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万江眼科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 目的:对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精细化管理建立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体系,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2015年11月来院就诊且接受手术的白内障患者201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日由对照组的7.1天缩短至4.7天;平均住院费用由8000元降低为5300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由3%降低为1.2%;投诉率由2.13%降低为0.81%,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医护人员专科素质的培养, 促进团队文化建设,提高医疗质量。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白内障;护理;围手术期
【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0-0044-02
Application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Fine Management in Cataract patients Gao Xia, Zhang Lingxia, Li Xianlan, Wang Xiuying.
Mianyang Wanjiang Eye Hospital,Sichuan Mianyang , 621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Establishment of a fine management system for cataract patients perioperative, to management the cataract patients perioperative, to evaluate its application effect.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3 to November 2015, 2016 cases with catarac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mode,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fine management mode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management. The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days were shortened from 7.1 days to 4.7 days.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cost was reduced from 8000 yuan to 5,300 yuan.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decreased from 3% to 1.2%. The complaint rate was reduced from 2.13% to 0.81%.The difference of each index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fine management 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cataract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days,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costs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training of medical staff qualit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m cultur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treatment.
【Key words】Fine management; Cataract; Nursing; Perioperative
老年性白内障是一种最常见的后天性白内障,是目前世界上主要致盲眼病之一[1]。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进入老龄化,老年人总数比例持续上升,老年性白内障的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2],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超声乳化手术治疗仍然是目前白内障治疗的主要手段。如何对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围手术期平稳过渡,是当前医护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3]。自2014年起,我院深化管理理念,对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实行精细化管理,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4年起我院对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精细化管理。选取2013年度(对照组)经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患者910例,同时选取2015年度(观察组)经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1106例。2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构成、术前白内障核硬度分级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具体如下。
1.2.1建立白内障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小组体系 组长1名,主要职责:全面负责白内障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工作,监督、指导精细化管理工作具体实施。副组长4名,主要职责:负责制定精细化管理方案、制度、要求;制定具体治疗方案,实施标准手术治疗。协调员2名,主要职责:精细化管理质量指标的监控和工作协调,及时将精细化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汇报,并负责全科医护人员三基培训及护理工作指导。小组成员包括8名白内障专科医生、16名眼科专科护士、1名健康管理员,1名营养师。主要职责:小组成员负责患者的具体诊治措施实施和数据的采集,健康管理、健康宣教,并指导非小组成员开展临床工作,充分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小组每月进行例行会议,每周进行例行查房2~3次,及时发现关键问题及薄弱环节,并对制定的各项方案进行动态评估、全面评价,并予以及时调整,促进患者围手术期平稳过渡。
1.2.2制定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方案,并持续改进 通过不断总结临床实践经验,外出参观学习,纵向及横向比较各医院、专业科室医疗质量指标,学习先进模式,取长补短,优化流程。并通过调查问卷、全面听取科室成员反馈意见等方式,明确白内障围手术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管理的薄弱环节,根据《医疗质量检查方案》、《临床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手术分级授权制度》、《新技术准入制度》、《抗菌药物使用规范》、《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办法》、《三级医院综合评审标准》等规章制度,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标准化流程,明确成员职责、定期检查、严格管理,使临床工作开展有据可依,按计划实行。
1.2.3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1.2.3.1培养精细化理念,严格执行奖惩措施 组长及协调员负责对小组成员进精细化理念培训,通过晨会、小组会、发放宣传手册、定期考核等方式,对小组成员进行宣讲,逐步树立精细化操作理念,摒弃对精细化管理的肤浅认识,使科室成员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使其逐步融入实际工作中,避免流于形式。与此同时,广泛听取反馈意见,及时修正不合理的设计,增加可行性。组长及协调员严格监督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赏罚分明,将个人行为与绩效、年终评优等考评挂钩。充分调动积极性。
