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对水土保持的影响与意义探析论文

土地整治对水土保持的影响与意义探析论文

土地整治对水土保持的影响与意义探析

芮茂刚

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摘 要: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基本建设增多以及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的稀缺性问题愈发明显。因此,土地整治工作成了必然。论文分析了土地整治相关知识、土地整治与水土保持现状,以及土地整治对水土保持的不利影响及意义,旨在强化人们的思想意识,搞好土地整治项目中的水土保持工作。

关键词: 土地整治;水土保持;不利影响;意义

1 土地整治概述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明确指出了国家鼓励和倡导土地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土地整治,是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下,为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及其他工程对田、水、路、林、村实施综合整治,以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协调人地关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及景观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终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三农”效益得到提升以及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的土地利用活动[1]。土地整治的本质,是对与土地利用结构的治理与优化。土地整治具有多功能性,例如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等,因此土地整治的方式,可以依其功能的不同而进行划分。

土地整治的重点,主要包括控制水土流失、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恢复和改善土地生产力等内容。土地整治设计原则,应遵循整治土地与蓄水保土相结合原则,土地整治生态环境改善、景观美化相结合,土地整治与防洪排水工程相结合原则,土地整治与水土污染防治相结合原则。其中,整治土地与蓄水保土相结合原则,就是指在土地整治过程中,要根据坑凹与弃土(石、沙、渣)场的地形、土壤、降水等立地条件,按“坡度越小,地块越大”的原则划分土地整治单元。按照立地条件差异,将坑凹地与弃土(石、沙、渣)场分别整治成地块大小不等的平地、平缓坡地、水平梯田、窄条梯田或台田。对形成的田面应采取覆土、田块平整、打畦围堰等蓄水保土措施。

2 土地整治与水土保持现状

从当前的土地整治来看,部分土地整治活动,存在“有名无实”的异化现象,一些土地政治并非是以提高土地本身的质量和状况为目的,不符合目前国家《全国土地整治规划》中强调土地“治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土地整治过度重视“占补平衡”,存在“重数量、轻质量和生态”问题以及土地整治活动社会化产业化不足等问题。土地整治项目中,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规划设计部门的认识偏差,以及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体现在:

第一,认为“土地开发整治项目本身就是水土保持措施”。一些规划设计者认为,土地开发整治项目,本身就是立足于水土流失防治和土地荒漠化预防而开展的,因此水土保持方案就没有必要再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也不同提交。实际上,土地开发整治项目中,虽然制定了一些水土保持措施,但是这些水土保持措施往往内容较少、缺乏深入细致的阐述,因而不利于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时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同时,填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或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是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十五条和第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和第十四条规定等。

第二,认为“土地开发整治项目规划设计中已设计防护林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按照土地开发整治规划设计规范,其中有对生态环境保护和防护林的规定,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也会制定相应的方案,所以就不会再专门填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第三,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按照相关政策和规定,土地管理相关部门之间要和水利部门、水保部门之间做好沟通和协作,对土地整治规划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协调规划,共同完成水土保持工作。但是,除了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外,土地整治项目各个环节中水保部门很少参加,对项目进展和运营了解过少。

针对上述问题,土地整治项目在规划阶段就要高度重视规划设计部门的水土保持方案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制作,强化编制人员对水土保持措施编制重要性的认识,按法律规定程序填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或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同时,加强土地整治项目部门与水利部门、水保部门的沟通协作,依据土地整治的实际提出水土保持的有效方案,把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设计思路应用于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中,共同实现保持水土、提高土地质量等目标。

第二,农田防护林工程对水土保持的意义。增加值被是土地整治项目的重要内容,通过防护林的种植,一方面对农田的防风沙、保护沟堤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另一方面,防护林的增加,对于区域水土保持意义重大。(1)土地整治项目中广泛营造和保护人工植被,利用植被对土壤水分的蓄纳作用,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留住更多雨水,增加土壤中的含水量。(2)土地整治中的土地平整等工程,通过在鱼鳞坑、水平梯田植树造林,能有效发挥水土保持的作用。(3)在山坡地表种植树木草皮,在陡坡山顶密植树木,能对地表起到较好的加固作用,降低山洪和滑坡等危害,减少降水径流的快速流失。

3 土地整治对水土保持的不利影响及意义

二组菌体生物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添加可可碱与未添加可可碱对照相比,其菌体生物量要稍高于后者,说明可可碱的添加对菌体生长有促进作用。发酵进入第8 d,菌体生物量开始下降,对照pH值曲线,这可能是因为菌体开始自溶所致。

土地整治是通过一系列的生物措施或工程措施实施,以对区域内土壤、水分、植被等产生影响的过程。土地整治,最先会对区域内的土壤产生影响,促进土壤理化性质的再生,进而引起土地利用结构和资源性质的改变。然后,土地整治会改变区域的水文结构,影响水文过程的发生。最后,植被类型和数量也会发生变化,区域的气候也会受到影响。

4)第3节钢筋绑扎完成后,检查验收合格后将第1套模板依次利用塔吊上翻、拼装、穿对拉螺杆、调整模板,模板加固验收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筑[2];

3.1 土地整治对水土保持的不利影响

第三,区域水资源分配和水环境质量改变对水土保持的影响。土地整治项目,会发生植树种草活动、拓展耕地活动等,这些活动对水资源的要求较高,会对区域水资源的分配带来不利,影响区域内其他地方水资源的利用和水土保持。土地整治中对工矿企业的安置、新集镇的建设等,会产生较多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影响到区域的水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的下降会导致区域的水土保持措施难以顺利实施。例如,上游地区安置新的厂矿企业,那么下游区域的居民用水、农田灌溉等都会受到影响。

