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空间域”视角下 长春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董 朔 吕珊珊
【内容摘要】 本文从长春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入手,分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开发对策,以此推动长春市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关键词】 全域旅游;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根据全域旅游概念的解读,全域旅游的核心不在“全”,而在“域”,是域的旅游完备。长春市作为吉林省的省会城市,是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吉林省的旅游产业发展中一直扮演“先行者”的角色。在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背景下,从“空间域”视角来看,长春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要由以传统景区为核心向以长春市作为整体旅游目的地创新开发。
出于想要为偶像树立起更好社会形象,粉丝常常以偶像的名义参与各种慈善活动。“互联网+公益”的出现,粉丝轻易就能完成签订合同、办理转账、监督资金流向的全过程。“免费午餐”就是其中之一。
3.纳税遵从度不高,造成税款流失。个体工商户和小规模企业增值税起征点为每月销售额3万元或每季销售额9万元,税务干部很难准确核算这类纳税人的销售额。因为个体工商户和小规模企业绝大部分私营或家庭作坊式为主,一般都没有专职会计人员,记账不规范,有的没有会计人员,完全没有记账,所以税务人员很难掌握纳税人实际经营收入,无法判别是否达到起征点。另外,目前纳税人普遍还存在“要想富,靠税务”的想法,纳税意识还不够强,纳税遵从度不高,往往会抱着侥幸的心理隐瞒经营收入、虚假申报,从而达到少缴或不缴税款的目的,给税收征管带来较大的困难,造成税款流失。
一、长春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长春的城市历史,从1800年清政府设立长春厅起步,与我国浩瀚五千历史相比,她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城市。但是,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旅游价值并不是以这个城市存在的时间长度来衡量的,并不是所有的城市历史痕迹都可以开发成为旅游资源。伪满洲国的出现使长春的城市文化有了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特征,从这一角度来说,长春市的城市文化历史虽然短暂,但是具有独具性、具有鲜明的特色。正是由于长春市历史遗存丰富,在2017年10月被国家批准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春新民大街。由于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周边伪满国务院、综合法衙、伪满军事部等遗存,于2012年6月被国家文化部、文物局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目前,长春市历史文化资源中,殖民地遗址近200处,由两个时期构成,一是“满铁附属地”时期;二是伪满洲国时期,其中伪满洲国时期的历史遗存以伪满皇宫博物院、伪满八大部为核心的警示教育旅游资源得到较好地开发,并形成了独有性影响力;长春市工业遗产也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与开发,随着伊通河沿河观景步道建成,长春市工业轨迹公园已经精彩亮相,伪满南岭净水处理厂经过规划、开发,现在已经成为长春市市民心目中“网红”到访景点;长春市5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3项国家级项目(黄龙戏、东北大鼓、平式浸膏制作技艺)、24项省级项目(榆树二人转等)、市级26项(榆树马方皮影等)目前市场影响力均较低。2018年3月,长春市举办了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成为长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良好的开端。
二、长春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建议在文化广场修建以“和平(镜鉴”为主题的大型雕塑,现在长春市缺乏令人刻骨铭心的记忆与缅怀地,铭记历史与珍爱和平起到警示与镜鉴作用。历史遗迹也不应该总是以至高无上的荣誉存在、停留,而是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旅游+的模式,吸引更多人了解。目前每逢“九一八”大型纪念日,主流媒体报导各地纪念活动,由于缺乏具有鲜明主题以及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建筑或雕塑,往往没有或极短画面定格在长春。此外,建议在新民大街两端及文化广场附近修建立体停车场以解决自驾游客停车难的问题。
三、长春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三)“126”工程—“6”,开发六大历史文化街区。
(二)“126”工程—“2”,定位两类市场。一类市场是从地域的角度出发进行客源定位,将长春市、吉林市及周边县市作为核心市场,周围辐射100公里圈层作为重点市场,同时将其他地区游客作为机会市场;另一类市场是从情怀角度出发进行客源定位,将长春历史有渊源、千丝万缕联系的,带有寻访情怀的城市、国家的居民作为重点市场。
长春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开发,但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缺形象,缺乏能够体现长春历史文化名称鲜明特色的旅游IP形象(知识产权,旅游独特识别物),长春市的伪满遗迹、净月开发区的金国名将完颜娄室家族墓地等本身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是并不等于具有旅游价值,并不能成为大众感兴趣的旅游吸引物;二是缺整合,目前长春市历史文化资源处在“星罗棋布”状态,相对分散,更没有对农安县千年历史的黄龙文化进行整合;三是缺效应,初步开发的长春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没有形成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旅游街区,没有形成效应;四是缺市场,一方面缺乏对市场进行专门的研究,目前利用互联网及新媒体无法获得长春市游客分析数据、因此无法了解游客关于出游目的、消费总量、出游方式以及对长春市旅游形象的评价;另一方面即使在节假日,也未出现人气爆棚的局面。
