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的坐标系——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坐标系论文,难点论文,小学英语论文,重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小学英语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英语教学坐标系已经成为当今许多教师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巧妙的课堂导入是有效教学的良好开端,灵活的知识呈现能使新知更加具体、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恰如其分的语言活动能促进学生习得相关的语言知识。但是,这些看似行云流水的教学过程有时未必具有良好的教学实效。原因何在呢?通过对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观察、研究与分析,笔者发现,影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核心因素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没能得到实质性的突破。因此,要真正构建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的坐标系,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是内核。本文主要阐述如何通过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来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重点需要浓笔点化
【问题现象】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江苏版)5B U9“English Club”时,学习一些表示国家、国籍和国家语言名称的英语词汇是重点之一。执教老师先通过自我介绍,呈现表示“中国、中国人、中文”三个词的英语词汇以及本节课的另一重点,即学习和掌握句型“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然后通过呈现相关国家的特色建筑或民族风情的方式,依次呈现了以下表示国家、国籍和语言等几组单词,并按照教材上的顺序将这些重点教学内容板书如下:
当重点内容呈现完毕后,教师采用朗读、问答、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然而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远不如教师所预设的那样。学生不是在读音上将“国家”“人”或“语言”混淆,就是在意思上张冠李戴,最后课堂教学只好在“七零八落”的活动中匆匆收场。无疑,这样的教学效果会令这位教师感到沮丧。在相关的研讨中,很多老师都反映词汇的教学看似容易,实际不容易,毫无疑问,词汇作为这堂课的重点内容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突破。设想一下:如果每次教学的重点都不能得以突破,遗留的问题积压多了,势必会影响到孩子们今后的语言学习。暂时的学习“积极性”未必就是真正的兴趣的表现,更多的只是对某个具体活动的兴趣罢了。这种所谓的“积极性”让人担忧,也缺乏持久的生命力。因此,如何在课堂上突破教学重点是教师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问题透析】在英语教学中,教学重点往往是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学重点的突破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重点的突破而开展,否则就是盲目的活动,或者是无效的活动。假如我们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不以浓重的笔墨用心去“点化”,而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重点和难点内容的雾里看花、囫囵吞枣。无论孩子们对教学活动表现出了多么高的热情,无论教学形式有多么丰富,都不可能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重点需要教师巧用心思,运用浓墨重彩去点化,而学生则在教师用心的“点化”过程中自然产生豁然开朗之感。
在上面提及的案例中,导入的设计自然巧妙,通过呈现代表各个国家风情的建筑、服饰等画面让学生直观地感悟到了相关词汇的语言意义,教学过程流畅,无懈可击。但为什么这样的教学没能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呢?恐怕主要问题在于这几组难以区别、记忆的词汇没有得到真正“点化”:从词汇呈现的顺序来看,教师采用的顺序与教材呈现的相同,没有形成一定的规律;平铺直叙的呈现方式使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机械和惯性;在呈现以后,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对这些重点词汇进行分类记忆和学习,学生只能根据图片的印象进行机械的记忆。那么,在接下来运用这些单词进行语言活动的时候,张冠李戴也就成了必然的结果了。
【案例探讨】依旧是上面提及的案例,我们究竟该如何通过适当的“点化”,将容易混淆的词汇转变成为学生容易记忆的词汇呢?
