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远志 湖北省恩施市清江外国语学校 445000
【摘要】在人生成长阶段,异性交往是每个人所应对的必修课程。正值青春期的中学阶段,不仅要进行学习,更是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既有苦与乐、成和败,并且还充斥着冲突与斗争。此阶段的他们更需要倾听者,渴望得到理解与帮助。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旨在对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现状进行了解,以及探析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心态、情感、动机,以及学生对外界干预的期望。最终提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异性交往;班级管理;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9-033-02
一直以来,社会、学校和家庭对于中学生异性交往问题最为困惑并且误解较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针对中学生异性交往方面的研究不断增多。由于受封建思想影响,一直以来让异性之间的交往变得比较神秘,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然而异性之间的健康交往,会对中学生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采取有效的辅导策略,对促进中学生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中学生异性交往情况调查与分析
本文借鉴中学生异性交往相关研究,编制而成调查问卷,着重对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普遍程度和交往方式两个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考察。
1.1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普遍程度。调查显示,在中学阶段不同程度的异性交往较为普遍。比如,对异性的态度问题,只有为数极少的学生感觉害怕和讨厌(2.4%),多数学生(65%)还是比较喜欢同异性交往,并且有多数学生以前或者现在有异性朋友(80%),多采用互送礼物的方式进行交往(52.3%),通过网络或者手机联系的所占比例较大(83%).与异性交往的模式为恋爱关系的学生只有少数(10.3%),多数(64.2%)把异性朋友当作很好的倾诉对象和交往的伙伴。同时中学生对于异性交往不管是在行为上还是心理上都有一定程度地接纳,由此证明,48.3%中学生有自己中意的异性朋友。
1.2中学生异性交往的主要方法。有调查可以看出,目前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方式较为成熟,多数都能够与异性进行正常交往,能够很好地把握交往尺度(86%)。比如,64.2%的学生将异性当作倾诉对象和交往伙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受社会个体化发展要求、舆论压力、外界环境、日渐强烈的异性交往需求以及认知能力的提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中学生能够用理智得方法来处理异性交往中出现的问题。
1.3中学生异性交往持有态度。对于异性交往的必要性在中学生的认识中还是有所差异的,多数学生对于异性交往处于认可态度,86.5%的学生认为很正常别人无权干涉。也有不少的学生认为会影响到学习,好学生不应该和异性交往(34%)。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异性交往抱有希望的态度,他们认为异性交往是有必要的,并且这种愿望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不断增强。当前中学生对于恋爱的态度同样存有差异,多数人认为没什么大不了,不会为自己带来负面影响,认为中学生谈恋爱应当把握好尺寸,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不在少数(68%),他们选择交往对象多为和自己有共同情趣爱好,有相同或相近的理想以及价值观,也有部分学生选择交往对象为外形靓丽、俊朗,也有选择体育艺术等特长的异性作为交往对象。
2.中学生异性交往辅导的意义
异性交往是中学生青春期社会化的重要历程,青春期中学生的异性交往现象,学校和家长不能看作猛兽洪水,然后加以干涉、阻挠、制止,应用宽容、理解的心态去对待,并给予积极引导。中学生异性交往辅导是以心理教育为基础,以帮助解决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为宗旨,继而进行的心理辅导,培育具有远大理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促进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有效性辅导策略
3.1对中学生异性交往持正确态度。众所周知,与异性交往是人类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帮助中学生建立正常的异性交往关系,首先要对中学生异性交往有正确认识,中学生产生与异性交往的心理和行为是生长发育的正常表现。对于学生来说,与异性正常交往不但对学习有帮助,而且还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社会交往的范围扩大,提高社交能力,益于个性健康、全面发展。
3.2引导学生异性之间健康交往。当前社会比较开放,为中学生异性之间接触交往提供了条件。其中多数交往都是健康、正常的。只是家长和教师对这个问题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如果男女学生之间接触机会多了就会认为他们有恋爱关系,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和家长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隔阂,对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广泛交往,在自然大方的同时,要注意分寸,公开坦诚。
3.3强化青春期教育宣传,丰富知识。学校应及时主动为学生提供科学的青春期基础知识,适当进行性教育,开设心理咨询平台进行教育疏导,指引中学生正确与异性交往。让学生多了解有关心理、生理方面的知识,多看有关青春期的一些知识,消除对异性所产生的神秘与好奇的心理,减少彼此之间的紧张心理,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与刺激。
3.4把握分寸,分清爱情与友情的界限。建议学生要把握好与异性交往的分寸,分清爱情与友谊的界限,不要感情用事,不要把友情看作爱情。朋友之间互相赞美、相互喜欢、相互钦佩也是正常表现。学生们应当把赞美看作对本人的评价与肯定,继而增加自己的信心。有些人分辨不出是对自己的赞美还是对自己的爱。引导学生注意异性之间的相互交往不要过分亲昵和随意,尽量避免频繁地单独交往接触,活动场所应当为公开场所或者集体场所。
3.5充实精神生活,遏制低级欲望的萌芽。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能够控制自己本身的欲望,人性最重要的一面就是拥有更高境界的。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提升,多看励志方面的书籍,或者励志影视,实现潜移默化地影响,起到教育效果。平时多参加文艺演出、体育活动等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使学生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
3.6强化道德观念的约束,成为情感支配者及控制者。通过道德观念实现对生理本能的约束,学会用思维控制情感。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异性学生都是有欣赏钦佩产生爱慕之情,此时很容易突破友谊的底线。面对异性有超越友情的想法时,应当在不伤害对方自尊心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场合、恰当的言辞和正确的方式拒绝。
3.7学会自重、懂得自爱,严守感情底线。不管对关系上达到什么程度的异性朋友都要保持隐私,心理上预留一定的空间,这样做并不代表心理疏远,还能使友情进一步加深。有一定的心理距离,才会产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更显得神秘,并且更具亲和力。心理之间距离的存在才会产生尊重,有尊重,才能使友谊长久。
作为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直接指导教师(班主任)必须注意,异性交往涉及的是青春期学生普遍关心的敏感话题,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让学生敞开心扉,积极参与,面对自己的困惑,学生在活动中投入越多,收获也就越多。所以教师要注意转变自己“教育者”的角色,使学生尽量少受心理防御机制的阻碍,以尊重理解、接纳关注的态度来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并用爱心说诚实话,给学生做出榜样。另外,教师在活动操作上要注意细节,把握活动的时间,灵活处理偶发事件,到不同的班级随时调整活动安排,否则,势必会影响活动效果。
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里,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于家庭和社会联手,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异性交往,帮助他们顺利渡过青春时期,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只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合力,相信一定能使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共同为"多事"的青春营造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朱安新.台湾地区"90后"大学生异性交往观念--以婚前性行为接受度为分析重点[J].青年研究,2014,06:11-19+91.
[2]姚晓琳.中学生心目中理想异性的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1.
[3]刘朝辉,冀晨.对中学生异性交往偏差问题的个案研究--基于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05:133-136.
[4]徐飞鹏.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浅析[J].内蒙古教育,2011,24:21-22.
论文作者:谭远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9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异性论文; 中学生论文; 学生论文; 青春期论文; 心理论文; 社会论文; 态度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9月刊论文;