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登场:我们生活方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论文

5G登场:我们生活方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唐魁玉

【摘要】 5G的应用是当前即将发生的一次技术社会事件,也是一个关系到国家能力提升、国际竞争成败和网络强国战略实现的历史机遇。5G作为一种全新的移动网络生活方式的媒介载体出现,将有助于在更高的通信技术平台和节点上建构文明、和谐、健康的网络美好生活体系,促进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网络美好生活、智慧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 5G 生活方式 智慧生活

种种迹象表明,5G的到来已是大势所趋。于是,有关5G的相关话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议题和舆论焦点。在通信技术专家看来,所谓5G就是与1G、2G、3G和4G相比,传输速度更快、各种通信资源更丰富以及智能化、物联化程度更高、潜力更大的先进移动通信技术阶段、节点或标准。从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到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我们可以利用的通信资源从频率扩展到时间、码字和空间资源等,经历了系统架构、多址技术等多条技术路径的演化发展。与此同时,通信容量、通信速率、通信能量、频谱效率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这一切都成为了5G制定技术标准的基础。可以说,5G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重视,是因为它具有与物联网结合的发展潜力,其传输速度可以达到每秒10吉比特,能为人们带来更多、更好、更有趣味的移动通讯体验。

塔巴林,藏语意为“解脱园”,修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相传是噶丹东竹林寺第三世扎唐活佛倡建。当时,在距寺院约有五里的林地中,有一处尼姑庵,只有几名尼姑住在简易木棚中修习。另外在奔子栏镇支央村有一处小的尼姑庵,也只有几名尼姑,僧舍也极其落魄。鉴于迪庆境内没有一座像样的尼姑寺,三世扎唐活佛决定合并两处小的尼姑庵,用内地买来的布匹换下现今的寺址(寺址原来是东竹林寺所在地),并命名为“塔巴林”,为广大女性信徒提供了一处修行地。

随着5G及其网络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其必将成为新一代网络生活方式的载体,从而成为人类新媒介化文明的数字脚印、生活史记忆和技术社会演进的迭代环节。那么,5G的登场将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怎样的变化?这种媒介化生活方式的结构性特征和变化是什么?怎样审视5G及其网络生活世界的社会意义呢?诸如此类的问题,正摆在网络社会学者和生活方式研究者们的面前,亟待我们给予合理或适当的解释。

5G将带来生活方式结构变化:快速化、数据化、智能化、物联化、多元化

学者们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生活方式是回答人们“怎样生活”的概念,而网络生活方式则是回答人们在网络时间、空间中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在某种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生活安排的活动方式。所谓“5G式生活”或“5G化生存方式”是指:网络生活者或使用者以5G移动网络通信资源和服务为客观生活条件或载体,并以相应的社会生活观念为行为方式制导的一种具有现代性意识的虚拟实在生活方式。任何社会的生活方式都存在着一个生活资源或要素的合理配置的结构性问题。网络生活方式的结构,主要包括网络生活活动条件、网络生活活动主体观念、网络生活活动形式等几个方面。5G将带来的生活方式结构性变化,也集中表现在上述三个方面。

首先,5G将极大地改进网络生活活动条件。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时代,一定社会的生活方式总是被特定的生产方式所决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其生活方式的本质属性也一定是被网络社会所有现实的和虚拟实在的综合生产方式决定的。换言之,网络生活方式不可能存在于真空中,而是依赖于云环境、赛博空间、虚拟社区、复杂计算技术以及一切可能提供的或宏观、或微观的信息资源等客观社会条件。对于将处于高速率运行的5G网络社区中的不同个体和群体来说,影响其网络生活方式形成的因素有程度、时间占有量、空间场域和服务品种等,由此,造成各社会组织、族群以及个体间虚拟现实生活方式的千差万别。诚然,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与早期无线电在电视时代一样,1G、2G在4G网络风头尚劲、5G喷薄欲出之时就被人遗忘了。这表明了通信技术更新之快,显示出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技术变迁、时间飞逝状况。在任何一种技术变迁的过程中都会发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生活适应问题,而且这种适应是需要一定时间的。5G网络及其智能手机,作为一种新潮生活方式的流行,至少也得经历若干年时间。这是一个在日常生活结构及功能上都不同凡响的突变节点,其网络生活影响所及,将是一片时光机式的极速景象。