1.2.3.2依托电子信息化系统建立数据库,提高精细化管理效率 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要有客观数据支持。围手术期,全面收集患者的资料,建立白内障数据库,数据库包含: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主要症状,晶体核硬度分级,是否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治疗效果评价、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同时比较本科室不同时期及同级医院相同科室历年白内障手术量、出院病人数、患者分布区域等数据,分析原因和差距,抓住自身工作的薄弱环节,切实采取改进措施。由2名专科护士负责数据的收集、整理,协调员每月分析各项数据,提出预警指标,分析原因、及时整改,为临床诊疗和科研提供详尽、客观依据。
1.2.3.3严格进行术前手术风险评估 完善心肺功能检查,评估手术风险方法;术前精确评估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平稳渡过围手术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每例手术患者,术前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对手术风险进行评估,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有预见性的制定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使手术风险降到最低。
1.2.3.4监测血糖、血压,评估自理能力 新患者入院,由专科护士对患者营养状况、血糖值、血压、自理能力进行评估。对有营养不良或有营养风险、血糖、血压波动大患者,请营养师会诊,制定营养支持计划、糖尿病高血压饮食,待患者营养状态改善、血糖、血压平稳,再制定治疗方案。白内障患者应该特别注意术后3天内的眼压变化情况。
1.3 观察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术后高眼压、切口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投诉率、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观察组白内障患者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比对照组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降低,投诉率明显下降,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精细化管理的原则是“精、准、细、严”[4],是管理粗放向精细、盲目向精准、宽松向严格、片面向全面的转变过程;是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其目的就是要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效益[5],是现代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院、临床科室管理先进手段的体现。精细化管理实现的方法很多,任何有助于把管理工作做得精确化、科学化、合理化的方法都是属于精细化管理方法,如质量管理、制度建设、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岗位责任制、流程改造、成本核算等[6]。
随着医疗市场的不断发展,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消费水平、消费观念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就医体验越来越重视,使得全国乃至全世界医院专业科室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使本专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与时俱进,采取先进的管理方式,推行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管理,向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从而充分满足患者的要求。我院实行精细化管理以来,手术治疗白内障例数逐年上升,病人来源辐射全国大部分地区,在国内外均有良好声誉。实践证明,疾病精细化管理是创立品牌科室的必由之路。精细化管理整合了全部管理体系,能达到理想效果。
精细化管理是科学管理的较高境界,它是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的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结合科室具体情况,调整门诊次数,实现多渠道挂号,缓解患者看病难问题,简化入院及出院流程,优化检查检验流程和手术流程,减少择期手术当日停台率。从而加快床位周转率,减少患者院外等候时间,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从表1可以看出,2015年与2013年相比,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显著减少,而满意度明显提升。
白内障患者常合并糖尿病,糖尿病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影响手术切口愈合等,因此,术前的评估及围手术期血糖、营养状况直接决定了手术方式、手术的可行性以及患者是否能够顺利度过围手术期。严格执行手术准入制度,从技术层面增加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品管圈引入,快速康复理念的应用,为围手术期精细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本研究通过以小组为核心推行白内障患者的院内精细化管理,重点关注患者的营养支持、血糖值、围手术期管理。在实践过程中,依托团队医疗模式,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与合力,通过医护工作流程的优化和个性化的护理,建立系统、连续、完善的工作链和标准,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总之,白内障围手术期管理的建立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只有在完善原有管理体系,以基础工作为依据进行管理精细化才是便捷之路,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令人欣慰的是,自2015年,白内障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实施以来,我们成功的建立了白内障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体系,经过不懈努力,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团队文化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 Tejedor J,Murube J.Choosing the location of corneal incision based on preexisting astigmatism in phacoemulsification.Am J Ophthalmol. 2005;139(5):767-76.
[2]赵家良,崔浩.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蒋文峰,刘莉,樊桂莲,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20):64-66.
[4]苏纯音,陆志华,任国琴,等.精细化管理在临床护理路径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30(10):771-772.
[5]赵宁志,曾宏逵,高茗.精细化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5):423-424.
[6]唐月红,李建文,姜小明,等.目标管理在医院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6):85-87.
论文作者:高霞,张玲霞,李先兰,王秀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7
标签:患者论文; 白内障论文; 手术论文; 精细化论文; 平均论文; 科室论文; 并发症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