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在党的建设中的新特点、新思想、新思想_十六大报告论文

党的十六大在党的建设中的新特点、新思想、新思想_十六大报告论文

十六大在党建上的新特点、新理念、新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建论文,新思路论文,新理念论文,十六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转折性的变化,环境在变,条件在变,党的历史角色也在发生转换。正因如此,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并在党建理论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诸多新理论、新观点、新措施。

(1)十六大报告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内容的写法上是个创新,不同于以往党代会报告的写法。

十六大报告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写法不同于以往党代会的报告,以往都是在最后一部分集中写党的建设。这次除了在第十部分集中论述党的建设外,还服从主题和中心,在三个部分中阐述党的建设。一是在第二部分论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保证及领导时阐述了党的建设,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并总结了党的自身建设的根本经验。二是在第五部分谈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建设时,强调“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对党的领导的涵义和党执政的内容做了科学的界定,实质上是为政冶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三是在第十部分集中阐述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首先指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然后阐述了具体的六项任务。这种写法在党代会报告中是首次,是创新,突出了党建的重要性。

(2)十六大报告从党执政的高度讲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与以往比起来是一个创新。

过去我们谈党的建设,多数都是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来强调和部署。十六大报告则跳出了这一写法,是从党执政的高度强调、部署党建。十六大报告正是基于这一思考,所以把党执政问题放在突出位置上,由此展开来论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如何执政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等来部署党的建设。

报告第一次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指出:“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不负重任,就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并要求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一是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二是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三是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四是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五是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十六大报告是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视角和高度,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推进党建的伟大工程,极富有开创性和新意,深化了党建理论并使之进入了新的阶段。强调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远不如直接破题,直接从执政的高度来强调党的建设,来部署党的建设。在一定意义上说,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比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前者做好了,可带动和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因此我们要从执政的高度来认识党建的重要性,来加强党的建设。

(3)十六大报告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同时也确立了党建的指导思想。

十六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标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在这次大会上也作出了历史性的决策,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并列,并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此修改后的党章做了明确的说明,这是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的贡献。

十六大报告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建设联系起来,并在把握根本要求的“关键”、“本质”、“核心”及贯彻“三个代表”的四个“必须”中,都把党建摆在重要位置上。“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要求的是党,“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其着眼点强调的都是党,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体,党把自身建设好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能得到贯彻落实。反过来,“三个代表”作为指导思想得到落实,党的建设也能得到改进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也会得到巩固。

(4)十六大报告在总结党自身建设基本经验的基础上,阐明了党建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

党建的指导原则,自十四大以来江泽民同志作了多次论述,指出要围绕党的基本路线来进行,联系党的中心任务来开展,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十六大报告沿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的方向,与我党80多年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对党建的指导原则做了科学的阐述,即“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一表述使我党建设的指导原则更加明确,并且与党的路线及各项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党的建设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践性。如何实践党建的指导原则,十六大报告又在实践的层面做了阐述,就是“六个善于”,这是结合新时期的实践提出的具体指导意义的党建工作新措施。

(5)十六大报告两次谈到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都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十六大报告在第五部分、第十部分两处谈到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足见这个问题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第五部分指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据此,报告界定了党的领导的内涵,指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又阐述了党执政的六个方面,即“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坚持依法行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这个论述对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第十部分指出:“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动”。这是强调了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依据和目的,使党的全部工作充满活力,使党的执政地位更加巩固。

(6)十六大肯定了党的“三个先锋队”性质,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十六大报告指出:“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由党的瓦窑堡会议决议的两个先锋队,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变为三个先锋队。标明了我们党在与时俱进。修改后的党章确认:“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个规定既符合我党的历史,又符合我党的现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自然需要我们党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十六大报告指出:“重点做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发展党员工作,壮大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还“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这个措施是与党的“三个先锋队”性质相一致的。

(7)十六大报告对民主集中制建设提出了新思路、新措施。

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在实践中看关键是能否做到党内民主,因此十六大报告做出了这样的论断,把民主提到了“党的生命”的高度。这个提法在党的以往文件及报告中都没有出现过。实践证明,如果没有充分和切实的党内民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则是一句空话。

对发展党内民主,报告指出:“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委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这个思想既符合党的组织原则,又是对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实践的科学总结,抓住了发展党内民主的实质。一是突出强调了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并作为党内民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强调了体制和机制的作用,用体制和机制来保障党内民主,具体实施是抓住两个“会议制度”,即党代会和党委会。对如何开好“两会”,报告提出了诸多新建议和新对策。如对开好党代会,报告提出了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建议,探讨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

在党委会制度建设方面,江泽民同志提出了“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用切实可行的机制规范党委会,以发挥党的委员会会议的作用。从我国目前的现实看,用民主的办法开好“两个会议”,保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贯彻是一个好形式、好思路,符合国情与党情。这些措施如果得到贯彻和落实,其必将通过党的民主建设来带动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坚持和完善。

(8)十六大报告从突出强调党的群众工作入手,指出了要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十六大报告结合新时期的新形势,提出了要“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就在总结13年的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时,多数也是与群众利益相关的,如“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失业人员增多,有些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等。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落脚点和归宿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党的群众工作,报告指出:“认真研究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贯彻到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共产党员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努力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团结和带领群众不断前进。”

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不但关系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实,还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对此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基础牢固了党的执政地位方能牢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

(9)十六大报告强调了制度建党的思想,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各项工作的始终。

制度建设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大问题。十六大报告突出了制度建党的思想。指出:“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十六大报告对这个问题,又在许多方面做了制度性的推定。特别是对党章,都与时俱进地做出修改,使我们党在建设中出现的新经验、新做法,及时上升并理性化,成为新的规定、新规则。

如,对党组的作用和任务,党章在修改中做了规定,增加了党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规定,在党组的任务中增加了做好干部管理工作的内容。将“党组的成员,由批准成立党组的党的委员会指定”,“党组必须服从批准它成立的党的委员会领导”,改为“党组的成员,由批准成立党组的党组织决定”,“党组必须服从批准它成立的党组织领导。”

再如,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第二十九条中,增写了在社区、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中成立党的基层组织的内容,以便于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切实有效地覆盖各个领域。在三十条、三十二条中都做了许多新规定,本文不一一列出。总之,党的建设只有制度化、规范化,才能使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

(10)十六大报告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制度和机制建设方面有了重大创新。

十六大历史性的功绩,就是以党代会的方式实现了中央领导的新老更替,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是破天荒式的贡献。解决了社会主义国家一直没有解决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建立健全了新老干部的交替制度,证明了中国政治走向已经规范化、制度化和民主化,总体上证明了我党在政治上、组织上日益走向成熟。所以,外电及外国政要对十六大实现中央领导的新老更替评价极高,其必将在中国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重大作用。

十六大报告把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提出了整体性的要求和目标。指出,要“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和各项事业中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性目标和要求,要服从服务于政治体制改革,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如何实现干部制度改革的目标,报告指出,要“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目标,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健全公务员制度”。十六大报告还科学总结了近些年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如,“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辞职制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这些规定就是近些年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已经较为成熟的经验。

需要指出的是,十六大报告突出谈到了干部的监督问题,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对监督的重点人物和领域,报告指出:“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为此报告又提出了许多具体的监督对策和要求。此外,在干部的制度建设方面,报告提出了许多,如述职述廉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质询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等,惟有完善的干部人事制度,才能防止出现吏治的腐败,并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标签:;  ;  ;  

党的十六大在党的建设中的新特点、新思想、新思想_十六大报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