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区域办学特色建设的实践探索_领导力论文

区域性推进学校特色创建的实践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区域性论文,特色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1)11-0031-03

创建特色学校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由过去的重规模和数量为主的外延发展向重结构和质量为主的内涵发展转变的体现。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基础教育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区域内学校的规模和数量已经基本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区域教育均衡基本实现,“但还存在着素质教育理念仍未深入人心、学生课业负担仍然过重、教学方式还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等现象,还存在学校的办学质量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择校现象依然存在等问题”①。区域性地走特色发展之路,以“特色求质量”已经成为思明区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区域性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是一个涉及全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问题,需要进行科学的引领以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同时还需要具有较强的整体设计能力和实践、研究能力。创建特色学校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要研究、思考学校特色定位,制订包含特色办学理念、特色发展目标、特色建设的系列任务、保障措施等内容的特色发展规划;要推动学校全员参与特色发展规划的执行,确定未来几年学校特色建设的重点领域,设计、打造和提炼学校特色精神和特色活动;要设计学校特色创建科研项目,推动“科研促特色”。为了高位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特色发展,思明区教育局以“思明区中小学学校特色发展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为依托,以区教师进修学校为推进主体,通过构建3个根据不同任务和功能承担学习、行动和研究的集体组织——“共同体”,以提升学校特色创建过程中的设计力、领导力和执行力,促进区域性学校特色创建工作的开展。

一、构建“四方合作推进创建共同体”,整体提升区域学校特色创建的设计力

区域推进学校特色创建关系区域教育发展的方向,关系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特色创建的整体设计必须保证符合教育规律,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什么是整体设计呢?笔者认为,要把每所中小学都办成特色学校,不是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要求装备学校,而是由政府出面统一规划倡导特色学校建设。这里所说的“统一规划和倡导”就是整体设计。所谓的整体设计力,是指对区域推进学校特色创建进行整体规划和倡导的水平和能力。

学校特色创建工作是一项整体改革的系统工程,牵涉学校的德育、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各项工作,是推动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系统工程,是学校改进的切入点,涉及到较多的理论前沿问题。因此,区域性推进学校特色创建需要教育专家的引领和指导,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科研部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保证学校特色创建工作的科学性和方向性。在思明区教育局倡导下,区教师进修学校带领区域内实验学校的校长到东北师范大学与邬志辉教授领衔的专家顾问团队签订合作协议,构建专家、教育行政、教研机构和中小学四方合作,区域推进学校特色化发展的“四方合作推进创建共同体”。这一共同体在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区域教研部门)的组织、协调下,旨在发挥专家专业引领,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经费保障和学校的自主特色创建等几方面力量,在充分调研区域内学校特色创建的现状、深入分析区域推进学校特色创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区域推进的行动路线,以更好地规划、支持、指导和促进学校特色创建工作,促进学校特色化建设和自主发展能力的形成,促进区域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四方合作推进创建共同体”中,学校是区域特色创建的主体,是创建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在这一共同体中处于中心位置;专家是学校创建的引领者和帮助者,帮助学校诊断分析,引领学校寻找正确的办学方向,形成实施方案;区域教研部门是这一共同体各方工作的协调者,同时也是学校特色创建的促进者和合作者,进行日常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并与学校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订和实施区域推进的整体设计方案;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提供保障和监督,为特色创建提供政策支持,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搭建展示平台,提供经费支持,并且监督区域内学校特色创建的实施和开展情况,及时进行管理,保证创建工作的推进。在专家的指导下,学校对自己的历史、内外环境、师资队伍情况、校长个人的办学理念以及已有的办学特色项目进行调查研究,激发师生共同参与的内在驱动力,共同思考、相互交流、科学论证学校的特色办学理念和特色办学行动计划。区域教研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深入学校了解和指导学校的创建工作,同时搭建校长论坛、特色学校创建沙龙等交流、研讨平台,促进创建工作的开展。“四方合作推进创建共同体”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四方合作推进创建共同体

二、构建“学习思考力提升共同体”,全面提升校长特色创建工作的领导力

一般认为,特色学校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本校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办学风格与优秀的办学成果的学校。特色学校意味着一所学校的综合个性的形成,并成功地营造起一种有别于他校的特殊的学校文化氛围。特色学校是学校办学整体的特色和个性。校长在特色办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色学校的创建要求校长具有较强的学校特色创建的战略远景规划能力、特色课程和特色教学的领导能力、协调和激发教师团队发挥潜能并参与学校特色创建的能力、争取社区支持学校特色创建的能力,这是校长的特色创建领导力。美国领导力专家库泽斯(J.Kouzes)与波斯纳(B.Posner)认为领导力具有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使众人行、激励人心5个特征。② 校长是学校特色创建工作的领导者,应以身作则,与师生共启特色创建的愿景,挑战学校办学现状,激励广大师生共同创建特色学校。校长的特色创建领导力又以特色创建的规划能力——共启愿景最为重要,它是有关学校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重大谋划,它要求校长从特色创建的要求和学校历史、师生状况及周边环境等出发,高瞻远瞩地确立学校特色办学的方向和目标,促其成为学校全员执著追求的共同愿景,推动学校走上内涵发展之路。

