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冲击的作用机制与传导机制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制论文,宏观经济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冲击(economic shock)是目前经济学文献当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关键词。自从Frisch(1933)提出经济冲击机制问题以后,凯恩斯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等均对经济冲击给予了高度重视,经济冲击问题已经成为经济政策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的核心问题。
一、宏观经济冲击和传导机制
物质运动的牛顿定律表明,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经济现象也与此类似,在完全市场和完备信息等假设下,如果没有外来扰动,经济系统也会按照原来的均衡状态发展下去,并且具有保持均衡状态的惯性。无论是马歇尔的局部均衡理论,还是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都表明经济系统具有处于均衡状态的稳定性。然而,由于现实经济运行总处于波动当中,因此一定存在打破经济系统均衡的扰动,这就是我们所论及的经济冲击。
设X[,t]=(X[,1t],Λ,X[,nt])是系统变量,Y[,t]=(Y[,1t],Λ,Y[,mt])是特征变量。描述特征变量的经济模型是:Y[,t]=F(X[,t]│I[,t]),I[,t]是t时刻的信息集。假设X[,t]中某个分量X[,it]受到来自因素a[,t]的影响,则称系统变量受到来自变量X[,it]的冲击。冲击发生后的系统变量记为a[,t]称为冲击源,X[,it]称为冲击目标。
X[,t]中每个变量都可以产生对特征变量的冲击, 各种冲击之间还可能产生交互影响,因此经济冲击的来源和作用方式是比较复杂的。经济冲击首先作用在系统变量上,其效果经过传导在特征变量上体现出来。经济冲击对于系统变量的影响机量,称为经济冲击的作用机制;由系统变量向特征变量的传导机理,称为经济冲击的传导机制。
经济冲击具有不同形式的传导机制。如果在传导过程中某些因素能够使得经济冲击延迟产生作用,则称经济冲击具有缓冲机制,例如各种财政补贴、附加税等对价格冲击和收入冲击等具有缓冲作用;如果在传导过程中某些因素能够促使经济冲击的作用减弱或消失,则称经济冲击具有吸收机制,例如商品库存、保值储蓄和经济合同等具有吸收作用;如果在传导过程中某些因素能够使得经济冲击的作用加强,则称经济冲击具有放大机制,例如具有加速—乘数作用的投资、消费等具有放大作用。
经济冲击的传导机制通常也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机制,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可以通过诱导并传导经济冲击实现。政策冲击传导机制决定经济政策是否灵敏和是否有效。如果经济政策冲击在传导中具有缓冲或者吸收机制,那么它的作用是非灵敏的,甚至会体现出中性或者无效性;如果经济政策冲击在传导过程中具有放大机制,那么它将是灵敏的和有效的。
目前主要宏观经济学派的理论均涉及到经济冲击,并提出了多种经济冲击类型和传导机制。下面予以简单归纳和划分。(1 )确定性冲击和随机性冲击。如果经济冲击的作用方式和发生时点已知,则称其为确定性冲击;如果经济冲击的作用方式和发生时点均是随机的,则称其是随机性冲击。突发事件和不确定性事件引起的经济冲击均属于随机冲击。在可能出现随机冲击的环境中,稳定性经济政策应该具有一定的稳健性,其政策工具变量应该具有对随机冲击的吸收或者缓冲机制;调控性经济政策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敏性,其政策工具变量应该具有对随机冲击的放大机制。(2)持久性冲击和暂时性冲击。 如果经济冲击作用能够持续一定时间,则称其是持久冲击;如果经济冲击作用仅维持较短时间,则称其为暂时冲击。