再次,5G将促使网络生活方式或风格多元化。在移动网络社区中,生活活动条件和生活活动主体的相互作用,必然外显为一定的生活状态、生活模式、生活形式、生活风格,使得网络生活方式具有可见性和稳定性。所谓网络生活方式的风格特征,就是这种生活稳定性积淀而成的结果。因此,网络社会的生活方式往往成为描述和刻画不同性别、年龄、阶层的群体有别于其他群体的重要标志。与以往3G、4G时代不同,5G化生活方式和风格的总体特质应该是普遍智能化、物联化、多样化、多元化。5G网络生活风格的基本特征是:先进的通信技术资源和社会学意义上的弱关系被注入到所有网络社会关系中;与此同时,网络社会生活的加速化又致使一切网络行为都沉浸、笼罩在前卫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结构的干预或影响的气氛之中。

为什么人们要以上面的思维和心态从容地面对5G的来袭,并以优质的5G网络技术来安排移动网络的生活秩序,进而进行“5G化生存方式”的建构呢?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加以反思:一是通过哪些社会理论可以对5G带动网络美好生活的行为进行解释?二是5G所引发的网络生活方式的社会意义是怎样的?三是我们如何准确地说明5G后网络社会结构与技术知识结构之间的生活价值以及价值关联,尤其是应该如何认识以5G为标志的复杂性移动网络社会的异质性特点?为了突出时代精神,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讨论“5G化生存方式”及其生活秩序建构的意义。

其次,5G将重新塑造网络生活主体观念。这种情形包括网络生活者信息素质的提高以及生活观念的形成两个方面。网络社会生活主体即生活者,通常可分为个体、群体、阶层和社会等大小不一的层面。任何移动互联网的个体、社群和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都是作为有意识或观念的生活活动主体的活动方式。在移动网络生活方式的主体结构中,一定的价值观和生活观对人们的在线生活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甚至会成为调适网络社会心理的内在力量,进而引领某种网络生活方式的选择。可以预见的是,在“5G化生存方式”的形成过程中,加速性时间观念和日常性行动观念将得到一定程度的彰显,并且变成移动网络时代虚拟社会主体性的一种重要特征。可以想见,在不远的将来,在5G及其新一代手机登场之时,人们(移动网络的网民)对空间的认知和时间的适应将更加力不从心,甚至来不及思索当下“自我关系”(人内传播)和“群己关系”中的快节奏生活。在5G网络的时空关系中,网民身处超速率空间的在线日常生活会发生更多、更难以预料的事情。比如,在人们每天的生活行动中,都会不断地遇见来自其他时间和地点的人物或思想。

毋庸置疑,通信技术的迭代或者演进是有其规律性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生命周期律”。同现实社会往往是缓慢渐变的不一样,5G给我们带来的智慧社会的种种变化将会是迅速的。对此,我们既不需要有太多的焦虑感,也不要盲目乐观。换言之,我们应该学会适应由此而来的智慧生活方式,承认其积极的意义,并保持对网络美好生活理想的追求,力争使人民所获得的智慧生活更加充分、更加平衡。

“5G化生存方式”的建构意义:创新性意义、现代性意义、普惠性意义

从5G移动网络的生活方式和风格角度来看,可以认为,随着5G对加速化社会征候的塑型,网络生活的普遍理性特质将让位于日益弥漫的感性化倾向之中。与此相关,跟网络时代密不可分的价值理性、工具理性与传统生活伦理的关系也将更加疏离。总之,5G化生活方式在风格上,将变得更加容易存在于源于通信技术的工具理性、非理性的性感诉求的具体情境之中。5G化生活风格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可以体现在人们的日常消费、休闲、娱乐、出行、家居、养老、医疗、工作、参政和管理等各类智慧生活行动中,也可以体现在未来物联网所有技术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上。其生活方式和风格可以是快捷的、简约的、有趣的、时尚的、精准的;也可以是延异的、复杂的、严肃的、实用的、粗放的。凡有所求,皆成风格。

(3)中标后承包单位的转包问题:“转包”现象的存在是现今“豆腐渣工程”存在的一个根源。转包现象,使得一些资质不够,没有施工经验的企业,进入施工现场,为质量安全问题埋下隐患。

