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执政能力,维护执政权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理论思考_执政能力论文

提高执政能力,维护执政权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理论思考_执政能力论文

提高执政能力与维护执政权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理论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执政能力论文,党的执政能力论文,理论论文,权威论文,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威地位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逐步建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威地位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得到巩固和加强的。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使我们党逐渐认识到执政权力的获得并不等于执政权威的建立,真正的执政权威的树立关键在党的执政能力。但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特别是利益关系的调整,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下降,一定程度上党的执政权威出现了弱化的现象。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正是对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党的执政权威的明确回答。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使党的执政权力转变为执政权威,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执政能力是把执政权力转化为执政权威的合法手段

执政权力的取得不等于执政权威的树立,只有树立起执政的权威,才能保证执政权力的合法性。树立执政的权威,必须提高执政能力,通过提高执政能力使执政权力转化为执政权威,是一个政党长期执政的根本保证。

现代政党的首要目标是控制国家权力。权力的取得是政党积极追求的奋斗目标。何谓政党的本质,西方政治学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政党是实现某种主义的团体,有的认为政党是选举的工具,有的认为政党是一种权力的组织机构,还有的认为政党是人们谋求公职的工具。这些说法虽然各有道理,但没有指出政党的本质。只有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将政党与阶级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释政党理论时,才正确揭示了政党的本质。列宁指出:“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注: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毛泽东说:“政党就是一种社会,是一种政治社会。整治社会的第一类就是党派。党是阶级的组织。”(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由此可见,政党的本质就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个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利而组成的政治组织。”(注: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因此政党产生后,为了使本政治团体的利益得到保护,就想方设法夺取国家权力,利用国家权力的工具为自己服务。党的最初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因党而异,有的从继承中获得,有的通过竞争来获取,有的通过暴力来夺取,不管党执政的权力从何而来,它一旦执政后它的合法性资源就会发生变化,原有的合法性资源可能要削弱或者丧失。卢梭曾说:“最强者也不能总是强大得足以永远做主人,除非它能把力量转化为权利和服从的义务。”(注: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方式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把力量转化为权利和服从的义务的过程是个评价过程,决定评价结果的是力量本身的权威,是力量本身的合法性。这就是说党执政后要不断地开发新的合法性资源,使政党的权力转化为权威,才能巩固执政地位。

夺取权力不等于树立了权威,权威的树立是一个主观认同的过程。权威不同于权力,权力是一种强制力,人们对权力是被动的服从,权力的行使者和权力的对象是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权威是一种感染力,人们对权威是自愿的认同,权威的号召力在于权威自身的感染力。作为一个政党,不管其最初的权力的合法性来源如何,要使自己保持足够的合法性,获得来自民众的源源不断的支持,执政党必须想方设法建立一种制度,这种制度能够较好地体现执政党与民众之间代表与被代表的关系,既能保证政党对整个政治体制的控制,又能保证民意的顺畅的表达。(注: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方式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这种制度是党的执政能力的总体体现,只有“使人们产生并坚持现存政治制度是社会的最适宜制度之信仰的能力”,(注:[美]西莫·马丁·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是社会基础[M],张绍宗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党的执政能力才能得到最大的认同。没有较强的执政能力,就制定不出这样科学的制度,就是制定出来了,也不能贯彻下去。因此,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皆依赖执政能力的大小。

执政能力是把执政权力转化为执政权威的合法手段。权力是树立权威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从历史上政权的更替来看,所有的政权一旦执政,都不会自愿退出权力的位置,都千方百计想把权力转化为权威,以便永久统治。结果是,非能树立自己的权威,反而丢失了自己的权力,坠入“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的周期率。虽然各有原因,其共同的因素是没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有的因为历史已久,自然惰性发作,有少数演变为多数”,因此,“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存辱’的也有”。(注:金冲及:毛泽东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当黄炎培老先生问毛泽东中共是否找到跳出这一历史周期率时,毛泽东回答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的回答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我们实行的是民主制度,不是专制制度,人民不会自己推翻自己的政权;另一层是我们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永不懈怠,人民会永远支持我们。实际上,毛泽东走出周期率的答案就是把权力转化为权威,把党通过革命武装获得权力的合法性,转化为党的执政能力获得的权威,这种转化的合法途径就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种转化是民众自觉的心理认同。作为党自身来说,它可以运用权力让人们服从,但它无法运用权力让人们认同。服从是外力所迫的,认同是心悦诚服的。只有人们心甘情愿地服从权力,权力便转化为权威。因此,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是继续保持执政的合法性,树立权威的唯一合法手段。

