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挚的情感呵护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王介寅

用真挚的情感呵护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王介寅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五中学 277100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教师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自由的氛围,注重对学生创新情感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潜能。

关键词:情感 呵护 学生 创新能力

通过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我们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自由氛围,使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情感的培养,鼓励学生发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爱心、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会想学、乐学,最后才能学会、学好。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才能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创设情境,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在“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芭蕾舞画面,并提出问题:翩翩起舞的芭蕾舞演员为什么跳舞时要踮起脚尖呢?利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以及图像语言为学生创设模拟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提出数学信息,打开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会逐渐认识到数学与自己的密切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强烈愿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们要创设好的情境,既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更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章节目标或本课特点提出精简、适当的问题。过多的问题学生忙不过来,也失去了自主创新的空间,没有指明要点就容易失控,必须解决的教学目标要重点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自主学习是创新的前提、基础。初中数学课改新教材增设了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研究性的课题,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实践的发展空间。洋思中学的成功教学经验就是“先学后教”,让学生先自主阅读所学内容是为“先学”,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识的主要途径,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当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就是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阅读,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我国著名数学家丁石孙曾说过: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创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知识的引领者、良好氛围的营造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探索创新、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捕捉学生探究中的各种信息,并进行针对性、适度性的点拨和指导,鼓励和培养学生正当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以保护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与积极性。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课堂中要重视学生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思维。通过学生的提问,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所提的问题当中筛选和整理出实际学情需要讲解的问题,这样的课堂就能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个细节,适当地给予鼓励、提示、帮助,完善答案,并鼓励学生一道题目用多种方法、途径解决;恰当的时候也可以提出更具开拓性的问题,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深化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严密的学科,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准确的语言代表着思维逻辑的严密性,尤其数学语言具有逻辑性、严密性、科学性。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外化表现形式,课堂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入手,让学生将内在思维过程外化为语言。教师要勇于将教学的舞台让给学生,要创造一切机会,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展示、点评和评价教学,给予学生更多自我展现的空间。教师要在学生展示、点评的过程中学会等待,让学生在讨论、交流当中获得真知。要让学生从被动“听课”变成学生主动“说课”,才能让“讲堂”变成“学堂”。教师要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观点质疑,哪怕学生的观点错误,在教师正确引导的同时,也要肯定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更不要打击学生。教师在课堂中留给学生自我展现的机会,才能让学生享受到智力劳动的快乐,自主自觉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周秀华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年14期。

[2]李亚君 浅谈初中数学的创新教学[J].学周刊,2014年14期。

论文作者:王介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8月总第2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9

标签:;  ;  ;  ;  ;  ;  ;  ;  

用真挚的情感呵护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王介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