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的分析论文_钱康

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的分析论文_钱康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东阳 322100

摘要:最近几年,装配式建筑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形式,其施工便捷、环保性高。但是由于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时期较短,在当前的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国还存在较多问题,需要相关人员提高重视程度。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发展问题及措施

引言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筑产业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是建筑产业化之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相较于传统的建筑产业,装配式建筑所具备的自身优势,更能适应未来建筑产业的逐步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国家多项优惠政策的扶持,许多建筑企业正有模有样的搞起了装配式建筑发展,但是盲目跟风并不是科学发展的正途,因此,装配式建筑发展如何走好未来的发展之路,是现今阶段亟需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1 装配式建筑的概念

其是一种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吊装搭接而成的建筑,理念与搭积木有些相似,就是将加工厂生产出的构件运送到施工现场,采用可靠的方式将它们连接组装成一个整体。它有预制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等多种结构形式,而混凝土结构又可分为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等。截止到现阶段,中国已完成多个非常成功的项目,如泉州东湖公园北侧的图书馆、深圳坪山新区的万科金域缇香、长沙花漾年华等。

2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

2.1 市场环境问题

虽然国家政策积极支持装配式建筑模式的使用,但是建筑业涉及产业较广,设计、开发、运输、施工等多种企业都有涉及,各个企业之间受各方面制约,无法保证协同作业的有效性、及时性,为建筑进程和实施方案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所以装配式建筑模式还很不完善,能够将多种建筑程序集于一体的企业还是太少,多个企业合作总会出现协调问题,这就导致建筑效率低、建筑费用激增、难管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这是其一,其二是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对于装配式建筑还存在很多认识上的不足,虽然对于装配式建筑的优点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但仍然有很多从业者甚至建筑企业都把它与大板房建筑相提并论,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装配式建筑,另一方面,装配式建筑模式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模式,很多个人或企业对于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存在一定的质疑,不敢轻易尝试、轻易转型。在建筑行业市场的多种因素影响下,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2.2 管理协同问题

相对于传统现浇式建筑工程来说,装配式建筑工程在技术水平等方面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正因为技术水平的飞跃式进展,装配式建筑的管理组织也将面临更为苛刻的要求。所以相关单位一定要做好管理方面的工作协调,主要包括:建筑质量方面的协调、构件生产方案的协调、图纸、技术方针和技术等多方面的协调。除此之外,要想建筑工程质量过关的话,与监管方与户主方之间也要进行很好的协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企业还需要安排相应技术人员,积极有效的开展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同时为了保障施工环节得以顺利的开展,还要对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施工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并且在管理上为其提供坚实可靠的后盾支持。

2.3 造价管理问题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的建筑方式,计价规则、依据等还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说法。①构件市场价信息缺少或者不准确;②目前的工程量计算规范还不够完善;③由于预制构件中已包含了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和措施费等,管理费、利润和规费等的计取基数与费率还无法合理选取。

3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措施

3.1 完善施工管理体系

传统的工程施工项目中经常会出现管理体制缺失等情况,如果将其用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无法实现管理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为了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有效的管理,符合发展要求,装配式建筑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构建起一套适合应用的施工管理体系。在体系建设过程中,可以将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纳入其中;同时还应与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制定出容易执行且可以发挥出管理作用的管理体系,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需求优化管理体系,并将其纳入管理工作;此外,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应不断的加大监管力度,促进施工管理工作可以有序进行,达到管理的目的。

3.2 提高技术水平

不论是传统建筑模式还是装配式建筑模式,都需要生产技术的保证,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性技术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积极研发,加大研究力度,为装配式建筑模式的发展提供最根本的技术支持,对目前所欠缺的构件节点连接、组合安装位置的精确、抗震性能进行针对性研究,并及时用于实际操作中;加大力度培养专业人才,加大力度普及专业生产设备的使用,并确定明确的管理技术体系;企业积极配合落实装配式建筑规范的落实;积极运用BIM技术,它不仅可以在前期设计中使用,甚至在一个建筑工程项目中所有阶段都可以使用,BIM技术可以提供多个数据端口,为项目参与各方提供了协同工作的平台。

3.3 加强标准化设计管理

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更好应用与发展而言,设计人员要加强标准化设计,对于预制构件的生产厂家,要对其提出标准化要求,包括构件尺寸、外观、规格等,以确保实现标准化设计。在具体的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结构进行深化设计,并以国际标准为参考,结合工程实际,对钢筋布置形式、节点选取以及砼材料配比等进行标准化设计。作为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则要强化对设计环节的管理,确保其严格执行设计标准,同时要对设计方案交底以及技术交底等工作进行密切监管。

3.4 加强现场施工管理

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时,首先要强化对施工人员的培训管理,使其对装配式建筑与相关的施工技术有深度的认知,并且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施工。其次,要对预制构件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监理,从生产环节到成品构件保护,都要安排专员进行质量跟踪。此外,要加强对现场施工行为与技术质量的监理,尤其要关注常见的质量问题,确保节点连接质量、安装质量以及后浇段施工质量过关。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积极的引进EPC管理模式,实现从招投标阶段就对工程质量进行管控。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时,管理人员还要重视构建专门的审批管理渠道,并采用更加先进的管理方式来提高管理成效,而作为项目总承包单位和各个分包单位,管理负责人也要积极明确各个主体的管理职责,提高主体责任意识,以便全方位的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管理。

4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整个施工过程的核心部分,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在企业的工作中应当得到格外的关注,在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协调各方面人员发挥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巨大优势来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另外,在这个庞大的过程管理体系当中,相关管理人员应当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发挥主观能动性,尽自己最大可能提升管理水平及其业务能力。并且引进先进的学习理念,勇于创新,吸取各方先进知识提升本企业的业务能力,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梅彬,张哨军,夏萌.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推广措施[J].工程经济,2018,28(7):47-50.DOI:10.19298/j.cnki.1672-2442.201807047.

[2]马钢锋.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推广措施探讨[J].市场周刊,2018,(2):157.

[3]王春喜.郑州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应对措施[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7,(12):37-39.DOI:10.3969/j.issn.1006-9135.2017.12.023.

论文作者:钱康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  ;  ;  ;  ;  ;  ;  ;  

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的分析论文_钱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