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内在生命力和现实挑战论文

汉字的内在生命力和现实挑战论文

汉字的内在生命力和现实挑战

朱 瑶/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 文字的独立是文明的辉煌开端,而文字的消逝则也意味着文明的终结。汉字在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之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大内在生命力。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与绝大部分的人民休戚相关,尤其表现在青少年之中。信息化是喜,更是忧。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网络用语在极大地挑战着人民的习惯用法和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汉字正面临着新的挑战!重新恢复对汉字的文化自信是当前的第一要事,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根植在一代代青少年的心中,继续将汉字文化发扬光。

关键词: 汉字 内在生命力 现实挑战文化自信

一、汉字的内在生命力

和中国甲骨文一样具有重要意义的自源文字,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苏美尔古文字、埃及地区的古埃及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都已经在岁月的侵蚀下化为一抔黄土,只有汉字在时间的洗礼下屹立不倒,唯有汉字是迄今为止仍在使用并且从未中断的文字。文字的独立是文明的辉煌开端,而文字的消逝则也意味着文明的终结。与中国同享盛名的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的文明都已经随风消逝,只有有中国的文明始终生生不息地绵延着。中国的文明延续和汉字的传承有紧密联系,汉字在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之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大内在生命力。

(一)汉字是与时俱进的文字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锐意进取的民族;汉字,从来不是停滞不前的文字。从图画到甲骨文,再从甲骨文到篆书,笔画开始转变为线条,象形程度大大降低;从篆书到隶书的字形符号化,“隶变”进入“隶楷时代”,从根本上打破了古文字系统,汉字彻底符号化;从手抄字体的大小不一到印刷时代的结构规范化,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汉字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都使得规范汉字广泛传播;从印刷的单一字体再到计算机系统内的仿宋体、黑体,汉字一点一点地适应着中华民族的发展。

(二)汉字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一个汉字通常表示汉语里的一个词或一个语素,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这就形成了汉字音、形、义统一的特点,它广泛使用意符、音符和记号,这与西方主要使用音符的表音文字不同。

通常而言纯粹的拼音文字随着语音的变化,其拼写也会跟着变。但是汉字却不同,汉字的字形不局限于一个读音,随着朝代地域的变化更替,语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字形却没有变。所以,《诗经》《论语》等经典著作流传千年,语音经过了反复变化,我们今人却仍旧能够熟读成颂。同样,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同一个汉字,读音随着地域变化而改变,形成独具特色的方言系统。但是不同的方言读音,汉字的字形和表达含义仍旧没有改变,这也是广州人、东北人、重庆人能够在同一时间观看新闻联播的原因。

(三)汉字显示出极强的开放性

汉字大量使用意符、音符和记号,这个特质也使得它具有广泛的开放性。其最明显的表现为外语的翻译。通常,外国的人名采用音译的形式,例如“Robinson Crusoe”音译为《鲁滨逊漂流记》,“The Great Gatsby”音译为《了不起的盖茨比》;而中国此前未出现的事物也大多采用音译,例如,奢侈品牌“Louis Vuitton”音译为“路易威登”,食物“Sandwich”音译为“三明治”,“Romantic”音译为“罗曼蒂克”。

而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流行用语也成为了汉字的文化符号,汉字的使用范围不断在拓展,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886”意为“再见”,“3Q”意为“Thank you”。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每年都会发布当年的十大网络用语。锦鲤、蓝廋香菇、彩虹屁、佛系、种草、确认过眼神、土味情话、官宣……活泼俏皮的网络流行语一扫汉字的正经严肃,成为了人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大大拓宽了汉字的使用范围,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网络用语虽然存在着使用不规范等问题,但是它是汉字汉语体系的一部分,服从服务于汉字文化体系。

二、汉字所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历史上的汉字危机

上世纪80年代,计算机时代到来,本应该是全中国的福音,可是汉字却再一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无法输入计算机。消极的人将这时期的方块汉字比喻为行将就木的衰老病人。

1、信息化是喜,更是忧

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寻找落后挨打的原因。但是,不幸的是,一些学者走向了极端,他们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将中国的落后归结为旧文化的腐朽。他们认为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汉字拉丁化”运动是对中国文明的诋毁,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情绪化表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恢复对汉字的文化自信,从各个方面都认识到了“汉字拉丁化”的不可能。