因此,思明区构建了以区教师进修学校(区域教研机构)为主导、专家指导为引领、校长为主体,学校特色创建核心成员参与的“学习思考力提升共同体”,如图2所示。

图2 学习思考力提升共同体

这一共同体是以任务驱动的学习、交流和研讨来提升校长及核心成员从特色创建的时代背景和学校的特定环境特征出发,凝练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动全体教师以特色办学理念为出发点制定特色创建规划。

首先,“学习思考力提升共同体”以论坛为主要载体,围绕特色创建工作的相关理论,确定了特色学校与特色规划、特色学校与特色办学理念、特色学校与特色课程、特色学校与教师队伍建设、特色学校与特色管理、特色学校与学校文化、特色学校与评价制度改革等7个专题,由校长根据自己的思考和专长挑选确定专题,通过向专家请教,组织学校的骨干教师开展学习、研讨活动,形成各自的学习材料。论坛定期举行,主要由专题负责校长紧紧围绕自己的主题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和现状、对学校特色创建的意义,谈自己对该问题的思考、见解以及困惑等。之后再由其他参会校长根据主讲校长的讲座,就相关的问题进行提问、交流、研讨,从而促进大家共同学习和提高思考水平,共享相关的学习和思考成果。

其次,以要求各学校制定特色发展规划为抓手,促进校长带领学校骨干成员乃至全体教职员工共同提炼基于校情的特色发展理念,形成共同的特色发展愿景。在制定特色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学校的核心团队和教师必须对特色发展进行再学习、再认识、再讨论、再提高,科学、全面、历史地分析校情,寻找学校办学的优势和不足,整体思考学校运用何种策略、方法和行为来推进特色办学理念在学校课程和教学发展的目标中实施,以提升课程品质、提高教学质量、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增进学生学业成就;思考学校的特色创建如何走入社区,面向社会,多方位多层面赢得各方的支持,以便巩固和发展学校的特色创建工作。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的下校调研、组织研讨和进行特色创建规划论证,引导校长及全体教师思考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等问题,促进学校对特色创建规划的再思考、再提升、再修改,达到提升校长特色创建领导力的目的,为特色创建工作的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构建“教师行动研究共同体”,联动提升教师特色创建工作的执行力

广大教师是学校特色创建的中坚力量,是特色学校创建中最活跃的因素。学校的特色发展规划制定后,需要教师认同学校的特色办学理念,需要教师理解理念、执行规划,更需要教师在执行的过程中根据新问题进行研究,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教师理解学校特色创建的战略意图、实现学校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特色学校创建的关键,它包含教师执行特色创建规划的意愿、完成特色创建任务的能力以及实施的程度。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需要一个长期的、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的推进过程,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需要研究,所以这个过程既是执行的过程,也是研究的过程。

基于此,思明区构建了“教师行动研究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内在关系如图3所示。这个共同体由区教师进修学校牵头组织,学校围绕本校的特色创建规划组织教师根据规划提出创建工作中需要研究的课题,并据研究思路筛选出教师。它着眼于有针对性的培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学校特色创建得以顺利实施。这个共同体的主体是学校筛选出来的骨干教师以及他们因课题研究需要而成立的研究小组的成员教师,一般由一位骨干教师领衔3~5位教师组成。领衔的骨干教师称为“种子教师”,他们是学校特色创建的骨干教师,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带头人、示范者,又兼有学校特色办学的探索者、实践者、先行者等角色。每位“种子教师”带领的研究小组所要研究的课题根据所在学校实施、执行特色发展规划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来确定。

图3 教师行动研究共同体

“种子教师”是学校特色创建的领跑者,对于“种子教师”,思明区以“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研究课程班”为载体,采取系统理论学习、微型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等方式,提高他们将特色理念转化为行动的能力,以推动实验校的特色创建工作。

思明区特别注重让参与培训的教师带着本校特色创建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在导师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学习和研究相互渗透。因为有导师的引领,“种子教师”的理论水平、执行能力和研究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他们研究、解决学校特色创建中遇到的问题,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带动了其他教师参与,达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以上3个“共同体”工作的指向,实际上都涉及“设计力”“领导力”“执行力”和“创新力”的内容,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这3个“共同体”的功能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交叉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厘清。随着区域学校特色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化,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去研究,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任重道远。

注释:

① 摘自《厦门市思明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② 美国加州大学库泽斯和波斯纳两位教授在他们出版的《领导力挑战》一书中总结了模范领导者的五大实践特征。

标签:;  ;  

推进区域办学特色建设的实践探索_领导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