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论文_李丽华

试论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论文_李丽华

平远县水利水电技术中心 广东省梅州市 514600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土流失问题一直是我国比较严重的问题,给我国的经济也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水土保持生态一词代表了中国治理水土流失又有了新的认识。这是同国际水土保持理论相适应的,适合我国特色水土保持国情的。同时作为一种复杂的水土保持建设,其具有很大的普遍意义和独创性。本文就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做出探究,希望能够给水土保持建设有所参考价值。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水资源日益匮乏,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所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刻不容缓。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也是恢复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所以应该建立系统的水土保持体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国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还需要广大的人民积极的参与进来,共同维护生存的环境,从而确保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

1概述

水一直作为我国的生命之源,对于支撑地球社会系统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土是万物生长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必备条件。水土流失会造成土肥流失,大片土地因为荒芜而无法耕种,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一系列由于水土流失造就的生态环境问题,使我们不得不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作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生态修复刻不容缓。近几年来,几经验证证明生态修复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对于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具有重要认识。

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存在问题

第一,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问题,虽然国家相关立法部门已经相继出台了多部相关的法律,但是立法内容主要集中在水土保持相关方面,而对于后期的生态修复工作则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问题往往是“治标不治本”,很难起到系统修复和整体维稳的效果。除此之外,与水土流失相比,生态建设这一概念相对新颖,一些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于生态建设的具体工作内容也比较陌生,专业化的生态建设工作开展缓慢,使得生态修复工作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事实上,在一些基层环境保护部门,将生态建设与水土保持、治理污染等同起来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因此,如何增强区分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间的共性与区别,不仅是当前立法部门所要加强的工作,也是相关工作人员要严肃对待的问题。第二,从现阶段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研究状况看,在一些领域已经初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经过区域化的试点研究,在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方面效果良好。但是这些研究还仅仅停留在实验阶段,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推广试用。究其原因,其一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之间的生态环境以及水土流失程度有较大差距,加上地质地形、水文特征各固有因素的影响,一些实验成果的适用性有限,如果盲目推广,很有可能导致二次生态破坏;其二是推广力度不够,上文中提到,生态建设目前尚属于新型概念,一些地区对于生态建设的内容了解不够,对于其工作重要程度也缺乏必要了解,由于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迟迟得不到进展。第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虽然国内关于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的实验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从哲学原理上来说,事物的发展总是保持螺旋上升、曲折前进的状态,由此可知,实验研究成果的普及、推广和应用,也必然是一波三折、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以现有实验结果为标准,总结研究出一套成熟的、可推广的大众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成为了制约生态保护成效的关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主要途径

3.1水土保持布局

在干支流源头保护区的石质山区、土石山区,以自然植被恢复为主,辅之以植树造林、封山禁牧等人工措施,以形成高郁闭度的水源涵养区;25°以下的坡耕地,修建梯田,保证粮食生产;25°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种植经济林及乔木林或人工种草;侵蚀沟道内建设淤地坝和谷坊,沟道出口宽阔滩涂实行坝滩联合治理,以增加高标准基本农田。根据水土保持现状,规划15年间总治理面积9660km2,其中新增林地面积5660km2,新增水土保持治理面积4000km2。重点实施范围为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支流,共涉及19个县(市)。规划“十三五”期间,新增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4647km2,新增治理度18.74%,使累计治理度达到70%左右。其中,新修梯田34550hm2;营造乔木林229180hm2,灌木林88380hm2,经济林45960hm2,种草1960hm2,封禁治理647km2;新打淤地坝401座,谷坊3698座,蓄水池1040座,沟头防护376km,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103条。

3.1加强宣传,提高认知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主打的是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为辅,来帮助实现对于水土流失的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当下这种观点并没有得到普及,人们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认知不深。所以,应当大力开展宣传力度,引导和教育群众认知人工治理和自然修复的关系,及时改正牺牲自然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思想,宣传水土流失严重的实例,就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给予正确地引导,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发,帮助群众认识搞好生态修复的有利之处,提高群众的环保素质。

3.2加大投入,创新投入机制

首先,要通过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施工期水土保持监理和监测、竣工水土保持验收及水土保持后评估等环节的管控,不断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理念、技术、工程融入到经济建设中,使得经济建设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其次,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和拓宽投入渠道来加大投入。政府和社会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并探索开展水土保持生态补偿。

3.3强化监督管护机制

需要对重建轻管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加强日常管护,全县不断加强水土保持执法监督职能:①建立县、乡、村三级监督执法和管护网络,管护人员达135人,制定管护制度和乡规民约;②严肃查处破坏水土保持的案件;③结合矿业秩序整顿,积极参加联合联动执法活动;④依法审批,监管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落实“三同时”制度,督促生产建设项目法人和企业编报、补报水土保持方案;⑤深入开展《水土保持法》宣传。每年坚持在世界水日和《水土保持法》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科技之冬活动期间,利用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结语

在生产进步、生活富庶、生态系统健全的环境下,构建大美中国的的整体目标的引导下,我国以后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作业应在产业渠道开拓、科技诱导、修复整治系统与资金投资渠道等环境下实施,让生态建设形成一个产业链,如此方能够确保调整水土流失与提升农户生活质量双管齐下。

参考文献

[1]黄松柏,周晓尧.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5(11):46-47

[2]铁大梁.论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25):59+61.

[3]喻治水.生态修复在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J].地下水,2016(4):160~161.

论文作者:李丽华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  ;  ;  ;  ;  ;  ;  ;  

试论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论文_李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