持久冲击一般影响经济变量的趋势和变化率,暂时冲击影响经济变量的波动成分和绝对水平,例如暂时货币供给冲击只能影响价格的绝对水平,而持久货币冲击却能够诱导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3)整体冲击和单独冲击。 整体冲击是指同时对多个系统变量产生冲击,并且在传导中形成整体影响的经济冲击。整体经济冲击可能同经济基本运行方向相同或者相反,可以导致经济的主要特征变量出现协同运动,是形成经济周期的主要因素;单独冲击是对经济的某个部门产生单一影响的经济冲击。经济中出现单独冲击的情形不多,分析单独冲击主要是为了分离冲击效果。(4)名义冲击和实际冲击。 名义冲击是对经济中名义变量的冲击。名义变量是指以货币为单位的变量(有时包括中性的增长率和指数等变量)。名义冲击中最为典型的是发生在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上的货币冲击;实际冲击是对经济中实际变量的冲击。实际变量是以实物为单位的变量。产出冲击、消费冲击和需求冲击等都是实际经济冲击。(5)内生冲击和外生冲击。 内生冲击是指作用在内生经济变量上的冲击。内生变量是由经济系统确定的变量;外生冲击是指作用在外生经济变量上的冲击。外生变量是由经济系统以外因素确定的变量。内生冲击和外生冲击是比较“古老”的经济冲击类型。
实际和名义冲击、内生和外生冲击等都是根据冲击对象的变量性质划分的,这是经济冲击中最重要的划分方式。除了上述经济冲击类型外,还有周期冲击和奇异冲击、预期冲击和信息冲击等重要经济冲击类型(刘金全,2000年)。
二、经济冲击分解方式和表示定理
经济波动是特征变量同其正常趋势的偏离,经济周期是这种偏离的统计规律性。经济冲击是导致系统变量和特征变量变化的根源,也是导致经济波动的根本原因。一般情况下,可以利用时间序列方法对经济波动进行分解,进而表示经济冲击和作用机制。
1.经济冲击的Wold表示定理。对特征
到持久冲击和暂时冲击影响,并且经济冲击具有累积作用,这在理论上证明了经济冲击是经济波动的根源。
2.经济冲击的VAR表示。如果无法区
出单位扰动对于特征变量的各阶滞后影响,称其为经济冲击的响应函数。此时也可以将特征变量的单位变差分解为各种冲击方差的贡献,称其为方差分解。这些都是描述经济冲击传导机制和作用效果的重要方法。VAR模型结构参数可识别性涉及到冲击之间相关性的约定(Cholesky分解),需要借助一定的经济理论对冲击顺序给出合理的限定。
3.经济冲击的ECM结构。当特征变量之间具有协整关系时, 平稳性结构冲击可以表示为:ε[,t]=β′Yt;β,是协整向量。此时差分平稳序列△Y[,t]可以表示为:△Y[,t]=γ(β′Y[,t])+Γ△W[,t],其中γ是协整误差ε[,t]的调整系数。利用冲击水平值对特征变量进行修正的模型,被称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ECM模型)。ECM所表示的平稳序列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变量变化率之间的联系,而协整关系则是非平稳变量之间的联系,因此ECM 表示作用在变量水平值上的冲击对于变化率的调整影响,这种经济冲击影响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4.经济冲击与经济变量的结构分解。经济冲击分析是从经济变量的分解开始的,并通过时间序列的分解将经济冲击识别出来。最早Solow曾将经济增长率中劳动力和资本贡献以外的部分分离出来,表示生产率冲击成分。后来Okun等人相继提出了一些与经济理论无关的纯统计分解,这使得经济变量的结构分解受到了重视。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主要是主成分分解和因子分解,特别是因子分析可以分解出变量的公共因子和特殊因子,其中公共因子当中的扰动代表着整体冲击,特殊因子当中的扰动代表着单独冲击。
需要注意,还有许多经济冲击的描述和识别模型,例如ARCH(条件异方差)模型可以描述经济冲击的相异变差、分整模型可以描述经济冲击作用的记忆性、干预分析模型描述经济冲击作用的显著性等(刘金全,2000年)。这些模型和统计技术为研究经济冲击作用机制和传导机制提供了有力工具。
三、内生经济冲击和外生冲击传导机制
