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谓语动词教学之策略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动词论文,策略论文,非谓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非谓语动词形式多样,应用广泛,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也是语法项目中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学生在学习这个语法项目时常常会感到比较棘手,很多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甚至毫无收获。那么,教师可以采取哪些教学方法、策略来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这项语法项目呢?就此话题,建阳一中的叶芗美、叶宏莉、李徐娟、卓露银四位教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击破难点,分析非谓语困惑 叶芗美(以下简称“叶”):由于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会受到母语的负迁移影响,使用思维惯性。在汉语的一个句子中可以有多个动词,无谓语和非谓语之分,动词没有形式变化。而英语的一个句子中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从第二个动词开始就要考虑用某种非谓语动词形式或是与前面的动词并列,用并列连词连接。由于英汉动词用法的这些差异,学生在学习非谓语动词时常常会遇到困难,导致其无法记住、理解非谓语动词的用法。所以,我们先来谈谈学生在学习非谓语动词时会遇到哪些难点,再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1.成分判断 叶宏莉(以下简称“宏”):我认为难点一是在于学生对非谓语动词在句中所充当的成分不明确,所以常用错。比如学生会写出“What I should suggest is start work at once.”就是因为不明确不定式放在系动词之后作表语的用法。其实,非谓语动词除了不能独立作谓语,在句中可充当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和宾语补足语。 李徐娟(以下简称“李”):是的,针对这点,我把三种非谓语动词形式在句中充当不同的成分列成简表(如右上表所示),一目了然,易懂易记。 卓露银(以下简称“卓”):对此,我指导学生背诵以下六句非谓语动词句法功能口诀:不定式本领强,六种成分都能当;动名词不示弱,主宾表定用得上;两分词,互不让,表定状补争亮相。六种成分指的是:主、宾、表、定、状、补;两分词就是指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通过这个口诀,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非谓语动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
![](/public/uploads/article/2019/12/19/3ac78222808e0b471b6ac516.jpg)
2.语态判断 叶:难点二是非谓语动词的语态判断,特别是非谓语动词作状语时的逻辑主语的确立并识别与该动词的主动、被动关系。比如学生会写出“Founding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the school keeps on inspiring children's love of at.”是因为不明确本句是非谓语动词作状语,found的逻辑主语为the school,二者之间为被动关系,因此应用过去分词Founded。 宏:是的,所以我教学生要判断非谓语动词与主语的关系是主动还是被动,形成主谓关系的,是主动;形成动宾关系的,是被动。 李:对于难点二,我是这样指导学生判断作状语的非谓语动词与句子主语的逻辑关系的:主谓关系表“将要”用动词不定式;表“正在发生”用现在分词形式;动宾关系则用过去分词。 3.时态判断 卓:难点三是非谓语动词的时态,即非谓语动词的动作是发生在主句动作之前还是之后的确定。比如“The April Fool's tradition is said to start in the sixteen century.”就错在学生不知道本句非谓语动词发生的时间明显早于谓语动词is said,需用不定式的完成式to have started。 叶:不错,所以我指导学生“看时间”,主要是非谓语动词与谓语动词相比所形成的时间关系:不分先后,用一般式(doing);“非”先“谓”后,用完成式(having done/to have done);“非”后“谓”先,用将来式(to do)。 宏:我指导学生判断非谓语动词与句子谓语动词的动作发生先后,如果先于句子谓语动词,则用完成式;如果没有明显先后关系,则用一般式。 4.结构判断 李:还有一点,也就是难点四是含有非谓语动词的独立主格结构。比如“Thousands of eyes fixing upon her,she felt nervous.”就错在学生未弄清本句中含有独立主格结构,其逻辑主语不是she,而是eyes,表被动该用Thousands of eyes fixed upon her(主动用fix one's eyes upon sth.)。 卓:我教学生判断非谓语动词作状语时,其逻辑主语原则上应与主句主语保持一致。若不一致,则须加上自己的逻辑主语,即构成独立主格结构。 叶:对,要让学生明白独立主格结构的特点,以及在句子当中充当的成分。分析含有非谓语动词独立主格结构通常是:名词、代词后接不定式的主动形式(表动作未发生)或后接现在分词(表主动、进行)或后接过去分词(表被动、完成)。 5.特殊用法 宏:我认为还有难点五是非谓语动词的主动表被动,是特殊用法,学生未记牢就容易错。比如“The book is difficult to be understood.”就错在学生不知道形容词后不定式作状语时,用主动表被动的用法。 李:不定式和分词还可作插入语,是独立成分。如“To tell the truth,you are wrong.Judging by his clothes,he is not so poor.” “To tell the truth” “Judging by his clothes”在句中作插入语,是独立成分。 卓:针对难点五,我是这样指导的:某些性质形容词后不定式作状语,用主动表被动;不定式作定语时,若表示的动作是主语发出的,用主动表被动;worth后跟doing时主动表被动,need,want,require后跟doing表被动,相当于to be done.例如“The young trees require watering/to be watered.” 叶:以上是学生在学习非谓语动词时最主要的困难。此外,学生在学了一些非谓语结构的形式和使用规则后,容易将它们混淆,产生越学越不明白的感觉。学习语法死记规则是没用的,这被批判得很多,然而许多教师又忌讳多讲,认为语法知识讲多了,就是应试教育,就是不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就背离了语言学习的本质。其实必要的规则讲解和归纳还是需要的,因为它们可以减少语言使用的盲目性,提高准确、得体运用语言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下面我们讨论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在语境中的不断实践,加深对非谓语动词的理解和使用。 二、创设情境,感知非谓语知识 宏:我认为首先要创设情境,感知非谓语知识。 李:说说如何操作,以及这样做的作用好吗? 宏:好的。我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在非谓语动词语法教学中创造性地呈现出各种情境,让学生去观察、发现、尝试、感受、总结,这样可以加深其对非谓语动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例如我以我们学校是一所“省级花园式学校”导入,展示校园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介绍:“Our school is like a beautiful garden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visitors.With the coming of spring,you may find various flowers blossoming in different places.…”再引导学生观察这段文字中含有非谓语动词的句子,比较它们的形式及意义,学生们热情很高。 叶:这就是语境原则。正如课标在“语法项目表”中指出的:“高中阶段的语法教学,应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了解和掌握语法的表意功能。” 