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空间规划与都市旅游发展的关系论文_倪珂,鲁婕

(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 重庆 400000)

【摘 要】奉节滨水公园位于西部新城,纵贯东西3.2千米,总面积为37.65公顷,滨临长江与朱衣河,另有干溪沟贯穿中部,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地域历史悠久,历为文人骚客齐聚之地,享有“诗城”美誉,兼有“脐橙之乡”之称。基于人诗意栖居的理想和历史人脉的传承,设计以“山水共融、文化共融、生活共融”为理念,建构健康、低碳的山水城市公园。

【关键词】滨水;公园;休闲;旅游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4-0029-02

1.规划构思

1.1 融合山水形胜的公园形态

结合基地山水的空间格局,结合城市滨江道路的视线分析,通过微地形和植物组群设计,巧妙设置景观视线通廊,使公园在城市边界上,融入到天然的大山大水格局之中。

1.2 适地、适生的生态设计理念

基于本土设计、适地适树的理念,实地调研、分析抽取多个比较稳定的自然植物群落,在此基础上与现代景观创新设计结合,使本土植物群落的结构注入新鲜血液再现生态群落延展效能,发挥植物数量、结构和效应的综合效能,形成不同廊道与斑块。设计中以乡土特产脐橙树为特色,结合底层、中层植栽营造乡土簇团式绿化空间,展现脐橙之乡的魅力特色。

1.3 建立慢行系统与空间控制尺度

1.3.1 建立低碳康体的慢行系统

从新区整体功能着手,融化公园边界,使城市道路步行道和公园步道相结合,增加滨河步行道的趣味性。系统梳理步行、自行车慢行游览路线,结合场地特征、周边用地及整体的功能需求营造不同的空间场所,创建健康、低碳、人性的环境景观典范。

1.3.2 路径层级的系统梳理

根据人的活动强度把公园路径划分为不同级别,从公共到私密空间的过渡,划分为3.5米到0.9米的五个层级;同时,融合场地高差和空间需求强化动静空间的分区。创新规划一条长3200米、宽3.5米的自行车健康体验之路贯穿全园,根据其功能需求与人行步道有机分离,又在景观节点处交汇,体现滨河带状公园的特色和对人性的关爱。

1.3.3 宜人的尺度控

设计以人体工程学为依据,合理布局规模、功能不同的景观休憩点,让人游走过程感受山水变化;景观设计以二十五米为基本单位,综合功能需要扩展形成一系列空间变化有序的场地,加之绿化景观打造怡人的空间氛围。

1.4 基于文化、主题的人文展示手法

深入挖掘奉节诗城文化的底蕴,根据空间场地的需要,借助于主题性空间的设置或借助于名人雕塑、文化景石与诗词相结合彰显文化;抑或通过景观设计再现当年的生活、活动场景。如在公园竹枝广场的设计营造百亩竹林,在其中设以亭、廊、平台结合民俗对歌活动,营造现代版的竹枝盛会,再现非物质文化的遗韵。

2.空间布局

滨水公园根据周边环境的特点形成一线、三区、多点的空间结构,一线以3200米长的自行车与人行交织的动态健康体验道路,结合沿线的景观营造,建构公园的主骨架;三区为以群体性大型活动主题为特征的诗城文化休闲区、滨河亲切尺度的干溪沟生态景观体验区、滨江宏大尺度的朱衣河绿色休闲区;同时,沿各区滨河、滨江空间设置一系列景观节点,形成连贯有序的空间序列结构,结合城市簇群组团,绘制现代立体版的“清明上河图”。

3.创新与特色

3.1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建构公园体系

基地处于城市核心区,站在宏观的角度,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紧密联系各片区规划,深入分析不同城市路径与游人流向,合理开闭公园出入口。同时分别根据城市中行政管理、商业购物、商务办公等业态,建构公园相应的匹配的功能体系。

3.2 从自然生态的角度建构公园植物群落

3.2.1 长效景观营造与乡土植物搭配

注重植物季相变化及高低错落的自然组合式搭配。按照常绿树与落叶树6.5:3.5的标准配置,利用色叶植物的混搭种植,营造出公园四季有景,四季分明的炫美景色。

3.2.2 自然组团式栽植形式

阳光草坡与自然从林疏密有致,注重群落边界的围合与开闭。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兼顾观赏性与适应性,创造适于多种生物生存的生境。

3.3 消落带的生态艺术化设计

沿江消落带分层生态处理是本案景观设计的要点,根据枯水季节与汛期的落差和现状工程措施,将原有高堡坎堤岸,采取分台放坡处理,结合湿生、水生不同的植栽营造景观。在海拔171~175米左右湿地景观区域运用池杉、木麻黄、柳树等植栽营造,海拔171~145米根据水位线变化,放坡处采用挂网的方式结合可在水下存活两个月的牛鞭草,在水位下降时间段呈现生机盎然绿化景观。

4.加强植物造景取得较好效果。

在植物栽植上对方案做了一定补充,补植了部分色叶植物和点景大乔木、加强了部分中层灌木和部分消落带水生植物。强化了植物的疏密关系,利用植物群落行成景点,对公园植物环境的打造确保了整个公园能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绿量,植物层次更加丰富,消落带驳岸周边的自然环境得到了改善。

5.打造人文历史文化景点-

公园打造了多个具有深刻人文内涵的景点,烘托诗意氛围,如春鹃慕月、桂香秋韵、湖山在望等景点,设计文化景墙、刻诗景石、题诗石碑等文化景观,体现奉节悠久的竹枝词与诗文化历史。

6.突出生态的概念。

在整个项目的生态处理上,设计中注意植物的多样性,不同植物在环境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在植物搭配上强调视觉美学与净化功能的完美结合。同时再运用了一些生态技术材料,减少地表径流,保持地下水量,收集雨水再利用。

综合评价,奉节滨水公园在设计理念和施工工艺上,均着重强调生态技术的运用,突出植物造景在公园景观打造上的重要作用,同时采取了一些新技术新材料,对消落带的景观化处理实施的效果较好,这都是对城市滨水公园的建设进行的宝贵探索,得到了很多值得保留的经验。必须承认的是,设计中仍然有不少令人遗憾的地方,但这些遗憾正是设计中不断进步的动力和逐渐完善同类型设计理论体系的宝贵经验所在。

参考文献

[1]李畅,杜春兰.明清巴渝“八景”的现象学解读[J].中国园林,2014(04).

[2]毛华松,廖聪全.城市八景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内核[J].风景园林,2015(05).

[3]杜春兰,刘廷婷,毛华松.山地城镇景观的复杂性与应对策略研究以巴渝城镇为例[J].风景园林,2016(07).

论文作者:倪珂,鲁婕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

标签:;  ;  ;  ;  ;  ;  ;  ;  

滨水空间规划与都市旅游发展的关系论文_倪珂,鲁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