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与绝大部分的人民休戚相关,尤其体现在青少年之中。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虽然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与之相伴的是书写汉字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更多的人已经习惯键盘输入汉字,甚至是语音输入汉字,“提笔忘字”这种普遍现象的背后是对中国汉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深深忧虑。《中国青年报》曾经做过一份调查:受访者一共2072名,但是其中竟然有百分之八十三的青年承认写字存在较大难度。青年人皆是如此,汉字书写所面临的重大挑战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2、汉字拼音化

1、汉字拉丁化

知识链知识资源的难以模仿性确保了知识链的知识优势,并最终转化为经济利益;反之,如果知识链没有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独特的资源,其知识优势就会慢慢丧失。所以,知识链管理的重心就是隐性知识的开发和利用——通过把员工头脑中的创新思路、工作经验、心智诀窍等意会知识变为知识链独特的知识资源。除隐性知识外,知识链所拥有的专利、声誉、渠道等往往也难以模仿,这些都保证了知识链知识优势来源的稳定性。

CRRT目前常用于肾脏病领域和其他重症疾病治疗,能够改善营养状态,清除炎性介质,提高溶质清除率,稳定血流动力学。虽然效果显著,但治疗期间可因为各种因素,导致治疗量不达目标或治疗时间不足,而引起被迫停机,出现非计划性下机概率。为了防止此类事件发生,还需加强护理措施干预,从而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改善预后。

而这种和谐美又实际上是“天人合一”理念在该地区传统聚落中的具体反映。中国古代建筑都普遍注重“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天人合一强调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世界的主宰,世界最大的特性乃是自然性,建筑也不例外。比如中国传统园林就十分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美学追求。故而人类居住的各种聚落环境也特别注重自然山水的利用和保护,强调因借自然,强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幸运的是,王永民发明“五笔”输入法,使得汉字输入技术真正普及大众,化解了汉字危机。

(二)信息时代的汉字危机

中国近代社会,封闭落后、国力衰微,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了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领土、主权的完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

为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加快建设“法治国土”进程,自2016年以来,慈溪市国土资源局以党的十九大、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按照全面推进法治慈溪的目标要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新引领,以“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为新使命,以做好做亮“法治国土”联系点为新目标,创新宣传形式,注重宣传实效,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通过不断增强慈溪市国土资源局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帮助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西方文字多为表音文字,由拼音字母组成,况且西方使用打字机已有较久历史,西方字母输入技术娴熟。字符输入技术由国外引入,并不适用于方块字。汉字的生死存亡,又一次摆在了中国人民面前。于是,“汉字拼音化”再次抬头。

再加之,网络的虚拟空间化使得网民交流和沟通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不同,间接导致了网络流行语用法极不规范,甚至表现为粗俗化、恶劣化。部分网络用语在极大地挑战着人民的习惯用法和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互联网时代控制了我们传统文化传承的脉络与方式,这将是我们遇到的前所未有的重大文化挑战。

(二)“去汉字化”的背后是“去中国化”

在信息化时代,外语教育已经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甚至衍生出“外语可以改变命运”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外语的教育学习而忽视汉字的学习,这更是对汉字造成了直接而又猛烈的冲击。

总之,在全球化和互联网信息时代,汉字所面临的“现实挑战”来势汹汹,比历史上任何一次危机都要来得快来得猛。在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挽救汉字行动迫在眉睫,树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刻不容缓!重新恢复对汉字的文化自信是当前的第一要事。乘着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航船,我们要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根植在一代代青少年的心中,继续将汉字文化发扬光,继续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繁荣,为振兴汉字,为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为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注释:

①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在钢纤维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为了能够减少钢纤维混凝土产生裂缝等问题影响整体桥面结构的性能,需要在浇筑后及时进行养护处理,在养护过程中,需要采用养生覆盖膜进行保温,并且在强度达到一定要求进行洒水养护,养护周期不少于2周,养护结束后方可拆卸养护措施。

参考文献:

[1]鲁毅.汉字:中华文明的历史丰碑[N].光明日报,2007-4-6.

[2]范曾.中国语言文字之美[J].人民论坛,2017(09).

[3]饶宗颐.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4]陆俭明.汉语特点之我见[J].厦大中文学报,2015(1).

[5]裘锡圭.文字学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6]周有光.文字演进的一般规律[J].中国语文,1957(7).

[7]王永民,金根先.汉字:文化自信的伟大基石[J].人民论坛,2017(27).

标签:;  ;  ;  ;  ;  

汉字的内在生命力和现实挑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