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雪辉
东莞市望牛墩镇人民政府规划建设办公室
摘要:笔者根据自己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了解,简单的论述了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等内容,以下内容旨在与同行探究学习,共同进步。
关键词:工程管理信息化;现状;相关建议
随着计算机网络化时代的推进,信息化也开始渐渐走入到工程管理的视野之中。企业通过将信息化融入到自身的工程中,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工程信息的处理能力,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一、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及其体现
工程管理信息化概念是信息化在工程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渗透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的产品服务、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及系统的集成创新等不同的方面。对于工程管理来说,具体包含了施工阶段、设计阶段、运营管理阶段等不同的时间阶段,工程管理信息化在整个的管理生命周期中都有所体现。
企业工程项目的运营管理在企业的日常活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企业的工程项目的运营管理既包括运营部分,也包含了工程的管理部分,具体对应着企业的管理系统和企业的运营系统。这两种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处理的信息内容是不同的,企业的管理系统对应着企业的管理信息,企业运营系统对应着企业的经营信息,对于工程信息化来说,如何将两种系统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的关键是实现经营信息和管理信息的资源信息共享,并且提供统一的处理方式,满足工程项目的管理需求。
对于工程项目的建设来说,一般的情况下会由几个施工单位同时在工作,因此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特点就是企业间的合作。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其目的都是在为了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完工,所以尽管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不同的企业存在着差异,但是他们所利用的信息、数据、相关设备是一致的,因此为了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必须利用一个合理高效的技术平台来实现资源工程资源的优配置和工程数据、信息的共享,满足不同企业间的沟通协作的目的。
工程项目的建设就是为获取其使用价值,在工程建成以后的运营管理与使用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来集中工程建设者与工程使用者之间的信息沟通,达到公共服务的目的,这是工程管理信息化在工程使用阶段的重要价值。同时工程建成以后也需要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来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使工程的效益和价值满足其质量要求。
二、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工程管理信息化仍然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因为工程建设受地域影响比较大,再加上企业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所以很难将计算机应用到施工的现场之中。大量的建筑施工企业对于施工信息的整理、收集、分析与总结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阶段,对于工程的具体施工仅依靠着僵化的建筑手段进行的,经验主义色彩浓重。
(1)缺乏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基础。西方的发达国家在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上的发展时间比较长,可以应用到建筑工程当中的技术较多,再加上有较为详尽的工程施工规范,所以在信息系统建立之前就可以很好的实现信息化和工程管理的融合。
(2)缺乏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企业对于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认识比较局限,管理人员会将信息化的建立片面理解为计算机的使用,于是企业只有聘请一些计算机技术人员,将企业的业绩、概况等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发布到企业的内部网站中。这种片面的系统并非真正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也不能达到最终的效果。部门企业虽然可以对信息化系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真正将系统的建立纳入到日程当中的企业少之又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为系统的建立需要大量信息的收集以及整合,完整有效的系统还对信息积累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企业很难对这种起步难度大以及成果见效慢的项目有兴趣,大部分企业在系统的建立之初就放弃了。
(3)没有形成专业化队伍。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领域,对于工程管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有着很高的需求。能否将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真正应用到企业的整个施工全程之中,将企业系统建设的成本投资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建设人员能否完成系统的建设任务。
(4)应用范围的局限性。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并没有应用到大部分的企业当中,即使是有些企业应用了信息化系统,但也只是应用到企业的局部而已,很难将这应用到企业运行的全过程中。目前,企业应用信息化系统大多是在项目进行的准备阶段,如成本的预算、项目的招标、财务报表等,有些企业更是将网页的建设作为信息系统建设的重中之重,岂不知这样的做法只是停留在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表面而已,并没有真正的将信息化系统的效用挖掘出来。
三、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相关建议
(1)将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技术和平台建设有效集成。现阶段,工程管理系统的适用性仍然处在针对单一的工程技术方案的阶段,对于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应用范围拓展到不同系统平台的匹配研究和有效集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系统设计者有效的分析不同工程方案之间的特点和匹配关联程度,进而设计出相对统一的针对标准方案的技术原型,将不同项目所包含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设计和规划,提高信息化应用平台的集成性能,摆脱传统的根据指定的技术设计方案来确立信息管理系统的弊端,提高工程业务流程和技术流程的信息利用价值。在平台的统一调度之下,实现不同工程技术业务的合理匹配,完成不同的技术平台的技术集成和模型集成。
(2)将工程管理信息化渗透到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因为在工程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内都有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所以可以将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理念渗透到工程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里边。其核心的技术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单一的信息平台在不同建设阶段的信息处理、信息收集和信息应用模型的适用性,并且有效结合工程建设与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因此必须加强基础的信息化理论和工程不同阶段信息化实施及其设计模型的研究,开发出在不同的工程建设阶段的通用理论体系,使信息处理平台更加具有层次性和通用性,建设出在工程实施、工程设计、工程验收、工程使用管理等阶段具有普遍性的信息资源设施和基础平台,形成包含基础软硬件设施、应用系统、信息处理以及信息使用等不同层次的管理体系。
(3)将单一的工程管理信息平台转变为综合的信息管理平台。将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单一平台转变为综合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其在不同管理平台之间的信息处理协作、信息资源共享、新平台开发以及不同服务平台的合理集成等方面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就必须考虑信息系统使用者的根本信息需求和数据需求,将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单一服务模式转变为涉及伙伴协作、工程使用服务以及功能集成等方面的综合服务模式。对管理系统的内在使用空间进行有效的扩展,提高单一平台的最大利用价值,进而实现工程不同参与者之间的信息协作,提高工程的整体效益。
四、结束语
如上所述,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可以促进工程建设从传统的手工时代向网络时代的转变,在提升数据处理效率的同时,也提高数据处理的质量。对此,企业应重视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确保投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通过引进人才、研发技术的方式,实现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刘人怀,孙凯.工程管理信息化架构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1(08).
[2]卢利群.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探析[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7).
[3]喻颂华.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4]何继善,陈晓红,洪开荣.论工程管理[J].中国工程科学,2005(10).
论文作者:曾雪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9
标签:工程管理论文; 企业论文; 工程论文; 信息论文; 系统论文; 阶段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1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