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众所周知,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关系到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当前环境监测过程仍存在很多不利于监测质量控制的因素,如质量体系不完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和工作站资金投入不及时等,如何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我国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简述了开展环境监测的相关理论知识,研究分析了环境监测机制的现状,重点剖析了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之间的关系,厘清了环境监测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对当前环境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质量;关系;建议
随着人类社会生态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环境问题也逐渐地暴露出来,对环境监测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就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而言,环境监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环境监测是立足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按照建设项目的不同特征、出现的各种环境状况,由此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并确立环境监测计划,在这种情况下,实现环境污染控制的目的,并最大程度上提升环境质量,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现状
1.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环境监测机构都已经通过资质认定和评审,初步建立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随着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环境监测新增仪器投入监测使用的过程,监测项目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但是监测方法、操作流程都存在不完善的情况,所以在技术的更新及项目扩大的同时需要制定出相应的质量管理办法。
国家环保部门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程序、职责和主要内容做了规定,实现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化。检测机构也制定了样品检测、样品运送交接、设备维护等多项管理制度,更好地去推动质量管理工作。但是质量管理模式与实际工作对比,发现质量管理制度的建设还不够完善,有些已经适应不了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
1.2 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薄弱,综合素质不高
环境监测不同于一般的化学分析,其对象成分复杂,随机变化大,监测人员长期以来都是面对这样的日常工作,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检测人员面对的工作范围、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在实际环境保护实施过程中,需要的是具有代表性的监测信息,即使得到数据再准确也起不到作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大多是非科班出身,对于监测管理知识了解甚少,缺乏对监测数据的综合判断、报告编制及活动评价等专业知识及经验,故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在实际工作考察中,发现一些监测站在获得计量认证后,质量管理工作与评审之前相比差别明显,工作松散、自觉管理的能动性变差、工作态度不积极认真及对于出现质量问题也是消极怠工。工作人员与高层管理人员树立的质量管理意识不复存在,忽略了质量管理或质量意识薄弱,导致整个环境监测过程中质量管理体系不能够持续改进。
1.3 环境监测站资金投入不及时
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及代表性不仅仅与监测人员存在很大的关系,更与优良的监测设备紧密相连。落后地方环境监测站条件艰苦、监测设备仪器落后、仪器配套设施不齐全。先进的监测仪器是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没有先进的监测设备,即便拥有专业技术人员也是很难得到精确的数据。在环境监测过程中,不仅仅是监测设备需要及时资金的投入,环境监测工作自身也需要经费,所以经费投入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
2、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职能
2.1环境监测的数据
通常来说,获取相应的环境监测数据途径主要是通过现阶段高科技监测技术手段来实施,即通过监测具体环境中的某物质含量来开展。从其本质上而言,环境监测工作旨在为环境执法提供服务,通过相应的监测数据信息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随着监测数据信息的积累,在某一时期内,就能够按照工作的实际要求,基于监测获取的数据信息,对该区域环境实施评价。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开展的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的内容划分成两个方面。首先是环境调查阶段,在该时期,主要了解和获取环境监测数据信息;其次是项目竣工验收时了解和获取的监测与调查数据信息。
在实际的环境监测时,数据通常会呈现以下特点。首先,基于统计学理论知识,把了解和获取的数据信息实施统计学计算,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考虑融合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其次,立足于环境监测必须为社会服务的基础上,这就要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获取的环境监测数据信息,通过整理分析,能够有效地为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服务。这主要是基于环境监测数据能够起到下述作用,也就是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充分反映出人类为之生存的大气环境、水环境等各种因素的状况。
2.2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作用旨在为保护环境,避免企业规划以及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是专家团队实施分析、预测以及评估,环评专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出降低环境影响的方案,给予相应的跟踪监测方法,通过具体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来对环境进行最大程度的保护。可以说,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实施各种分析、预测以及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抑或提出降低环境影响的方案。通常来说,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现状环境影响评价,二是环境预测与评价,三是跟踪评价。
3、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3.1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
要评价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好坏,就必须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即环境评价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环境监测数据能够直观地体现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环境质量好坏。所以,环境监测数据对于评价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项目的建设都必须提前做好对其周围环境的评价工作,其中有众多因素需要仔细斟酌,例如:水土资源是否适合该项目,空气清洁度能否满足项目要求等。有关部门需要长时间地对当地环境进行检测,认真考量该地域环境是否满足该项目的要求,例如水体的污染程度,大气的污染程度等。只有这样,才能够防止项目建成后因为环境不符合项目要求而无法及时运行。所以,环境监测是环境评价的体现手段,也是环境评价的基础工作。