(一)“126”工程—“1”,一个核心。针对中国历史名街——新民大街的国字号荣誉,打造IP引爆品,创意打造新民大街+文化广场成为长春市地标建筑。在新民大街的南端起点,建造横跨新民大街的能够体现历史与现代造型的过街天桥,并且将“新民大街——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几个大字嵌在醒目位置,既解决了新民广场与新民大街交汇的几条街路行人安全问题,又起到了视觉冲击的作用,在过街天桥中段,设行人梯通到新民大街的绿化带。单纯的历史遗迹留存往往是严肃的,尤其是殖民时期的遗迹,大部分游客目前只是停留在车游状态。因此,建议对新民大街中间隔离带进行改造,增加游憩、购物功能,借鉴国内开发成功的“名街”模式,在最大限度保留绿植基础上,增加具有长春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旅游商品迷你店,禁止车辆横穿新民大街,搭建单侧天桥通往新民大街沿途具有重要参观价值的建筑。建议在新民大街的北端尽头互通式天桥,能够通往解放大路的东侧、西侧以及直接到达文化广场。
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的一种重要中间产物,是一种含硫非必需氨基酸,能够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7-8]。Hcy由肾脏合成与代谢,当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管代谢功能损害时,血液Hcy水平升高,可以与高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协同损伤肾脏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球基底膜细胞,使肾小球滤过膜孔径增大,造成肾滤过功能损害,加重蛋白尿程度。
长春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肩负着产业使命、民生使命,长春市历史文化资源最大的优势就是其独有性和适合全季开发,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历史文化资源星罗棋布,没有形成“众星捧月”之势,也就是说缺乏引爆特色旅游开发的“月亮”,具体开发思路可概括为“126”工程,即一个核心、两类市场、六大历史文化街区。
1.新民大街—文化广场街区。长春新民大街是吉林省首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它曾是伪满洲国时期的政治中心。道路两侧的政治机构,同伪国务院、综合法衙等形成以地质宫为中心的建筑群。因此,从新民大街以及文化广场的连贯性以及游客的体力消耗考虑进行开发,结合“126”工程中的“一个核心”工程,力创特色产业市场效应。
此次活动由《延河》杂志社、陕西青年文学协会、神木石峁遗址管理处主办,以“踏访石峁古城见证华夏文明”为主题,旨在通过采风、实地调研、交流座谈、实物感受等方式,以著名诗人、主编的视野和情怀,丰富石峁文化,提高遗址知名度,为中华文化自信注入新的活力。
2.伪满皇宫历史文化街区。到访长春的游人,都想到伪满皇宫游览。伪满皇宫不仅是具有独有性的历史文化遗存,人们更对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的生活以及他一生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具有极大的好奇心。此街区目前市场影响力最好的街区,建议进行以提升国内、国际知名度为主要目的的开发,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到访。伪满皇宫与长春道台府片区构成了伪满皇宫历史文化街区,上接满铁附属地街区,下连大马路长春老商埠街区,是长春历史文化遗存的重要区域。
干姜 干姜为姜的干燥根茎,也叫“老姜片”,较生姜性味柔和,重在温煦,常用于脾胃寒证,无论是外寒内侵的实证,还是阳气不足的虚证都可应用。其作用柔和,虚弱的人也可使用。
3.大马路长春老商埠街区。大马路长春老商埠街区是长春最早的街道,因此,建议将此街区打造为“长春老字号”聚集地,同时,采取与知名媒体合作开发“老长春味道美食厨艺比拼”等节目,多途径提高知名度。大马路起初是一条贯穿老城和商埠地、一直通往长春站的大马路,始建于清末宣统元年(1909年),范围主要由大马路、二马路直至七马路、大经路、长通路等16条马路以及34条街巷组成,大马路和道台府衙的建设成为了最重要的两项公共设施工程。
4.宽城子老城文化街区。宽城子老城区从南起解放大路,北至长春大街,东起伊通河,西至大经路范围内为长春宽城子老城区。其中头道街为玉器街市,二道街有长春文庙,三道街有财神庙与天主教堂,四道街北有地藏寺,桃源路与东门里为回族聚居区,是长春儒家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宗教文化发源地。宽城子老城区承载了曾经的老长春人们市井生活文化,可以开发为“老长春拾光”为主题的集小吃、购物、穿越时空生活体验式的街区,建议开发时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
5.西广场-火车站-南广场“满铁附属地”文化街区。1906年底日本人在规划满铁附属地时,划定了西城区公园的预留地范围,既延伸了附属地的范围,又扩大了西公园的面积。西公园是长春历史最悠久的公园,如今成为现在的胜利公园。建议这一街区开发主题定义为“园林+建筑遗址”。长春西广场-长春火车站-长春南广场为坐标的满铁文化历史文化街区是以在1913年3月,由日本“满铁”公司投资建成的以长春站为核心形成的历史街区,该街区内包含了大量自清末以来长春早期带有西方、日本风格的建筑,街区内的老建筑是这些建筑不仅是殖民时代统治的见证,同样也是建筑学上的遗产。
6.人民大街文化街区。人民大街的建设,先后历时百年,历史上数易其名,一直到1996年,改为人民大街。通过人民大街的几度改名换姓,见证了长春历史滚滚的车轮向前发展。放远望去无限长的人民大街、两侧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建筑,仿佛诉说着的美丽春城美好的未来。建议对人民大街及其两侧历史建筑继续做好保护工作,必要时让有关单位办公区搬离重要建筑物,同时在已经封闭的人民广场进行以“君子兰”为主体的艺术景观群设计,以“翩翩君子,幸福长春人”为主题进行开发。
【参考文献】
[1]沈燕.伪满遗址[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8
[2]徐姣,陈肖静.关于我国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旅游导刊,2018,2
[3]李卉.长春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3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8年度长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全域旅游‘空间域’视角下长春市文化旅游目的地转型发展研究”(编号:CSKT2018ZX)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董朔(1997~),吉林松原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吕珊珊(1976~),吉林长春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规划、旅游营销管理
标签:全域旅游论文; 文化旅游论文; 资源开发论文;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