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张春微论文_张春微

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张春微论文_张春微

张春微

(瑞安市人民医院;浙江瑞安325200)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新生儿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及重要意义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164例新生儿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新生儿,首次致痛操作均为足跟采血,二次致痛操作均为静脉采血,其中对照组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和疼痛干预措施,分别在新生儿两次致痛操作1min后运用新生儿疼痛评分表对其进行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新生儿疼痛率及其疼痛分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在足跟采血和静脉采血1min后其疼痛率及疼痛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疼痛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新生儿的疼痛率及疼痛程度,护理人员应当加强重视疼痛干预的意义。

关键词:疼痛;护理干预;新生儿;临床应用

引言

采血、静脉穿刺、肌内注射、体位引流等致痛操作均会引发疼痛,而疼痛的产生,则会导致新生儿发生不同程度的近远期不良影响,包括睡眠障碍、喂养不耐受、脑及神经系统发育等。以往研究认为,扎实的治疗技术是减轻新生儿疼痛的关键,同时指出,积极做好新生儿的疼痛护理对减少其应激反应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近些年,有关疼痛护理在新生儿中的作用研究报道较少。为此,本文以我院新生儿为主,向其施行疼痛护理,通过探究新生儿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及家长护理满意度,判断疼痛护理在新生儿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16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99例,对照组平均胎龄(36.92±3.11)周,足月儿94例,早产儿70例,男42例,女40例,患病类型中新生儿肺炎2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8,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0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13例;实验组平均胎龄(37.12±2.91)周,足月儿96例,早产儿68例,男43例,39例,患病类型中新生儿肺炎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6,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1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15例。两组平均日龄均小于26天,两组性别、胎龄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常规新生儿照护、新生儿抚触、经口头或纸质材料对家属进行新生儿护理宣教等。研究组则实施疼痛护理模式,内容包括:①环境护理:确保病房温度、湿度适中,减少不必要光线暴露,暖箱应用遮光毯或暖箱罩,合理调节床旁灯光亮度;减少噪音刺激,室内音量<45dB,快速对各种报警做出反应;②非营养性吸吮:相关致痛性操作前,在新生儿口内放置安慰奶嘴,引发吸吮动作,直至操作结束。③袋鼠式护理:条件允许时,在相关致痛性操作时及操作后,协助新生儿保持直立,贴于医护人员胸口,给予温暖、安全感,并辅以轻拍、按摩、拥抱等。④音乐护理:了解胎儿期是否接受相关音乐熏陶,记录胎教音乐曲目;致痛性操作前15min到操作后15min,下载新生儿熟悉的胎教音乐,播放器距离新生儿头部50-60cm,循环播放音乐,音量保持55-60dB。针对未受音乐胎教新生儿,选择柔和舒适的摇篮曲或轻音乐。期间辅以身体抚触。⑤葡萄糖水:给予适量葡萄糖水,在满足营养需求同时,减轻疼痛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采用面部编码评分系统(NFCS)评估2组新生儿疼痛刺激后1min、5min、60min的疼痛程度,伸舌、O形嘴、挤眼、咧嘴、皱眉、撅嘴、张口、杯状舌、鼻唇沟加深、下腭颤动,满分10分,每项指标各1分,所得分值>7分、5~7分、1~4分、0分依次代表疼痛程度为重度、中度、轻度、无。

2结果

(1)两组采集足跟血1min后,患儿疼痛评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静脉采血1min后,患儿疼痛评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疼痛不但有潜在的组织受损,而且还是一种令人不适的主观感受,由于新生儿无法表达自己的疼痛,所以相应的护理也常常被轻视。护理工作者应在此方面加强重视,从而将疼痛对新生儿的负面影响减至最小。有资料指出,在孕30周的时候新生儿的痛觉传导与成年人已没有较大的区别,短时间的疼痛刺激会对行为、免疫、神经系统等造成影响,因为其调节由下丘脑-肾上腺轴完成,故而易于引发诸多重度反应,譬如血压上升、脑缺氧等。NFCS能够对新生儿的疼痛状况作出科学的评估。新生儿疼痛护理干预由两个方面组成:其一,药物干预,能够引发不良反应,加之适应证和剂量难以精准把握,所以通常不会被视作第一选择;非药物干预,优势突出,简单便捷、成效佳、风险低,能够使新生儿抵御疼痛的能力得到真正提升。主要包括母乳喂养、合适的体位、非营养吸吮、袋鼠式护理、口服葡萄糖水等。其中,屈曲体位与袋鼠式护理,能够使新生儿的安全感得到提升,而且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从而使其痛感减弱;母乳喂养及非营养吮吸的运用,可以使其哭泣时间大大缩短,血氧饱和度处于一个平稳的水平,心率也有所下降;葡萄糖水的运用,有益于阿片受体传导的正向改善,从而使疼痛程度得以下降。这些方式的运用,不仅可以使新生儿的疼痛得以减轻,而且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基层医院尤为适用。由于新生儿无言语表达能力,因而,难以表达疼痛,使得临床护理人员往往需要根据新生儿面部表情变化、动作、啼哭等反应对其疼痛程度予以评估,并在此基础上,为其提供一系列疼痛护理干预,由此达到预防不良后果(脑发育延缓、喂养不耐受等)的目的。以往临床针对新生儿疼痛的处理通常采用常规护理,虽然可以缓解疼痛程度,但相关不良反应较多,对新生儿健康成长仍具有一定不利影响。近些年,部分研究发现非药物疼痛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突显出独特优势,如操作简便易行、风险低等,在减轻新生儿疼痛的同时也可消除新生儿家长的担忧心理及思想负担。本次研究重点探讨了新生儿护理中疼痛护理模式的应用。其中,为新生儿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可起到明显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刺激。而相关致痛性操作前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可经由刺激新生儿口腔触觉感觉器,使其疼痛阈值提升,促进释放5-羟色胺,发挥镇痛效果;吸吮还可帮助新生儿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感。研究发现,新生儿袋鼠式护理在控制足跟采血疼痛、疫苗注射疼痛等操作性疼痛中效果理想,可减轻疼痛程度,安抚新生儿。分析是因袋鼠式护理可为新生儿提供其所需温暖、安全感,且能协助身体平衡、生理稳定。此外,相关有创操作时袋鼠式护理联合抚触,可减轻新生儿对疼痛反应。新生儿抚触还能对表皮末梢神经进行刺激,引发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肾上腺素释放,缓解疼痛。研究发现,音乐可经由刺激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促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调动思维联想及想象,使心率、呼吸等生理指标恢复平稳,且能促进内啡肽等物质分泌,增强疼痛阈值。

参考文献

[1]许莉,任海燕.新生儿疼痛评估新进展[J].系统医学,2016,1(7):166-168.

[2]夏冬晴,陈梦莹,闵翠婷,等.早期反复操作性疼痛对足月新生儿疼痛反应的影响[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31(9):692-695.

[3]段旭锋,赵艳,杨阿平,等.白噪声干预缓解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7,32(19):71-72.

[4]胡海容,黄文祥.四川省仁寿县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现状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6,32(3):384-386.

论文作者:张春微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7月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张春微论文_张春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