内生冲击和外生经济冲击分别是作用在内生和外生系统变量上的经济冲击。如果认为经济冲击是内生的,则经济波动是经济系统的内在属性,经济波动的驱动和持续力量来自经济系统内部,此时内生经济波动可以被描述成为一个弹簧振子的运动,运动的能量来自弹簧偏离均衡位置时所产生的弹力。当经济冲击使得经济偏离均衡状态时,经济系统通过投资、消费、政府支出等稳定机制,促使经济产生恢复均衡的“弹力”。通过投资和消费等系统变量建立的投入产出模型,在一般假设下存在极限圈解,据此可以支持内生经济周期的存在。Benassy 的非均衡模型和Kaldor的加速模型(Dore,1983)等,均是研究内生经济冲击的经典经济周期模型,这类模型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也包括一些内生的混沌周期模型。
政治经济周期(简称PBC)理论(Nordhaus,1989 )将政府分为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类型,现实主义政府追求竞选的最大获胜概率,理想主义政府追求实现某种施政目标。政府可以利用产出、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替代关系,选择投票极大化的经济政策。在具有政府和政党选取周期的经济当中,PBC 理论认为经济政策冲击是导致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由于经济政策制定者密切关注经济运行并进行适时预测和定期调整预期,已将政策的制定和修正结合到经济运行的基本趋势当中,因此精心制定的经济政策是由经济内生因素决定的,是确定性的行为规则而不是盲目的随机试验。注意到经济政策的内生性,PBC理论也是一种重要的内生经济冲击理论。
内生经济冲击发生和传导在经济系统内部,其具体作用变量和传导载体没有明确的观测性和控制性。与此相对,外生经济冲击则具有具体的冲击作用对象,甚至冲击的传导方式也可以进行控制,因此目前对外生经济冲击研究得比较深入。
四、名义经济冲击传导机制
经济冲击效果主要体现在特征变量上,因此经济冲击的传导机制也是特征变量的调整机制。当经济冲击出现时,哪些经济变量会对经济冲击产生反应呢?经济系统会产生名义变量调整(名义调整)还是实际变量调整(数量调整)?这不仅依赖经济模型的具体结构,也依赖构建经济模型的具体经济理论,也依赖经济冲击的具体类型和作用强度。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坚持经济冲击传导过程中的名义调整。在均衡经济周期(简称EBC)理论中,当出现名义经济冲击, 特别是货币冲击时,在市场出清、名义变量灵活和理性预期等假设下,价格、工资和利率等能够迅速调整产品、劳动力和货币市场的暂时缺口,依靠价格调整吸收名义冲击作用,经济当中并没有出现实际数量调整。因此在EBC 理论中,经济波动不是源于经济的市场结构,而是信息结构和调整结构的非对称性。名义冲击产生实际作用的一般传导机制是,当货币冲击出现以后,它以相同方向影响一般价格水平,即货币供给增加,一般价格水平升高,产生相对价格移动。由于信息非完全,这种相对价格移动给人造成一种绝对价格水平变化的错觉,价格错觉导致了劳动供给和其他实际变量的调整,最终影响到经济的累积产出和就业,形成经济波动。这种价格错觉传导机制需要两个前提,一是货币冲击是不可预期的,只有这样才会产生价格错觉;二是经济信息滞后、不完全,或者存在名义调整障碍。货币经济周期(简称MBC)理论(Lucas,1975)通过假设经济中的“孤岛市场”环境,验证了存在信息非对称时,非预期货币冲击出现非均匀传导,能够导致产出偏离自然率水平的波动。
利用EBC理论,特别是MBC理论中的名义冲击传导机制,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结论:一是长期货币中性,这是自然率假说成立的基础;二是理性预期假设在短期信息非完全下的合理性,因此理性预期可以用于分析非完全竞争和市场失效等问题。但即使这样,人们对名义冲击传导机制仍然存有一些疑惑。首先,如果经济信息是十分重要的话,则经济信息具有价值,建立信息市场显然有利可图。按照一般均衡理论,如果经济中存在着获利市场(均衡利润非零),则经济必定处于非均衡状态,因此“价格错觉”假设在逻辑上同完全市场假设冲突,其原因可能是新凯恩斯经济学强调的“非完全竞争”和经济个体的“市场效力”。