二、提高执政能力,维护执政权威,“三个代表”为我们党注入了新的执政理念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已经从“革命党”思维转向“执政党”思维,即以强调党的执政权力为中心转向以树立党的执政权威为中心。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对执政党的历史方位、执政党的意识、执政的合法性、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等制约执政能力的因素,按照执政党的思维进行新的思考。

第一,客观界定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谓历史方位,包括党在自身历史长河发展中的所处的位置,党目前所处的发展状况和环境,党将来的发展模式和前途等,是在历史、现在和将来中的定位。“三个代表”就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的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条件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就是我们党目前的坐标系,我们必须从这一历史方位出发,自觉通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维护党的执政权威。

第二,自觉提高执政党意识。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告诉我们,我们党已经是一个执政党,且是一个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我们应有执政意识。执政党意识是执政意识和党的意识的综合体现,它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而是处于执政地位的党的自我觉醒。对中国共产党来说,首先要认识到革命党与执政党的不同,自觉实现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主要是实现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其次要认识到领导计划经济和领导市场经济的不同,自觉由计划经济的执政方式向市场经济的执政方式转变,主要是实现执政理念的转变。再次要时刻牢记自己是执政党,并且是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不管想问题,作决策,还是做事情,都要牢记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做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依法执政,执政为民,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巩固,党的执政权威才能增强。在实践中,坚决反对为执政而执政,急功近利,以权谋私,利用手中的权力搞强权政治的压制行为。

第三,积极开发执政的合法性资源。在现代国家和社会中,任何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主要来自“经济增长”和“社会认同”两个方面。因此,党要树立自己的权威,首先必须提高自己发展经济的能力,“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保持经济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但任何执政党也无法保证经济永远呈现增长的态势,当经济发展出现停止,甚至衰退时,就需要社会的认同作保底条款,包括对其执政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奋斗目标及纠错能力的认同,这就是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只有具有了这样的合法性,一个执政党才不会因经济的波折而失去政权,才会获得调整和再发展的机会。因此马克斯·韦伯认为社会认同系统的建立,必须把对既定政权的“认同”作为最本质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执政五十多年,特别是近十三年来的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大增强了党执政的合法性,但随着中国加入WTO,世界经济发展曲折动荡将会对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些不确定的因素,经济发展可能会出现一些波折,这就需要人们的宽容,社会的认同。党还必须利用意识形态在政治的发展生成过程中的教化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培养民众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观的认同,使人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这就是江泽民同志强调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政治家眼光。“三个代表”从经济发展、文化认同和执政为民三个向度提出和回答了党的合法性资源问题。“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生产领域、意识形态领域和政治生活领域不断拓展党的合法性资源,维护党的执政权威,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第四,努力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的作用。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面对形势和任务的不断发展变化,我们党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工作方式和工作制度,实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要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党与人大、党与政府的关系和执政机制;坚持依法治国方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外相联系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最大限度地及时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要求、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促进党的民主和科学决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第五,提高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政策制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注:毛泽东选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党的执政能力通过各级党委和干部的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具体体现出来。提高执政能力,就是按照这五个方面的要求,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特别是培养造就大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领导人才;建设一批素质优秀、结构优化、作风优良、团结合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领导班子集体;建设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忠于人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队伍,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后继有人。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政党品质,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将政治权力转化为政治权威,从而增强执政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是总结自己及世界上其他执政党发展的历史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不断探寻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结果,必须在实践中自觉坚持。

标签:;  ;  ;  ;  ;  ;  

提高执政能力,维护执政权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理论思考_执政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