众所周知,水果的包装除了需要具有防挤、防压的作用之外,还要具有一定的保鲜性能。就比如说我区市场上出现的包装葡萄专用的保鲜纸袋,以及包装桔子、猕猴桃等水果所用的包装纸箱,都需要在包装箱内以及在水果上面覆盖碎冰,或者做出一些其他制冷措施,来使水果与贮藏环境相适应,以此来保证水果的新鲜度。而且,为了保证水果从运输到销售始终保持新鲜,在贮藏、包装、运输、销售这一系列过程中,都要严格控制温湿度。所以,这就要求我区水果在包装时,要对于温度和湿度做到严格的把控,对于选用包装的材料也必须具有防压防潮等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果从包装到销售避免出现腐烂变质的情况,从而提高水果的质量。

Analysis of mechanics performance of container building with holes under horizontal load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哈特穆特·罗萨在其《加速:现代社会中的时间结构的改变》一书中指出,我们社会的加速存在着技术的加速、社会变化的加速和生活节奏的加速三个维度。并认为,技术的加速会引发空间、时间和制度的变革,而社会的加速将会增加生活的偶然性和复杂性。罗萨关于加速社会的思想,对我们理解5G这种以高速率为特征的移动网络生活方式来说很有帮助。事实上,作为一个可能的国际通信技术标准,5G的酝酿正经历着快速的演化阶段,由此产生了一种很特别的时间感和时代感。在线时间加速就意味着网络日常生活的延长,同时,线下时间也随之加速、延长或缩短。更为重要的是,这将促进线上和线下的日常生活互动,从而导致时间性、同步性、日常性的本真存在意义发生变化。因此,网络主体观念或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导向,都不能脱离开上述社会学、哲学理论的滋养。

首先,从马克思生产和生活互构理论来看,这种基于通信技术进步节点的网络社会生活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社会创新意义。因为从1G到5G的技术社会演进过程,实际上体现了生产与生活的辩证互动关系,形成了“生活的生产”和“生产的生活”两种生产、生活互构的社会状态。同样,在上述技术迭代和社会演进的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运行规律。

其次,从现代性社会理论来看,作为一种新的媒介技术载体,5G无疑具有现代性甚至后现代性的社会功能及意义。正因为如此,它有别于早期的初级技术阶段的简单交流,而成为一种可以驾驭各种复杂事情,完成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种复杂生活任务的高速运转的网络系统。

最后,从美好生活的理论来看,我们要的是全体人民的美好生活,建设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提高网络社会质量、建设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点的网络美好生活。建设智慧社会,说到底就是要建设普惠化的智慧生活。所以,无论是从媒介文明的兴起,还是重建人类幸福、美好生活秩序上看,5G都将是一种可以带来福音的生活技术。

对于怎样评价和看待5G带来的社会生活方式变化问题,尽管关于人们对现代技术的本质之一是具有异化性和物化性的思想已经不是什么新观点了,但是,我们仍然要说几句忧思之语。因为作为一种辩证思维,也很重要。严格说来,5G及其网络的出现并不会给现有的生活世界带来一种纯粹本质的变化,它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快捷、更加有利和有趣的活法,在很大程度上还不能说它完全改变了人类文明传播的知性史和生活史。既然任何技术都不是万能的,信息网络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对生活影响的限度,所以我们也应该在对5G的到来表示欢迎外,略微保持一点警觉,因为它也会造成国家信息安全、社团和个人隐私外泄之类的社会问题。为此,我们应从技术限定、道德约束和法律规制等多个方面对智慧生活加以控制和治理。

【参考文献】

①黄晓华:《5G网络与物联网结合发展趋势分析》,《数字通信世界》,2018年第11期。

②余全洲:《1G-5G通信系统的演进及关键技术》,《通讯世界》,2016年第22期。

③唐魁玉、张旭:《网络社会质量的数据化基础——从小数据到大数据的网络社会演进》,《自然辩证法研究》,2018年第8期。

④[德]哈尔特穆特·罗萨著、董璐译:《加速:现代社会中时间结构的改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⑤[德]海德格尔著,陈嘉映、王庆节译:《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2017年。

⑥唐魁玉、解保军:《论生产与生活和谐互动的社会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12期。

⑦[德]霍耐特著、罗名珍译:《物化:承认理论探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 A

责编/孙渴 美编/李祥峰

(作者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网络社会学会暨生活方式研究会副会长)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社会质量理论视野下的网络美好生活指标体系的建构”(项目编号:18BSH032)阶段性成果】

标签:;  ;  ;  ;  ;  

5G登场:我们生活方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