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希贤小学 广东 广州 510900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而计算能力也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但是,一直以来,计算教学给人感觉都是枯燥无味的,只是机械重复的练习。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中写道:“要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这种通过少教以达到多学的教学意识,至今仍是每个教师努力追求的理想境界。为此,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有效教学依然是我们的追求。下面我想谈谈如何关注学生心理,促进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关注学生爱玩的心理,以玩促学。
俗话说,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我们可以抓住小学生的这种天性,突破传统教学中“师授生受”的被动模式。浙江省特级教师纪育华也说过这样一段话:“教材内容是教学的原始材料,它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做一番裁剪。该取则取,择其精华实施教学。”如《求平均数》一课,教材本来是安排4个学生收集空的矿泉水瓶数量,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在上这节课前,我感觉例题不能很好地突出平均数产生的需要,所以我把教材内容进行重组:从学生感兴趣的口算比赛入手,比较4个男生和3个女生哪个小组的口算能力好些。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比总数不能公平地反映一个小组的整体情况,怎么办呢?这样一个小小的矛盾,让学生很好地体会了平均数产生的需要,同时也抓住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为了知道比赛结果,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出求平均数的方法。经过这样处理教材,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关注学生爱发现的心理,以疑促探。
儿童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活动方式。正如波利亚所说的:“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大胆放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如在教学求未知数x时,在出示了例题100+x=250后,我先向学生说明解方程的目的就是要求出未知数x等于多少。然后,我故意作出为难的样子,说:如果没有这个100就好了,那么方程的左边就只剩下x了。学生思考了一下纷纷举手说:老师,方程左边减100不就行了。我按他们的想法在黑板上板演:100+x-100=250。我接着又皱着眉头说:根据方程的性质,左右两边一定要相等。这样做天平就不平衡了,怎么办好呢?有学生也发现了,马上说:老师我知道了,方程右边也减10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很多学生纷纷表示同意。我于是继续板演:100+x-100=250-100,最后求出x=150。前后不到十分钟,学生就完全掌握了解方程的方法。剩下的时间,我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互相说、互相练。
三、关注学生爱说的心理,以说促思。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人思维的外部表现。语言清晰,逻辑性强,表明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透彻、算理明确。这是用好数学的前提和基础。小学生喜欢说话,是众所周知的。我们可以利用他们这种心理,让他们在数学课上用口语形式反映和表达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气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学习公式,要求他们说出其推导过程;学习法则,要求能举例说出其归纳过程;做计算题,要求说出解题过程;解决问题,要求能说出解题思路。如果学生把算理说熟了,那么计算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如在教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学生最难掌握的是运算顺序。我要求学生在做四则混合运算时先不要急着计算,而是观察题目的特点,看清楚运算符号再动笔。我给学生编了一首顺口溜: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到右依次算;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每算一步都检查,又对又快真开心。让学生互相说,自言自语说,四人小组轮流说……大声地、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等学生说熟练了,我才开始出练习让他们做。我要求学生动笔之前一定要先看清符号,用口说一遍运算顺序才做。学生做题的正确率也有所提高。
四、关注学生爱做有趣的事的心理,以趣促练。
小学生学习数学从来只对有趣的事物和问题感兴趣,而且由于他们年龄小,自控力和注意力差,所以,传统的计算课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使课堂气氛沉闷。只有精心设计练习,才能提高计算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知识。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时,如果直接给出图形让学生计算,学生兴趣可能不浓。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老师套间的平面图,并让学生帮老师解决买房和装修所遇到的问题。帮老师计算总面积、总价,选择装饰条和选择地砖等,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事情,而且贴近学生生活,所以我刚说出要求,学生的积极性就马上高涨起来,主动参与到练习中,在玩乐中巩固了面积的计算。我发现直到下课,学生还在津津有味地讨论。
五、关注学生爱表现的心理,以错促辨。
课堂上,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令教师始料不及的错误,而这些错误却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谁就将错过最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因此,教师要独具慧眼,审时度势,及时放弃课前预设,捕捉稍纵即逝的错误并巧妙服务于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创造生成。
培养学生较强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但一直以来,计算课的枯燥乏味却使学生望而生畏,对于计算是退避三尺。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论文作者:巢锋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6月总第2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6
标签:学生论文; 心理论文; 方程论文; 平均数论文; 教师论文; 很好论文; 老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6月总第24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