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慢性胃炎指由于各种病因导致胃黏膜出现特异性炎症,其发病率在胃病类型中排居首位,我国门诊胃镜检查显示慢性胃炎共占85%左右。因此,需加强慢性胃炎的预防。本文从饮食保健角度出发,探讨社区慢性胃炎病人的饮食保健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慢性胃炎; 饮食保健; 膳食搭配
发病原因: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多与急性胃炎久治不愈、不良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免疫等因素有关。如: 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 饥饱过度或长期服用刺激性食物或药物、胆汁返流、胃酸缺乏、营养不良等。本病也与精神神经有关,在情绪紧张、忧虑、愤怒、抑郁等中枢神经不稳定状态下, 易使胃粘膜发生营养障碍而导致胃炎。急性胃炎长期久治不愈就发展为慢性胃炎。中医学认为,胃之功能全赖脾之运化,脾与胃,一属脏,一属腑,同居中焦,互为表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脾主运化,主升清,脾与胃,一升一降,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脾胃脏腑阴阳互为联系,升降相因,燥湿相济,才能维持水谷饮食的消化吸收。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03 年重庆会议制订的《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①症状无特异性,约半数有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无明显节律性,一般进食后较重。其次食欲不振、嗳气、泛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也较常见。②内镜诊断依据:浅表性胃炎:红斑﹙点、片状、条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血斑;萎缩性胃炎:黏膜呈颗粒状,黏膜血管显露,色泽灰暗,皱襞细小。如同时存在平坦糜烂、隆起糜烂或胆汁反流,则诊断为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或伴胆汁反流。
临床症状:起病缓慢、长期反复发作, 按病理特点可分为: 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和肥厚性胃炎。各型慢性胃炎无特殊典型症状, 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嗳气、恶心呕吐等等。
慢性胃炎主要有饮食治疗,注重饮食治疗,缓解患者病情
1合理科学的膳食调配
1.1注意营养均衡。在膳食结构方面,应注意无机盐、维生素、脂肪、蛋白质与糖均衡搭配。在饮食中,确保各种营养素的均衡,维持机体健康,避免营养不良与贫血。确保食物酸碱平衡。选择高维生素、高蛋白质含量食物,若长期缺乏维生素,会导致消化道黏膜变性。
1.2选择清淡软烂、低纤维质、高营养食物,以便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胃黏膜恢复。软烂食物例如鱼肉、发面食物、南瓜、藕粉、粥、米汤等。食用成熟水果,食用时去皮籽,例如梨子、苹果、香蕉,要以细嚼慢咽方式。选择性地摄取膳食纤维,例如菌类、瓜果、蔬菜等。
1.3调配营养不良、贫血膳食。在饮食中,增加血红素铁、高蛋白质食物,例如动物肝、动物腰、动物血、鱼蛋类、鸡肉、芝麻酱等,保持维生素B、维生素C 的补充,适量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例如红枣、茄子、绿叶蔬菜、番茄等,以便于铁吸收。
2防止饮食不当刺激作用
2.1食物应无刺激性。防止长期摄入刺激性、粗糙等食物,限烟戒酒。吸烟导致胃黏膜血管出现收缩,阻碍胃黏膜的循环,导致营养缺乏,松弛幽门括约肌,引起胆汁反流,使胃黏膜屏障削弱,导致胃酸分泌。食用酒精,对胃黏膜造成直接损伤,导致黏膜糜烂、水肿与充血。因此,在食物搭配中,需注意食物应无刺激性。
2.2防止长期进食过甜、过热、过冷、过酸等食物。由于过冷食物,极易导致胃痉挛,不利于消退炎症。过热食品,会刺激黏膜、烫伤食物,极大损伤胃肠道、食道。因此,针对胃酸缺乏者,防止冲淡胃液。在饮食中,需加入柠檬汁、醋、酸性等调味品,尽量少吃易胀气、难消化的食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饭前、后尽可能少喝水。