3.2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中的监督功能
项目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开始运行都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的依据则来自于对当地环境的科学监测。可行性分析不仅包括项目建设地的选择是否合适,还需要考虑当地的水质、大气污染程度和其他环境水平是否能够满足该项目的要求。例如,分析类型的项目对精密度和准确度要求较高,那么对当地水体和大气的要求就会相应提高;若是水泥或者矿物类项目,对精密度和准确度要求不高,但要考虑项目运行后是否会对当地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以上情况都需要通过科学的监测数据来判断。人类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新型科学技术对环境进行实时监督,对环境问题采取早发现早解决,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办法。此外,要号召全民保护环境,就环境问题对人民进行思想教育,改善我国国民不重视环境问题的态度,笔者认为,有必要在中小学教育中安排环境教育的课程,从孩子抓起,从小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保护环境。
3.3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体系
无论是在项目建成之前还是在项目建成之后,都需要对环境进行监测。环境监测应存在于项目的整个时期,所以对项目可行性影响很大。项目要更好地运行,就必须基于长期的实时环境监测,所以,实时环境监测对于项目而言至关重要,必须加以重视。
4、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问题
(1)环境监测在项目建设前与项目建成后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环境监测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监测地域的局限性导致监测所得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区域性,而不是普遍性。这将导致监测结果,只能代表项目所在区域的某一特定时间的监测结果,而不能代表该区域的普遍性结果,与该区域实际的污染现状有一定的差距;②监测点位的设置是根据导则的要求而定,但实际工作中,设置的点位受项目区域地理位置的限制,实际监测时不得不适当调整监测占位的位置,这样的监测结果也不能完全代表导则要求的监测点位的结果,比如我站在监测某个垃圾处理场项目时,就由于交通不方便、工作环境达不到要求,不得不适当调整了监测点位;③还存在设置的点位附近有污染影响也不得适当调整点位的情况,比如以上提到的垃圾处理场项目,有个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就有一个养殖户养殖了很多羊,空气质量很差,对监测结果影响很大;另外,监测点位其他条件对监测结果也有很大影响,比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时,连续7 d,每天12 h以上监测,接通电源是否方便,监测人员的是否有落脚点等也是影响着监测点位的适当调整等等。
(2)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除了要受到地域的限制,还会受到时间以及建设单位本身的经费支持多少的限制。在实际工作中,时常遇到有的建设单位对环境保护工作不够了解和重视,特别是政府招商引资项目,时常出现“未批先建”、“边建边批”的情况,给环评单位留的时间太少,为了节约时间,只会选择某一区段的时间进行监测,而不是全天候监测环境水平。
(3)有的环评单位为了多接业务创收,在环评收费上乱压价,这就会导致不能保证足够的建设项目环影响评价过程中的环境监测费;同时也存在利用监测数据不具代表性的问题。
(4)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还存在环境监测站任务重、监测人员较少、监测人员素质不高等等原因。在实际监测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缩短监测时间、频率的情况等。
以上这些因素就无法准确地体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所涉及的环境因素水平。
5、完善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作用的相关建议
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也是环境影响评价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针对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一些不足,确保环境监测体现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真正做到全民环保,政府官员也好,项目建设单位也好,都应足够了解、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特别认识到环境监测工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依据环保法律法规的程序申报项目,做到不“未批先建”、“边批边建”,保障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评价工作;同时,提供足够的经费并给予人力支持;保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进行环境监测,实现全天候的监测环境。
(2)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管理,加强环境影响评价队伍建设,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考核制度,保障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依法有序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应严格执行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在接业务时,要对建设单位提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要求,满足环评所需资金及时间,合理布设环境监测点位,做到时间保证、经费保证、监测具有代表性。
(3)政府部门和环保部门,特别是环境监测单位,都必须高度重视环境监测工作,加大环境监测硬件投入,购买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引进专业人员,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加强监测人员队伍建设,加强业务技能学习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加强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使他们深刻理会到环境监测工作的责任和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保证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参考文献:
[1]王燕.谈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中常见的几点问题[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9):110~111.
[2]邵颖慧.刍议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8(12):183~187.
[3]李思扬.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控制问题的分析与对策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0(06):93.
论文作者:夏华纲,周波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1
标签:环境监测论文; 环境论文; 评价论文; 项目论文; 工作论文; 数据论文; 过程中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7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