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查应用探讨论文_赵立家

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查应用探讨论文_赵立家

武汉建材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34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多,工程设计也随之越变越复杂,不断提高对工程勘察的要求。而工程地质勘查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设计的关键影响因素,唯有不断完善工程地质勘查技术,才能满足工程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要求。

关键词:基础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应用

1引言

基础地质工程作为保证各类工程建设使用安全稳定的关键,其易受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进而降低涉及工程项目的安全稳定效果。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基础地质工程的施工建设质量,还降低了基础地质针对各类工程建设的科学合理性。针对这一问题,相关建设人员应将现有的科学技术成果充分利用起来,即通过作用于基础地质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来提高地质勘察数据结果应用价值。

2地质勘查的概述

在建筑工程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对工程项目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及构造进行勘察和研究,这可以确保工程项目能与周边的自然人文环境有机的融合,使得工程项目能够有序的展开。地质勘察是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第一环节,是工程项目的安全保障,为工程项目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与数据的支持。地质勘察的主要目的在于勘察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是否适合工程的施工,其中包括对建筑工程地基土层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地质构造、地下水类型等等内容。地质勘察在工程的前期对工程选址周边的地质、低层及水文环境的勘察和研究,以排除威胁工程安全施工的不利因素,保证工程建设的有序开展。地质勘查工作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项目中:①对工程选址的勘察,排除不适合的施工地段;②对施工场地的土质是否具备稳定性进行勘察与研究;③按照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图纸,对施工选址的地质进行详细的对比、测量、分析等工作;④结合遥感等现代技术的方法对施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进行辅助勘查工作。

3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查应用要点

3.1野外勘察

利用野外勘察,工作人员就可以获取全新的基础地质数据信息,从而全面掌握基础地质的数据参数。在开展基础地质的野外勘察工作中,对于现场的操作尤为重要,需要勘察人员做好对相关信息的合理搜集,准确认识基础地质的相关情况,利用野外勘测的方式获取第一手地质资料,及时更新信息。由于野外勘察会偏向于对技术的应用,所以在勘察之前需要工作人员做好技术准备,确保各项技术都能够满足地质勘查的需求。如果遇到新的勘察技术,还需要工作人员提前检查技术的准确性,避免技术对基础地质勘查效果形成不利影响。当勘察人员准备好基础工作后,就可以开展野外的勘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基础地质之上应用野外勘察,不但可以奠定良好的勘察技术基础,将勘察技术具有的优势发挥出来,同时也可以深层次了解基础地质的具体情况,为后续的岩土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信息,确保勘探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通过有效控制岩土工程技术地质勘查力度,能在顺利开展勘察工作的前提下推动勘察技术的不断发展。

3.2室内测试

室内测试是完成采样工作之后的一道工序,首先需要工作人员做好现场基础地质的采样工作,之后再将样本送到实验室进行测试,这样就可以获取基础的地质数据。但是室内测试需要根据相应的规定进行操作,确保试验测试本身的准确性,这样才可以避免对地质勘查的效果带来不利影响。一般来说,针对勘察技术的室内测试,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第一,及时试验样本,这一种样本送到实验室之后就需要及时开展测试。第二,不必及时进行试验的样本,这一类样本可以采取有效的存储方式保存采集的样本,不必及时进行样本试验。

3.3其它地质资料的获取

为了更好促使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工作的落实较为高效可靠,还需要针对其它相关地质资料进行全面搜集获取,促使其能够形成理想的参考效果,辅助野外勘察以及室内测试,保障相关土建工程项目地质信息较为全面详细,避免了后续可能出现的各个决策偏差,确保施工方案更为准确合理,为土建工程施工打好基础。地质资料的全方位获取需要考虑到的内容和因素是比较多的,尤其是要确保其能够围绕着各个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详细沟通和交流,能够从这些人员和部门中获取所需要的各个数据资料,并且进行初步分析,促使这些基本数据资料能够具备理想的应用效果,体现自身较强作用价值。

4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查应用控制

4.1研究阶段

以某地区某矿区工程项目为例,在评估基础地质、工程地质条件时,应将内容确定为:地质断裂位置与工程强震场地效应,从而分析地质不稳定问题给工程建设带来的威胁。此外,还要根据地质条件的评估结果,采取必要的防害措施。即为提高工程项目地质灾害的防控能力,应选择最佳的施工场地,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受地质灾害影响。此过程,还要通过全面性的地质资料收集,来明确工程所处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勘察人员要根据岩体的实际状态、呈现色泽以及湿度情况,进行具体指标的划分,以解决勘察资料应用不统一的问题。

4.2初勘阶段

在地质勘察的初期阶段,应先勘察基础地质工程的地质构造,即通过分析施工场地的地下水冻深与埋藏位置,来确定岩石的特性。此目标的实现,相关人员应划分基础地质工程的垂直分界线,并布置勘察点,来检测工程所处地质环境的变化情况。对于检测发现的多变地带,应加大勘察力度、增加勘察点设置密度,以使勘察点呈现出网状分布。而水文地质监测工作的开展,应结合工程建设场地的水文地质类型,来确定相应的补排条件,测量实际水位。对于采集碎石类土的勘察工作,因开展难度较大,无法保证岩芯采取率,这就导致碎石类土的软弱夹层难以被勘察出来。而碎石在基础地质工程中,其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承载力,即将给地基结构带来不同程度的变形影响。为此,地质勘察人员应采用连续贯入法来找出碎石土中是否存在软弱夹层,以判断碎石土的密实程度与均匀性。但从当前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应用现状来看,连续贯入法的应用效率较低,并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这是因为,勘察的连续贯入无法实现,尤其是在观测区域地下水位时,只有在全面而充分的考虑基础工程环境的情况下,才能准确反映工程所处的水文地质条件。即使在确定地下水位后,也要在24h后再进行钻孔施工。这样一来,水位的观测,就能与钻孔的标高进行结合,即通过换算地下水流向,来进行准确的施工控制。

4.3详勘阶段

在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工作落实前,明确其基本勘察方案和目标任务是比较核心的内容,其需要围绕着土建工程项目基本状况进行详细分析,如此也就能够较好了解其地质勘察需求,进而制定最为合理的处理方案,明确地质勘察范围和具体参数指标,促使其能够获取较为合理可靠的数据信息,实现地质勘察的最大作用价值。结合这种地质勘察方案的有效制定,其需要考虑的内容同样也比较多,应该围绕着土建工程项目的基本施工规划进行探究,促使其能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表现较为理想,避免出现勘察不到位,或者是勘察不匹配问题。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质勘查是工程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后续工程建设的完成效率和质量问题。基础地质工程的建设使用,离不开地质勘察工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否则,就将使其受到地质灾害或是其他地质问题的影响。为此,相关建设人员应从问题角度出发,即在明确地质勘察应用控制局限的情况下,找出优化控制的措施方向。

参考文献:

[1]徐安乐.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应用分析[J].四川水泥,2017,(08):259.

[2]高光辉,高敬礼.关于地质工程勘查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作用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11):163-164+167.

[3]朱玥.刍议地质资源勘查中地质工程的作用及其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8,(02):95.

[4]许振伟.对矿区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相关问题的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7,(01):252-253.

论文作者:赵立家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  ;  ;  ;  ;  ;  ;  ;  

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查应用探讨论文_赵立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