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县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 426100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结肠瘘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结肠瘘患者32例,将其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32例患者中:治愈29例,治愈率为90.6%;死亡3例;死亡率为9.4%。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在8—17月,平均治疗时间为(10.2±3.5)月。结论:将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结肠瘘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机体恢复,提高患者顺应性,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对减轻患者经济与精神负担及节约医疗资源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结肠瘘;综合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蛋白酶自身消化而引起的病症,患者病情发展快速,在短时间内即可危及患者生命[1]。患者症状表现为:腹痛、腹胀、发热、恶心、呕吐等。患者发病早期临床常给予积极抢救治疗,但对于抢救治疗24小时后患者临床症状未有明显改善或合并肠穿孔、大出血、胆道感染、胆总管梗阻患者,均及时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由于胰腺炎属全身消耗性疾病,术后极易引发患者出现胰腺脓肿、胰周组织坏死、液体积聚、肠外瘘等严重并发症[2],其中结肠瘘的发生率在术后并发症患者中约占6%左右,而致死率却高达24%[3],因此,有效护理措施对保证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结肠瘘有效护理途径,本文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结肠瘘患者32例,采用综合性护理方法行临床护理,护理效果较明显,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结肠瘘患者32例,其中:男9例,女23例;年龄在25—72岁,平均年龄为47.6±10.3岁。患者引发因素分为:胆道疾病12例;高脂血症9例;酒精中毒3例;胃肠道疾病3例;甲状腺疾病2例;未查明原因3例。术后结肠瘘发生部位分为:升结肠瘘5例;结肠肝区瘘8例;横结肠瘘7例;结肠脾区瘘10例;降结肠瘘2例。
1.2 方法
护理方法:(1)心理护理:患者在手术后出现肠瘘症状时,由于病情发展快速,并且需要昂贵的经济费用,患者及家属极易出现恐惧、悲观、烦燥等不良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通过向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措施等,缓解患者及家属恐惧情绪,提高其治疗信心;在临床护理时注意倾听患者主诉,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细致解答;及时询问患者需求,尽量帮助患者解决其所遇到的困难,让患者及家属充分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心与支持,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使其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病情观察:患者手术结束后,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有高热或反复高热症状;是否存在有全身中毒症状;是否存在腹部阳性体征;是否存在有腹膜炎症状;引流物质的性质及数量,若有异常时,立即汇报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对症处置。(3)营养支持护理:第一,肠外营养支持:深静脉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静脉炎发生;在输注营养液时,浓度不应过大、滴速不应过快;使用加温器对液体进行加温,以增加患者舒适度。第二,肠内营养支持:在给予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时,营养液配置好以后应立即使用,不可放置时间过长,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及时调整输注速度与浓度。(4)腹腔引流管护理:患者术后常需要放置较多根引流管,护理人员应明确各管道的作用及位置,以保持其最佳的效能;对于各引流管需经常检查给予固定,在每根管道上做好标记,避免灌洗液体出现错误,而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4];定时对管道进行冲洗,避免管道弯曲、挤压或堵塞,保证引流通畅;患者活动时加强引流管固定,以预防其滑脱,并注意引流管应低于引流管口,以预防逆行感染发生;及时更换引流口敷料,使其保持清洁与干燥,对引流管口周围皮肤可使用氧化锌软膏或在管口处放置凡士林纱布等方法加强保护[5]。(5)高热护理:第一,对于高热患者,首选降温方法为物理降温,其包括:使用冰盐水行保留灌肠;使用酒精行全身擦浴;应用冰枕等,若患者降温效果不明显时,可遵医嘱给予其行药物降温治疗。第二,在给予患者实施降温措施后,应加强患者体温监测,并及时更换衣服、被褥,增加患者舒适度。(6)患者补充液体比较复杂,加强血糖与电解质监测,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并将患者血糖值控制在较正常范围内,以提高机体恢复速度。(7)功能锻炼指导:根据患者病情,与患者及家属共同详细制定患者功能训练计划,并按计划逐日进行功能训练。床上活动时,护理人员应陪伴在患者身边,使用心电监护仪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以保证患者训练安全;下床活动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体能,随时调整训练内容,以避免由于运动量过大,而引发患者出现不适症状;训练结束后,对造瘘口及时换药并连接负压吸引装置。(8)生活护理:尽量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清洁的治疗环境,并协助患者进食、排便及清洁等,使患者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以促进机体恢复。
1.3 评价指标
由本科护士对32例患者治疗效果及住院治疗时间进行统计。
2 结 果
2.1 32例患者治疗效果:治愈29例,治愈率为90.6%;死亡3例;死亡率为9.4%。
2.2 29例患者住院治疗时间: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在8—17月,平均治疗时间为(10.2±3.5)月。
3 讨 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肠瘘具有病情发展快、治疗时间长、临床死亡率高等特点[6],当患者及家属得知出现肠瘘症状时,其极易产生恐惧、焦虑、烦燥等心理状态,此时护理人员通过有效心理护理,有效地缓解了患者及家属不良情绪,使之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为临床进一步救治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应用病情观察、营养支持护理、腹腔引流护理、高热护理、生活护理等,从专科与基础护理多层面为患者提供有效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功能训练指导,提高了患者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利于机体快速康复。本组32例患者,治愈29例,治愈率达90.6%,3例死亡病例中: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2例因全身严重感染而死亡。患者治疗时间为(10.2±3.5)月。
综上所述,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肠瘘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减少或避免诸多合并症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对促进患者机体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俊英,肖静,王秀等.2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肠瘘的治疗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9):1064-1066.
[2]罗春华.重症胰腺炎术后并发结肠瘘14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411-3412.
[3]吴菊兰,张青妹,黄秀英等.3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肠瘘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4,21(10):913-914.
[4]韦兰珠.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概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27(6):260-260,269.
[5]罗江琳,张治红.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进展[J].内科,2011,06(5):499-500.
[6]邓洁.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及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1):1-2.
论文作者:唐春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0
标签:患者论文; 胰腺炎论文; 结肠论文; 术后论文; 重症论文; 症状论文; 病情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