的发展。

一、高校科研模式

我国高校的科研管理主要是由高校的科研处负责,科研处通过项目的申报的发布,对广大教师的科研活动进行调动,产出论文、专利等成果,并为将来的产业化和科技成果奖的申报打下坚实的基础。各个二级部门的负责人和分管科研的负责人与科研处紧密联系,通力合作,共同做好科研管理方面的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具有工程量大、周期长等特点,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多部门的工作,从当前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表现在缺乏合同意识与部门协作意识,很多企业都没有根据当前情况就合同管理进行指导与培训。而合同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依据,内部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资源,由于没有认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各部门在实际合同执行上不能做到及时的追踪与反馈,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阻碍工程项目发展,对于存在的各种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与处理。

大众音乐文化的发展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发展过程,大众文化在不断发展及变化过程中其内容、创造形式、表达的情感等呈现出了较大的变化,从古代流行的乐舞发展成为宋元时代流行的说唱,进而发展成为明清时期的小曲及近现代的通俗音乐,大众音乐文化的发展及变化,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丰富着大众音乐文化的内容及大众音乐的形式,为人们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媒介及途径。

二、科研院所的效率分析

当前我国高校的科学研究,主要分为学院和实验室两个大类。在二级学院中,科学研究主要是教师自发的行为。在学院中,博士会根据自身研究的方向和喜好,结合学院的设备和实验条件,进行科研。这种科研的优势是科研工作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进行科研,动力会比较足。缺点是方向不明确,很难形成团队作战的战斗力。

学院里面还有各级各类的实验室,实验室与学院的管理模式有所差异。一般高校的实验室在引进人才的时候,往往会确定一个方向,在人才引进的最初阶段就是有着一定的方向。在人才引进之后,实验室主任往往会把握整个实验室前进的方向,在工作分工的过程中,往往会沿着一个方向,对博士的研究方向进行把握,这样一来可以把握整个团队的研究方向。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形成合力,对研究人员的研究方向有所把控,容易通力合作,形成重大成果或者是标志性的成果。但是这种管理体制的缺点也很明显,团队的好和坏与实验室主任的能力、水平和眼界有着重大的联系。实验室主任的人格魅力和活动能力,往往会决定整个团队的做事的好与坏。由于每个研究者的专长和研究方向受到了实验室主任的限制,这样一来导致研究的积极性不足,而且在成果的分发过程中,如果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往往会对研究者的积极性造成很大的影响。

首先,为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设备。科学研究需要良好的科研设备作为支撑,尤其是理工科的科学研究,没有好的科研设备是没有办法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的。在我们国家的高校,多年以来一直存在高水平的科研人才流失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科研设备和科研条件达不到国外的水平,这样一来导致高水平的人才流失到国外。还有科研设备的购买和耗材的购买都需要大量的科研经费,这样一来就需要学校将相当一部分的科研经费投入到学校的科研上面来,让科研人员能够拥有非常好的条件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

三、高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科研效率差异

其次,加强科研人员团队的建设和管理。在科研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往往可以以实验室作为研究单位,对科研人员的人才引进方面进行管理。引进人才之后,应结合科研人员个人研究的兴趣和实验室的发展方向进行统筹管理,这样一来才能够将人才的科研成果进行汇集,形成集成化的成果,从而产生规模化的效益。

四、提高高校科研效率的具体措施

在实验室的管理当中,也可以按照每个教师的特长来自主安排科研任务,在科学研究中可以充分发挥教学科研方面的能力,发挥个人的特长。但是,缺点是方向比较散,很难形成规模化的大成果。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科研是为了教学服务的,高校的自由的学风导致高校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也会比较注重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这样一种学术氛围更容易让教师在民主的氛围中自由地探索学术的奥秘,也比较容易产生比较好的成果。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往往是基础性的研究,产生的成果往往是科研学术论文,对基础研究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很难在短时间内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在科研院所中,很多的科研成果是围绕着团队负责人的要求来开展的。研究的科研成果往往要具备产业化推广的可能性,因此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作用十分重要。

最后,加强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市场的开放。在高校科研管理过程中,应加强与地方政府的产学研合作,通过政府这个桥梁纽带的作用,将学校和地方产业结合,形成纽带,这样可以形成产学研交流合作模式。并且学校应开放技术交易市场,通过对市场介绍和推荐自己的发明专利及其他知识产权,通过对知识产权的交易,从而促进知识产权的交易。买家也可以通过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及时了解学校的知识产权情况,从而能够带动学校的科研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的发展创新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纸上,而是应通过科技管理,将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率,才能真正地服务地方,发展经济。

其中,Pij为标准化后的指标值,Xij为样本指标值,为j个指标的均值,Sj为样本数据标准差,n为样本个数,p为原始指标个数.

中图分类号: G30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9)25-0179-01

收稿日期: 2019-04-18

基金项目: 2018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SFA的江苏省高校科研效率评价研究”研究成果(2018SJA1638)

作者简介: 王成伟(1987-),男,江苏淮安人,助理研究员,国际合作交流处副科长,硕士,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陈帅(1982-),男,江苏淮安人,科长,中级,讲师,从事项目管理研究;赵黎平(1990-),女,河南新乡人,副科长,初级,从事留学生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陈 鹤]

标签:;  ;  ;  ;  

科研管理体制对科研效率的影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