其次, Barro(1989)等人认为非预期货币冲击的实际作用不足以形成现实经济的剧烈波动,因为名义冲击作用比较敏感地依赖MBC模型的各种假设,货币冲击的作用效果可能会相互中和,难以显著地影响经济的产出和就业,货币的长期中性色彩仍然很浓厚。第三,实证表明广义货币同累积产出的相关性比狭义货币更强,而狭义货币具有更强的流动性,这说明货币相对经济活动而言可能是外生的,可能存在实际产出对货币供给的反馈影响,货币与产出之间的影响关系可能是产出对于货币的单向影响。第四,名义冲击传导机制同一些经济的典型化事实不符,例如在整体经济活动处于高峰期时,MBC理论认为较高的预期利润会刺激劳动供给,加大资本需求,从而导致实际利率上升,但上升的实际利率会导致实际投资减少,这样就不能解释投资的顺周期行为。
五、实际经济冲击传导机制
仅限于名义冲击尚不能解释现实经济波动成因,于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开始重新重视李嘉图等价原理等财政政策,并从供给方面的实际冲击角度研究经济波动。为此Kydland和Prescott(1982)在Solow增长模型中引进作用在生产率上的技术冲击,提出了实际经济周期(简称为RBC)理论。RBC理论采用模型经济校验法,利用动态优化技术,提出了许多合理的实际冲击传导机制。RBC 理论是目前研究实际经济冲击的代表性模型。
实际经济冲击的传导机制主要有:(1 )随机生产率冲击能够导致产出和收入暂时增加,按照消费的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理性消费者将平滑其消费路径,促使增加的收入主要转移到储蓄投资上,因此产出上的持久波动源于投资冲击导致的资本累积。(2 )长期投资项目需要资本的继续投入,资本的产出能力形成需要一个时间累积过程。由于资本形成具有时间积累效果,因此资本累积过程将导致产出的持久波动。(3)闲暇与劳动的中介替代可以导致实际工资波动,现期消费与投资的中介替代可以导致投资波动,存货与生产之间的中介替代能够缓冲预期冲击作用,这些中介替代关系都增加了实际产出变化的持续性。(4)生产要素之间具有多重投入产出关系,某种产出又是其他产品的投入要素,这种产品和要素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使得实际冲击产生扩散和持续效果。
在上述实际冲击的传导机制当中,RBC 理论主要强调“要素的中介替代关系”、 “资本的时间累积”和“投入产出之间的交互影响”。 RBC理论坚持市场出清、完全竞争等EBC理论的典型假设,只是强调供给当中实际冲击的作用。早期RBC模型根本没有引入货币变量,这不是回避货币作用,而是专注于分析实际冲击效果。后来的扩展RBC(即ARBC模型)模型成为了综合研究实际冲击和名义冲击传导机制的代表性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EBC、MBC、RBC和PBC等研究经济冲击的代表性模型,均是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下给出了比较明确的冲击传导机制。除此以外,新凯恩斯经济学提出的“需求冲击传导机制”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在出现需求冲击时,由于名义调整的“菜单成本”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名义粘性,并且微小名义调整具有显著的累积效应,因此新凯恩斯经济学坚持需求冲击的数量调整方式。此时无论是名义冲击还是实际冲击,都将具有实际效果。在信息非完全性和市场效力(合作失败、市场失效和外部性)等假设下,虽然新凯恩斯经济学的需求冲击传导机制比较清晰,但大多集中在微观层次上,缺乏直接转化为宏观层次的累积方式,这也是它难以在宏观总量上进行检验的原因。
经济冲击理论仍然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加入WTO以后, 在开放经济环境当中受到经济冲击,特别是金融投机冲击和市场价格冲击的可能性大增,因此加强经济冲击及其传导机制分析有助于监测宏观经济运行和制定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助于确保国家经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