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论文_杨德文

怎么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论文_杨德文

杨德文 甘肃省古浪县古丰中心小学 733100

专家给语文教学的定义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共同体,对课堂的要求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活动体,空间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目标,如何落实“主导”与“主体”的双边活动,这却成了课改至今困扰教师的难题。笔者将长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整理如下,以求教于方家。

一、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

渊博的知识靠大量的阅读,涉猎的广泛。“一桶水”的教师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了,教师必须拥有源远不断的“长流水”。课堂上旁征博引恰如其分,切中要害,明辨的是是非,导引的是思想,训练的是能力,传承的是文化,确立的是典范,积淀的是精华,收获的是人生乐趣,学生还敢视语文如无物?文化传承的课堂,陶冶人性的课堂,竟然被支离破碎的文字游戏所代替,要么来个片言只语的征得训练,枯躁之极;要么“真好”“真棒”地时髦一番,浮躁透顶;要么学生“自主”“小组合作”,让文本价值流失,敷衍了事……这样的课堂学生能有收获?只有教师渊博的知识才能填充这些漏洞。

二、教师要追求高超的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这是共识。可会考压力下的教师,哪敢动用心思去研究教学艺术,重点任务是严抓沉重进行机械重复的知识点,题型的训练,通过严苦的训练来提高应试能力。这就很大程度上消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当然,语文积累量大,难考高分也是学生不重视语文的原因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作为语文教师想要很好地主导课堂,就必须义无反顾地苦练内功,提高教学的艺术:一口纯正的普通话,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一页脉络清晰,重点突出的板书,一双洞明世事的慧眼,一个灵活智慧的头脑,一颗大家包容的心。忠诚教育,永远进取,志存高远,把职业当作事业来追求,渐至艺术的佳境而颇具教学魅力。

三、教师要重视巧妙的课堂导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优劣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效果。如教学《王柳先生传》时,先让学生回忆一下已经学习过的《柳花源记》,明确陶渊明为我们虚构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的世外桃源,人人幸福,老少和谐,那真是个令人想往的世界啊!今天,我们来学习先生的另一篇课文《王柳先生传》,更全面地了解这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隐士,这样也许就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起了学习的兴趣,这是温故知新法。我们常采用的方法还有创设情境法,巧设悬念法,诵诗导入法,对比引入法,故事激趣法,设问引疑法,直接揭题法等等。只要多方求索,用心用智,灵活动用,就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不断鼓荡起美丽的涟漪。

四、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核心,大量的有效阅读是积淀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基本保障。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美读能感染学生;委婉回旋,一唱三叹的韵读能激励学生;高亢嘹响,声情并茂的品读能鼓舞学生。默读时的沉思,问读时的启迪都会对学生读书兴趣产生有益的影响。神话、典故、寓言、诗歌、小说、散文都能将学生的性情陶冶。别主观乱讲,剥夺了学生读书的时间。

五、教师要唤起学生记忆的乐趣

背诵是学习语文的最有效手段,是积累知识的捷径,也是最佳途径。唐诗、宋词、汉赋、元曲,无不饱含着吸引学生的美质;老子、孔子、司马迁、李白、苏轼、李清照、朱熹、袁牧、梁启超、鲁迅、矛盾、朱自清……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群星璀璨的文化星空,无不对学生的人生以春风化雨般的滋润。文化的丰富底蕴,先贤的人格魅力,不正是学生要寻求的人生瑰宝吗?那就去背吧!要紧的是教师对学生记忆意识的唤醒,记忆乐趣的呵护。

六、教师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习惯

俗语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说明读书时作笔记的重要性。读书就要圈点批注,读书就要思考问题,写心得体会,读书就必须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有自己的独到认识,一改当前课堂中一些全由教师“点拨”的笔记内容,废弃全由教参主宰课堂的弊端,让读和写都出自学生的真心,符合学生实际。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习作,要求学生经常练笔,以写促读。因为只有不断地写作,才会知道知识的不足,才会用心去读,形成良性循环,在读写结合的不断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论文作者:杨德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6月总第16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8

标签:;  ;  ;  ;  ;  ;  ;  ;  

怎么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论文_杨德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