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西县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给予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腓动脉及穿支血管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并对其修复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采取腓动脉及穿支血管蒂皮瓣逆行修复措施,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0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经腓动脉及穿支血管地皮逆行转移修复治疗后均成活,经一年随访发现其中2例患者皮瓣远端因局部回流受阻从而出现浅表坏死的症状,但是经过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痊愈;8例患者治疗后发生轻度静脉回流不畅症状,在术后12~48h内恢复正常;供区均为Ⅰ期愈合,术后没有发生并发症,20例患者对皮瓣外形及功能均满意,患足与踝关节屈伸与行走功能良好。结论:针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来说腓动脉及穿支血管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是首选治疗方式,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腓动脉;穿支血管蒂皮瓣;逆性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022-02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一旦患者足踝软组织在受损后应及时的进行治疗,以恢复肢体功能[1]。临床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通常采取以腓动脉为蒂的小腿外侧岛状皮瓣修复,伴随着临床技术不断的发展提升以腓动脉穿支为蒂的筋膜皮瓣或伴皮神经营养的筋膜皮瓣修复技术越来越成熟,且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2]。在本次研究中给予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腓动脉及穿支血管蒂皮瓣逆性转移修复并分析修复效果,以下为详情报告。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对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4例患者为男性,6例患者为女性,患者年龄在22~5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5±5.2)岁,受伤因素有车祸、坠落、烫伤及慢性溃疡,软组织缺损部位有外踝、内踝与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大小约6cm×3cm~22cm×12cm。
1.2方法
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前,先给予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以确定腓动脉穿支的确切位置,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进行彻底的清创,另外根据区域的实际大小与腓动脉的穿支位置设计皮瓣。将患肢抬高,在止血之后游离皮瓣。根据在手术之前的标记将皮瓣的前缘皮肤切开,分别在腓骨肌、比目鱼肌间隙内寻找腓动脉穿支,在找到后将其分离,在皮瓣内保留1~3支腓动脉穿支,对穿支和腓血管主干进行游离,游离后分离结扎腓血管的腓骨周围肌支与腓骨营养支,将皮瓣的其他边缘部位切开,深筋膜下对其游离然后将皮瓣掀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保留的最近端一支腓动脉穿支开始直至近端结扎并切断腓动脉与静脉,朝远端实施游离直至踝尖上3~5cm部位,将这个部位作为旋转点,将远端腓血管穿支视为蒂,经开放皮下隧道,皮瓣向远端逆行转移覆盖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区。包括皮瓣内的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分别在远端及近端进行结扎切断,另外也可以与缺损区静脉与皮神经吻合以增加回流及监理有感觉的皮瓣。
2结果
20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经腓动脉及穿支血管地皮逆行转移修复治疗后均成活,经一年随访发现其中2例患者皮鞭远端因局部回流受阻从而出现浅表坏死的症状,但是经过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痊愈;8例患者治疗后发生轻度静脉回流不畅症状,在术后12~48h内恢复正常,主要是因为皮瓣转移后静脉没有完全开放所引起。供区均为Ⅰ期愈合,术后没有发生并发症,20例患者对皮瓣外形及功能均满意,患足与踝关节屈伸与行走功能良好。
3讨论
针对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来说,小腿的筋膜皮瓣或皮神经营养的筋膜皮瓣是最为理想的修复方式[3],但是经临床实际应用发现也有不足,如筋膜旋转及修复范围受限、蒂部外形臃肿易受压迫等。伴随着临床科技不断的发展,在腓动脉及皮肤穿支解剖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以腓动脉穿支为蒂的皮神经营养筋膜皮瓣,时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方式,且弥补了筋膜旋转受限的不足。然而腓动脉穿支的长度有限,通常情况下为3cm,口径比较细小,在蒂部没有带上深筋膜时,一般情况下皮瓣远端尖部会发生坏死的症状。
通过此次研究证实,20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经腓动脉及穿支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治疗后均成活,且对皮瓣外形及功能均满意,患足与踝关节屈伸与行走功能良好。在设计皮瓣时以腓骨下7~21cm的范围左室供血血管,若皮瓣的面积比较大时,可以适当的在皮瓣内保留2~3支穿支。在本研究中选取的是以远端腓血管及穿支为蒂的逆行皮瓣修复技术,皮瓣在逆行转位之后,血供来源为胫前动脉与胫后动脉,经内踝前、后动脉、外踝前、后动脉组成了踝关节血管网,与腓动脉远端间形成了交通支,逆行营养皮瓣。本研究中将皮瓣的旋转点设置在外踝上方3~5cm处,血管蒂长在6~17cm之间,轻松的转移覆盖踝直至前足任何部位,但是经随访发现在术后也会发生回流不畅导致浅表坏死的症状,但是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均可成活,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皮瓣内有两指皮穿支,且这两支皮穿支均处于皮瓣中央部位,其中一支皮穿支细小,若皮瓣切取的面积比较大时,皮瓣远端则会出现坏死的症状。所以皮瓣的切取面积与腓动脉皮穿支的数量、分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前应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皮瓣切取的面积为30cm×10cm~25cm×23cm[4]。
总而言之,针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来说腓动脉及穿支血管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是首选治疗方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崔彩清,梁国伟,邓雪峰等.改良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3,17(2):139-141.
[2]王先成,李晓芳,方柏荣等.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缺损[J].中华烧伤杂志,2013,29(5):432-435.
[3]李志杰,陈星隆,高伟阳等.穿支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C].//中国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骨缺损与骨坏死研讨会论文集.2013,12(22):144-144.
[4]李志杰,陈星隆,高伟阳等.穿支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C].//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第19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34(11):164-164.
论文作者:张明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2
标签:动脉论文; 软组织论文; 血管论文; 患者论文; 远端论文; 腓骨论文; 筋膜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