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在给水土保持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也有一些作用和意义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土地整治过程中所实施的农业水土工程和防护林工程对水土保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水文结构改变对水土保持的影响。土地整治过程中,农田灌溉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以及梯田建设、坡地垦殖等都会对地表水系的网络结构产生作用,改变生态环境及类型。例如,混凝土灌溉水渠的修建,一方面便利了水流输送,另一方面也使得区域水源难以涵养;某些河流上游建立堤坝,导致下游河道干涸;坡地垦殖增加了土壤侵蚀的危险,并阻止了流域水资源的补给过程;大面积耕地开发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植被的生理性干旱状态更加严重。

在土地整治的全过程中,无论是土壤结构的改变,还是土壤质地的改变,亦或是水文结构、区域水资源分配、水环境质量的改变等,都会对区域水土保持带来影响。

第一,农业水土工程对水土保持的意义。通过土地整治中各项农业水土工程的实施,可以实现节约水资源、降低水能损耗的目标,有利于区域水资源的保持与分配。(1)山沟治理工程能有效减少水土泥沙含量,对山洪和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具有防御作用。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以及各种淤地坝、拦砂坝等,既减少了径流的泥沙含量,可以有效减少洪水灾害,又可以对基本农田进行保护。(2)山坡治理工程的设施,能改变局部地形,进而提高土壤的蓄水、含水量。排水设施和支撑性建筑的修建,可以解决水流速度过快、水流过量而引发泥石流、水土流失等灾害,有利于水流下渗以增加土壤的蓄水量,提高土壤的湿度。(3)小型水利工程中的引洪灌地、小型蓄水塘坝、引水上山设施、小型水库等,能起到拦截坡地径流等水土保护作用,提高土壤的含水蓄水量。(4)农业种植结构和灌溉方式的改变,有助于提高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发挥水土保持的最大效能。例如高横条间栽技术、植物种植种类的特定选择等,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风能力和保持水土能力;灌溉方式改为滴灌式,不仅能扩大灌溉面积,便于农作管理,而且也能起到节约水资源和水能的作用。

3.2 土地整治对水土保持的意义

第一,土壤结构和土壤质地改变对水土保持的影响。土地整治会引起土壤结构改变,例如荒地垦殖改变原有土层结构,坡地开垦扰动地表、坡面,筑路及村镇建设机械压实土壤等,这些都会导致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加剧,给水土保持带来不利影响。土壤质地也会因土地整治而发生改变,例如对土壤表层的开挖,土层平整后的回填等,会使得地表土层土质疏松和粒度细化。很明显,土层土质疏松和粒度细化,加之后期耕种对土地的翻挖,极易导致山地的水土流失,水土不易保持。

选取该院收治42例糖尿病患者,并将其纳入该次研究中设立为实验组,同时期选取前来体检的人员42名,设立为该次对照组。实验组纳入依据:经过空腹血糖测定、餐后120 min血糖以及糖耐量测定确诊为糖尿病。排除依据:①肝肾功能障碍;②免疫系统或者内分泌系统病症;③恶性高血压患者。实验组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27岁,中位年龄(49.71±8.48)岁,病程最长18年,最短半年。对照组纳入依据:检查并非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29名,女性13名,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25岁。

对孩子而言,这样的标准似乎就更高了。但是专家提示,孩子的专注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家长耐心地培养。“专心”,不仅是孩子固定坐在位置上而已,而是应该眼到、手到、心到,在专注的过程中认真地观察、积极地思考。

总之,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不仅能优化项目当地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而且能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在大的格局上降低了水土流失的风险。

高强度小直径压力钢管在组装、焊接等方面难度超过了普通压力钢管,制造难度较大。本文从压力钢管制造流程着手,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了高强度小直径压力钢管制造质量、施工功效,进一步降低施工成本,有利于节能环保。

4 结语

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发生着变化,城镇化建设、粮食安全保障、人口增长、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等都需要土地资源,所以土地整治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事关国土规划全局。防治水土流失是土地整治项目的重要内容,在土地整治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土地整治对水土保持的不利影响和意义,扬长避短,认清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要点、总结出科学的水土保持方案,以促进区域间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春芳,薛淑艳,乌亚汗.土地整治的生态环境效应:作用机制及应用路径[J] .应用生态学报,2018(12)

[2] 柳长顺,齐实,杜丽娟.关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水土保持有关问题的探讨[J] .水土保持学报,2003(9)

[3] 李华,孔冬艳,陈会广.自然灾害与土地整治研究动态[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8(10)

[4] 魏洪斌.中国土地整治“十二五”研究重点评述与“十三五”研究展望[J] .水土保持研究,2017(4)

[5] 唐秀美,潘瑜春,郝星耀.中国耕地整治生态潜力测算方法[J] .农业工程学报,2015(17)

DOI: 10.16767/j.cnki.10-1213/tu.2019.06.031

作者简介:

芮茂刚,男,汉族,本科学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单位: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在式(5)两边同时乘以QH,由于正定矩阵具有保范性,因此,当Nt ≤ Nr时,经典球形译码检测可以转换为Tx-SD,其描述如下:

标签:;  ;  ;  ;  ;  

土地整治对水土保持的影响与意义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