2.3尽量不用、少用损害胃黏膜药物。尽可能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碘质、铁质、钾质补充物、皮质激素类等药物,例如洋地黄、利血平等。若一定要服用,必须饭后服用,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药、抗酸剂,避免损害胃黏膜。
3饮食保健需注意的事项
3.1饮食规律。胃活动呈现规律性,若进食不规律,会破坏胃分泌节律,削弱胃黏膜屏障,紊乱胃肠蠕动,抑制消化功能。所以,定时、规律性定量进食,有利于维持正常的消化活动,调节就餐时间,禁止饥饱不均、不吃早餐、过饥过饱等。
3.2关注饮食量。在食物消化过程中,会反复刺激黏膜,增大食物量,增加胃的负担、工作量。维持节制饮食,应坚持少吃多餐,正餐的食量宜少,确保定时加餐,确保营养供给,降低胃部负担。饮食不宜过饱,防止胃过分扩张,增加胃酸分泌,加重病情。因此,平时需把握进餐量。不能过饥时吃东西、过渴时再饮水,不然会导致胃活动不协调,加重胃痛,食量过少,会导致机体营养供给不足。通常提倡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三餐给予营养均衡膳食。
3.3掌握进食速度。对于胃炎患者,尤其禁忌进食过快、过多、暴饮暴食,不然会导致胃黏膜损伤。应食用易消化食品,吃饭时,需细嚼慢咽,充分混合胃液、唾液,降低由于食物造成刺激与损伤,保护胃黏膜,促进消化吸收。
3.4注意饮食温度。对于胃炎患者,饮食冷热刺激会造成疼痛发作,食物的冷热适度,会良性刺激胃,确保胃炎痊愈。同时,需注意饮食卫生,胃炎患者的胃抵抗力较差,摄入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细菌毒素,极易导致急性胃肠炎,直接破坏胃黏膜,使胃病加重。在胃肠中最常见的就是幽门螺旋杆菌,许多不洁食物、器具与餐具会传染。所以,胃炎患者需注意饮食卫生,确保烧熟煮透后进食。生吃瓜果时,需洗净后再吃,禁止进食变质食品。避免食物污染,同时要注意就餐器具的卫生。
3.5调整患者心理、精神。患者进餐时,应保持放松,防止有压力。在进食时,尤其避免出现忧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确保心情舒畅,促进胃保护。维持乐观情绪、注意休息、生活有节,有利于改善胃炎症状。同时,需加强体育锻炼,多进行胃肠、体质运动。
对症治病:胃痛者及时给服解痉剂如巅茄片、阿托品等( 禁忌症除外) , 消化不良的服助消化药, 如酵母片、多酶片等, 贫血的及时给补铁剂或注射VB12 , 胃酸多的给服制酸剂, 胃酸低而致胃内细菌繁殖者可短期服用抗菌素如黄连素、氟哌酸等, 同时给予调节中枢神经的药物如谷维素、安定等, 药物的剂量严格遵医嘱、监督病人及时停服消炎药。
实施心理护理:由于患病的影响, 饮食量减少、身体消瘦、心情苦闷、情绪低落、悲观失望, 这种精神状态又促使病情加重, 形成了恶性循环, 因此,必须找出病因, 加以根治, 振作精神, 消除思想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避免情志刺激, 消除病人抑虑, 恼怒, 保持心情舒畅; 注意身心休息, 避免劳累过度。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膳食营养治疗是胃炎的重要治疗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可给予患者充分的营养支持,帮助其保持良好的免疫力,健康的生活习惯可帮助患者增强体质,并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自己。心理疏导可帮助患者解决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正确对待疾病,积极主动参加社交活动。
参考文献
[1]刘海英,丁维瑜,王莉.慢性胃炎发病相关心理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7年03期
[2]邬国英,夏云,郑琴芬.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49期
[3]陈丽琴.整体护理对住院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24期
论文作者:谢凯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食物论文; 饮食论文; 胃炎论文; 慢性胃炎论文; 患者论文; 胃黏膜论文; 膳食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