1.“点化”顺序
如果按类别呈现这几组词汇,学生就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带有“-nese”结尾的两个亚洲国家的两组相关词汇可以放在一组学习,如下:
ChinaChineseChinese
JapanJapaneseJapanese
在结合相关句型进行训练的基础上,再呈现一组都将“English”作为语言的国家及相关的英语词汇,如下:
UK British English
USA American English
Australia Australian English
最后再呈现剩下的一组独具特点的词汇:France French French。
如果教师有意识地按照词汇本身的规律呈现新知,比如,将有共性的一类词汇放在一起,就为学生发现规律作了铺垫。
2.“点化”规律
当所有这些容易混淆的词汇分组呈现在黑板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思考,发现这些词汇之间在发音、拼写和意义等方面的规律,使学生在这一大堆难以记忆的词汇面前感觉犹如浓雾散尽后的豁然开朗,这是突破重点的关键,更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分水岭。
如,根据黑板上呈现的第一组词汇,教师可以这样点拨学生:Please look at the first group of words.Can you find the similarity or difference in the pronunciation and spelling?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不难找出这组词汇在读音和拼写上的相同点:表示“人”和“语言”的词在拼写和读音方面是相同的,即都以“-nese”结尾。
又如,根据黑板上所呈现的第二组词,教师可以这样点拨学生:What language do the people in these three countries speak?学生很容易找出如下规律:The people in these three countries all speak English。同时,还可以通过点拨引导学生发现American和Australian两个单词在拼写上的共同处,等等。
再如,根据黑板上最后呈现的那组单词,教师可以通过点拨引导学生发现:表示“法国人”的单词和表示“法语”的单词在发音和拼写上是相同的,但其中的元音字母的发音与“France”中元音发音是不同的。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被列为重点的内容之所以成为教学重点,不仅仅因为它们在相关语言学习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且也是因为它们往往不容易掌握。对它们的突破直接影响着孩子们对相关学习内容的整体理解,轻描淡写的触及只能及其表面而不能及其核心,“点化”才是突破的重要途径。
二、难点需要逐步分解
【问题现象】有一位教师在执教《牛津小学英语》(江苏版)6A U5 "On the farm" B部分词汇、C部分句型以及行为动词的过去式的过程中,运用相关图片创设了下列问题情景:
问题: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然后,教师采用朗读、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对下列含有一般过去时的词语进行操练活动:visited the farm、watered flowers、cooked fish、milked cows、collected eggs、picked oranges、tasted oranges、pulled up carrots等。
从现场的情况来看,学习过程枯燥乏味,效果也不太理想。
【问题透析】客观地来说,这部分看似简单的学习内容对小学生来说,实际上并不简单,其中最大的困难在于:出现了丰富的词汇,并引入了行为动词一般过去式。如果仅仅是反复操练这些词汇,未必就能带来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仔细想想不难发现,这些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词汇、句型和行为动词的过去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这三方面的重点集中在一起,难度一下子提高了不少,难点也得不到分解,犯了教学的大忌。为了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对难点内容进行适度分解,并进行逐个击破,是有效教学很重要的一环。
【案例探讨】教师不妨把上面提到的难点内容进行分解并各个突破。比如,从一般现在时切入,把含有动词过去式的词组分解成为:单词、词组、过去式词组。
1.创设问题情境(从一般现在时切入)
问题: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
生:I usually…
师:I often do things like you,but sometimes I go to a place.Now I'd like to show it to you.Do you know where the place is?(教师呈现农场的图片。)
2.创设问题情境,谈论图片呈现新单词
问题:Let's see、what's on the farm?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呈现词汇如下:cows,oranges,eggs,carrots,flowers…
3.用同样的方式,将单词变成词语
问题:What can we do there?
生1:We can milk cows there.
如此,自然将上面单词变成如下词语:cows——milk cows; oranges——pick oranges; carrot——pull up carrots; eggs——cook eggs…
4.巧用课文插图,将语境从“一般现在时”转到“一般过去时”
师:Look at the picture! This is a farm too.There are some boys and girls on the farm.They went there on October 12(last weekend).
通过问题情境将上面的词语变成“一般过去时”,如下:
问题:What did they do there? Let's go and have a look.
将上面一般现在时的词语转化成一般过去时形式,板书并朗读下面词语:milked cows; picked oranges; pulled up carrots; cooked eggs…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与分析后得出关于“一般过去时”的使用规则
6.结合实际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问题: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通过分解,难点就不难了,核心问题也解决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巧妙的导入、机智的呈现和行云流水的教学过程能更好地体现出它们的价值,教学效果也才能得到彰显。由此可见,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必须基于重点和难点的突破;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是有效教学的内核,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