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凤庆县营盘镇水利水土保持站 云南临沧 675908
摘要:伴随我国国力不断增强,经济水平持续提升,相应的建筑需求也越来越广,对建筑施工技术水平也有了更高的标准要求,而作为水工建筑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即软基处理技术,对建筑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而水工建筑需要很特殊的施工环境,为使地基强度及稳定性达到质量标准,应当进一步提高软基处理水平,积极改进和创新施工技术和水平。
关键词:水工建筑;施工技术;软土地基
1.前言
在水工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其中的软土地基与常规地基相比,其韧性与空隙率更大,含水量也更高,所以其透水性相对较差,若是在软土地基上建设水工建筑,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软土地基进行必要的处理,防止施工后,出现建筑不稳定与沉降情况。在水利工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应该依据软基的特点,按照实际情况来选择合理措施,对软基进行相应处理,以确保地基结构的稳定性与强度,能够满足专业要求。
2.水利工程软基施工技术
2.1 水工建筑过程中软基施工方法
第一、换土施工法,通过分析水工建筑的施工特点,可以了解到,水工建筑大多建设于海岸线、大陆架等处,所以几乎都是软土地基,那么按照常规地基所对应的施工技术,来进行水工建筑的施工,显然不符合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如果软基的厚度大约 500m 左右,可以采取换土施工法,就是将软土层里面的淤泥全部挖出,用沙壤土换填,来提高地基结构的稳定性与承载力。该方法适用于周围换填土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具有成本低、工期短的特点。可以通过设置齿槽、梯坎与刨毛等方式,使两者的土壤能够有效的互相融合。为了减小软基内部的含水量,可通过推土机,把软基里面的淤泥,全部清理出去,至持力层为止,并保持地基横断面呈现中低外高的状态。并夯实地基,最后填入换填土,并压实充分。
第二、结构优化施工法,该方法通常用于对松软地基的处理,通过调整上下土层的结构,使其统一的处理方式,可以有效的对工程软基进行处理,为水工建筑营造良好的一个施工环境,在实际的施工应用中,效果十分的明显。对于小型的水利工程建筑物,往往通过扩大基础底板进行处理,利用稍薄些的钢混底板来处理;而对于大型的水利工程建筑物,则通常用空箱底板法进行处理。若是选择了结构优化施工法,对于软基进行处理,通常在正式进行施工时,以不提高成本为前提,适当增加底板的高度,并减轻底板自身的重量、同时加深底板埋深的方式,来处理软基。其中,处理底板时,可以通过板梁式的结构进行处理,保持底板四周在某一高度,于底板的中间位置,布置横纵隔梁,以增加底板梁的承载能力。采取该方法进行处理有效的提升了地基结构的抗滑能力与承载能力。
第三、桩基施工法,若是水工建筑物的建设施工环境地基,具有厚达3m 以上的淤土层,那么为确保软基的处理质量,则必须选用桩基施工法进行处理,也就是通过向软基内打桩的方式,来加固水工建筑的地基。在利用桩基施工法进行施工之前,应该依据对所在地质进行仔细勘查,确定其施工地基内土壤结构的具体特点,按照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方案,选择施工设备与材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若淤土层厚3m—5m ,可利用水泥石灰桩进行施工,因为石灰与水泥具有吸水特点,以及膨胀、加热等特点,不但可以提高水工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还能够提高土壤的密实程度,确保水工建筑物的基础结构,可以获得更好的承载能力[4]。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桩径在 300mm—500mm范围内,桩距保持在 1m—1.5m 范围内,桩径若加大,桩距则相应减小。同时,水工建筑物结构中,桩体的长度必须可达持力层,布置时按梅花方式,可有效确保地基施工效果的稳定。(2)若淤土层厚 5m—7m ,需要把预制的桩体,打入硬土层里,以硬土层为承载台,来有效提升建筑基础结构的承载能力。(3)如果淤土层厚范围在 7m—10m之间,必须把灌注桩打进硬土层里。(4)如果淤土层的厚度范围超过了 10m数值,应当利用悬浮桩施工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和施工,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土层的密实度,随后再增加土层间的摩擦力,最终提升基础结构的承载能力。
2.2水工建筑软基施工要点
在水工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软基自身的结构特点,所以在对水利工程建筑物进行软基处理时,应该按照先重后轻的基本原则,参照其中相关内容,遵循先施工荷载比较大的部位,后对荷载较小的部位进行处理,以降低结构间的沉降差异。先深后浅的原则,也要同时兼顾,对于相邻的基础,分别进行施工时,应该先对深度比较大的基础进行浇筑作业,后对开挖比较浅的基础部位进行浇筑作业。在实际施工作业当中,必须重点对作业速度进行控制,防止因速度过快,导致软土的固结程度不达标,进而破坏地基结构的稳定性与强度。另外,排水作业必须安排好,在水工建筑物的基础附近,挖设 0.8m—1.5m 深度的沟渠进行排水,并于排水渠网之内,多设置几个集水坑,确保基坑里面的积水能够全部排出,以减少土壤内的含水量。同时,基坑土方开挖时,与基坑之间的距离需要进行控制,不得过近,防止导致基坑壁的不稳固。当基坑开挖5m以上深度后,需要增设一个宽 5m 的平台,以减小施工难度,提升边坡的稳定性。由于软基结构具有的承载力较低,所以对外界影响因素的反应十分灵敏,开展作业时,尽量不要扰动土层结构。
3.水工建筑的防渗要点
3.1进一步强化水工建筑基础的承载能力
水工建筑物必须要面对承载力低的地基环境,所以在水工建筑物施工中,必须重视对软基的科学处理。但是不论选择哪种方法进行处理,要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均不可加大坝体结构自身的重量,同时要保证其抗渗与防滑性能符合标准。所以,必须选用高新防水建材,在临水面利用土工膜截渗法进行处理,以满足施工要求。通常来说,在临水面,其坡度要比常规坡面小约1/3,通过合理利用水重,满足坝体对防滑性能的要求。另外还能够增加坝体面积,进一步扩大基础宽度,以达到坝体结构对于抗渗性能的要求[5]。
3.2.加强水工建筑基础的防渗性能
注重侧面与防渗墙的防渗处理,整体提升坝体的基础防渗能力。施工中,防渗墙应该设置于建筑物的上游与下游的端点处,而且其渗径长度应该适当增大。为了满足侧面要求的防渗性能,可于侧面上设置截水环 3—4 道,并控制单侧的总宽度,使其超过防渗墙的总深度。也可以利用1、2层柏油防水毡对伸缩缝问题,进行包裹处理,有效提升地基的稳定性能。
4.结束语:
伴随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水在水工建筑也随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随着水工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加,其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应当在水工建筑施工过程中,有效控制水工建筑施工质量,切实有效的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使水利建筑施工质量更上一个台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如果软基,应当采用专业技术手段进行科学处理。以保证地基结构的承载能力及稳定性能达标,减少完工之后地基沉降等现象,从而可以有效提升水工建筑整体工程质量和进度,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水利工程事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善霖. 水工建筑物施工软基处理对策探讨[J]. 中华民居( 下旬刊),2013,09:341-342.
[2]王秋昕.水工建筑物施工软基处理对策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3:218.
论文作者:杨恒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2
标签:水工论文; 地基论文; 土层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物论文; 结构论文; 底板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2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