三、对比练习,活用非谓语知识 李:其次是要使用对比练习,活用非谓语知识。 卓:如何操作呢?请举例说明一下。 李:语境活动的设计要由浅入深并始终引起学生的兴致。在非谓语动词的语法教学进入练习阶段后,我设计了相应的选择填空题,进行比较专练: (1)The building ________ now will be a restaurant. (2)The building ________ next year will be a restaurant. (3)The building ________ last year is a restaurant. A.having been built B.to be built C.being built D.built (1)句中now说明大楼正在被修,故用进行式,选C。(2)句中next year说明大楼将在明年被修,故用表将来的不定式,选B。(3)句中last year说明大楼已被修,但不能选A,因为现在分词的完成式不能作定语,故用过去分词,选D。这种比较式选择填空专练优于单句选择练习。 宏:是的,我觉得还可以设计这样的对比练习,用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________ from the top of a hill,our house looks like a car. (2)________ the dog come over,our friend ran away. (3)________ from the top of a hill,and you'll find the city more beautiful. (4)________ more clearly,they came up and got close to it.(see) (1)句“房子”被“看起来”,表被动,故用过去分词表被动。(2)句我的朋友“主动看……”,用现在分词表主动。(3)句祈使句,用动词原形。(4)句他们“为了看……”,用不定式表将来。故答案分别是seen;seeing;see;to see。这样的对比练习,更能使学生活学活用非谓语知识。 叶:很好!我们要有意识地将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非谓语练习作比较,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他们在结构形式及用法上的区别。以上对比练习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非谓语语感。在语法教学中不能单纯地只讲解和传授一些语法规则,更重要的是在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对语法结构和语言形式的敏感性,培养他们的语感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用语法知识自主发现、自主分析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依托美文,突破非谓语教学 卓:经典、时尚、幽默而富有哲理且深受学生喜爱的英语美文,是语法教学的绝佳语料。 宏:您是怎么做的呢? 卓:我挑选含有丰富的非谓语语法且难度适中的美文,让学生欣赏非谓语语法的精妙运用,体验怎样用特定的非谓语结构增强语言表达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激发语言输出动机。例如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其中一段英语译文: I don't know how many days I have been given to spend,but I do feel my hands are getting empty.Taking stock silently,I find that more than eight thousand days have already slid away from me.Like a drop of water from the point of a needle disappearing into the ocean,my days are dripping into the stream of time,soundless,traceless. 我引导学生赏析经典,并诵读其中运用了非谓语动词的句子,在语篇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语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用能力,又提升了他们的文化意识。 叶:是啊,非谓语语法教学就应该这样重视创设情境,而不是枯燥地讲解语法规则。只要我们教师灵活、精心地设计教学,让非谓语项目生动起来,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孤立和零散的非谓语知识转化为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就一定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李:叶老师,您认为还有什么可行的方法呢? 五、背诵谚语,提升非谓语教学 叶:背诵谚语,是我常用的一项有效的策略。 宏:如何操作呢?给我们多举些例子吧。 叶:当我在教非谓语动词时,就要求学生背诵含有非谓语动词的谚语和名言。例如: It is not enough to help the feeble up,but to support him after.(Shakespeare)仅仅把弱者扶起来是不够的,还要在他站起来之后支持他(莎士比亚)——不定式短语作主语。 The surest way not to fail is to determine to succeed.不致失败的最可靠的方法是决心成功——不定式作定语、表语和宾语。 谚语和名言不仅能启发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而且能帮助学生攻克语法难点,并对书面表达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写作时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用上一两句名言警句来点缀文章,不仅使文章显得有深度、有能量,而且会让文章在评分时上一个“得分档次”。 六、与写结合,内化非谓语知识 李:太好了!除此之外,我认为还可以与写结合,内化非谓语知识。因为单独的语法知识讲解不能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所以应在反复接触和应用语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思考、创造的能力,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语法规则。每个语法项目的讲授和相关活动的最终环节都应该落实到写作上来。 卓:确实如此。那么,这又该怎么做呢? 李:我让学生用非谓语结构改写句子,如“When she heard the news,she burst into crying.Hearing the news,she burst into crying.”用非谓语结构翻译句子,如“他出生农民家庭,只上过两年学。”(Born into a peasant family,he had only two years of schooling.)在学习了动词不定式后,我还让学生进行了一场辩论赛。在整个过程中我精心设计活动细则,学生集体合作,收集资料,商量对策,独立定稿。活动结束后学生还要重新将稿子整理好上交,这是为了让学生再次将不定式运用于写作,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接触、理解所学项目,在不断的感知中加深对语法结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叶:言之有理。现代英语教学强调语法知识教学应立足于语言实践,语法教学不只在于要求学生记忆一些语法的规则,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使用这些规则来进行表达,在“实践——反思——总结”中理解语法、应用语法。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简易英文读物或美文、与写结合等实践活动,内化和习得一套语法规则。正如课标指出的,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语法的教学应该以此为最终目的,即“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而能用”。
标签:谓语论文; 非谓语动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